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曾经风云一时的先驱式的政治和学术名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他的前半生积极活跃于学术与政治中,后半生却默默无闻,被历史所淡忘.文章梳理与考察了当前国内外对张申府思想研究的现状,提出梳理和阐释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的研习、宣传与传播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研究其提出的"合孔子、列宁、罗素,而一之"的"三流合一"中国化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3,(1)
游柏林万赛湖(左起:赵光宸、周恩来、刘清扬、张申府)1921年春天,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和张申府等人一起组织了巴黎共产党小组。从此,周恩来开始了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生涯。  相似文献   

3.
新启蒙运动是为适应抗日救亡而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兼有学者和政治家身份的张申府,积极参加了此次运动。他对启蒙的阐释,对"实"和"理性"的大力倡导,都显示了他作为哲学家的独特之处,他基于民族命运的种种思考,在新启蒙运动中得到展现。张申府对新启蒙运动有倡导之功,宣传之力,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4.
张申府(崧年)哲学大体可归结为四个方面:一、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二、世界哲学的主潮及未来哲学的综合创新;三、中西文化的异同及融通;四、理性、民主与新启蒙。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张申府在《思与文》中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张申府与周恩来的早期来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申府(1893-1986)成名于五四时期,其思想对早期共产党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他与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周恩来的来往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建党初期,张申府与周恩来共同成立巴黎小组;40年代初,他常与在重庆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一起商讨时局问题;[1]周...  相似文献   

6.
试论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年来,关于"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已渐渐成为毛泽东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只有在理清研究状况和分析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前提下,才能探讨毛泽东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从而揭示出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过"三下三上",这都和毛泽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倚重,始终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感情。1933年,邓小平坚定地和毛泽东站在一起,第一次"下"。从1935年到1966年,是毛泽东把邓小平提拔起来的第32年。从1966年到1973年复出,是邓小平的第二次"下"的8年。邓小平的"二上"是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了一定醒悟,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出山。邓小平的"三下"是个"伟大的悲剧",但毛泽东最后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清醒,他没有听从"四人帮"的意见,相反,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以观后效",为邓小平更辉煌的"三上"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8.
张申府的辩证法有三方面的理论来源: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辩证法思想的熏陶,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他的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为:相反相成,变在扬弃,渐积而突跃;他的辩证法思想的特点为:“实”与“活”的结合,“具体”与“相对”的统一,“中”“西”“马”三大哲学流派的综合。张申府辩证法思想既有多方面的理论贡献,也有不少局限。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思想均非常宏富与庞大,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二者各自思想的研究都已很广泛和深入,近年来把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论述也有所增多,但把他们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却很少见。有鉴于此,文章试将孙中山的"世界进化论"与毛泽东的"唯物自然观"进行比较分析。文章从孙中山的"太极生元说"、"体用论"、"生元有知说"与毛泽东的"科学实践观"、"辩证法"、"反对主观主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孙中山、毛泽东的思想比较研究领域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主要培育者,为了切实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扭转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使党的指导思想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极力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特别是在1961年的调查研究年,毛泽东演绎着多维角色.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自己政治生命起点的入党时间,周恩来自己怎么会记错呢?据笔者分析,周恩来可能是出于他一贯的谨慎和谦虚。在党的"七大"召开前夕,与会代表都得填写登记表,周恩来填写的表格上显示,入党时间为1922年夏,介绍人为张申府、刘清扬。他的入党时间在他生前一直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他去世后的80年代,周恩来的入党时间却被重新确定为1921年,这其中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五年学习生涯中,立志修学储能,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通"与"专"的关系,勤于思考和做笔记,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方法为毛泽东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史上的张申府雷颐作为北大历史上的知名教授的张申府,他在大故迭起、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史上,可谓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的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但又长期被政治所冷落;是他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马克思加秦始皇"的话成为当今某些人批评毛泽东"专制"、"暴政"的必用材料.但引用者均未能指明出处.本文指出,"马克思要与秦始皇结合"源于1958年8月19日在北戴河会议上的讲话,本义为经济体制上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领导方法上的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它与"专制"、"暴政"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张申府是近代著名学者,他的中西文化思想是其辩证综合文化观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当时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以及怎样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观点。结合当今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多元社会大背景,我国文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张申府的中西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万红 《中华魂》2020,(3):52-55
1934年9月底,正是长征前夕,毛泽东突然患病于江西于都。据《毛泽东年谱》记载:"在繁忙的工作中,突然患恶性疟疾,高烧数日不退。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得知后,立即派傅连暲医生从瑞金赶到于都。"在如此紧急关头,张闻天毫不犹豫地指派傅连暲给远在90公里外的毛泽东诊治,是因为他知道毛泽东与傅连暲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和特别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1949年5月,已从西柏坡入驻北平香山的毛泽东,百忙之中还惦记着革命战友的身体健康,细致安排任弼时入院治疗;为了让罗荣桓、黄克诚两人好好保养身体,还专门起草了一封"特别"电报:"华中局已同意中央意见,你们应当休养数月。"罗荣桓,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27年,罗荣桓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随毛泽东进入井冈山,被毛泽东称为"一生共事的人"。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王实味的定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毛泽东与王实味冤案》总题目的第一篇.尚有:王实味冤案对毛泽东决策的影响、毛泽东在七大回顾王实味问题、"赔我一个王实味"、毛泽东对王实味的"再批判"、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提王实味等,系统地阐述王实味冤案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并探讨毛泽东与王实味冤案的关联和王实味冤案对毛泽东决策的影响.本篇强调:王实味冤案是在整风运动中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延安整风运动,就没有王实味冤案。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毛泽东与鲁迅思想的关系可以推进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历史景观之纵深层面.毛泽东的鲁迅论表明了二人思想的相通,反映出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深刻的"五四"新文化内涵,也反映出毛泽东政治理念的工具理性.毛泽东对鲁迅评价的演变轨迹体现了革命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裹挟着个人意志与历史逻辑的悖论,该矛盾的解决可以释放出"五四"文化与毛泽东思想遗产的当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文革”初期毛泽东为何选择林彪为接班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革"初期毛泽东选择林彪为接班人,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与历史上毛泽东对林彪极其赏识有关,第二方面与"文革"前林彪已是接班人人选之一有关,第三方面与毛泽东在做最后决断时没有做到疑人不用有关。毛泽东选择林彪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固然是错误的,为此他要负主要责任,但没有一套科学的选人机制也是毛泽东犯下这一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要的是要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