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一个代表"到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推出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既以唯物史观作为重要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石,又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中的新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也体现了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朴学成为清代学术思潮,顾炎武有筚路蓝缕之功.他提出的"经学即理学"命题是清初批判宋明理学尤其是王学末流空疏学风最严正有力的话语.它以经学为理据瓦解了宋明理学的理论根基,代之以经世实学,在明清之际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其致思趋向是通过音韵研究和文字训诂来解读原始经典从而通明圣道以经世济民,这使得以经典考据为主的新的学术研究范式得以确立,而其中所蕴含的实事求是精神也开启了近代科学实证主义的治学方向.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规定了高校的办学本质,是高校全部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新世纪的办学理念,使高校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一些新归纳、新概括、新阐释。这既有深刻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更需要有高度的理念修养,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主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团干应该也必须在三个方面竭尽全力,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要"学"思"结合,"思"行"结合,做学习的模范;要维护青少年权益,做密切联系团员青年的模范;要在自已的岗位上开拓进取,做工作的模范.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今世界的变化,立足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地概括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创造性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思克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发展,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内核;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发展,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标准;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揭示了社会文化结构有序发展重要条件和依据,即是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的矛盾及其运动.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致思趋向和价值观是符合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理念,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源泉。新的时代背景下,凸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意义。二者旨在表明对人类自身潜能的挖掘的必要性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强调人文精神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残雪的"新实验小说"以自我灵魂为关注点,将文学作品作为灵魂善与恶、美与丑的试验场,敞开灵魂最真实的面目,通过对现实世界的非理性叙事来完成对自我灵魂的审视,从而得到一种哲理性的超脱.残雪的"内转向"写作对当今日益涌现的大众化与商业化的写作趋向的潮流具有一定的规谏和参照意义.这是残雪"新实验小说"的特色与贡献,但同时由于缺...  相似文献   

11.
"第三条道路"是当今世界特别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原则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欧政坛上广为传播或付之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第三条道路"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本质特征加以认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过去学术界多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党史学的层面讨论“实事求是”,实际上制度对“实事求是”有巨大的影响,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是“实事求是”的最大障碍,而民主则是“实事求是”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符杰祥 《东方论坛》2005,1(6):22-27
1948年的"文艺运动"是左翼文艺界发起的一场政治整风运动.其主要刊物<大众文艺丛刊>从创刊伊始就力图把自己表述为"主流代表"与"主导方向",它的纲领性宣言呈现出一种学习、响应式的公文写作的特征.这场运动所反映出来的学术与政治的混淆问题、"自我批判"对合理界限的超越问题,为反思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隐喻视角.  相似文献   

14.
江淹“才尽”之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郎才尽”与江淹自己宣布的一个梦有关,其时在建武四年(497),正当齐代政局发生变化、王融政变失败、萧鸾独揽朝纲大开杀戒之后。江淹此时表示要淡出文坛无非是为了降低知名度,远祸全身;同时也可以体面地解释自己创作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土司研究中的“碎片化”倾向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于“碎片化”概念内涵的澄清,有助于土司“碎片化”实质的认识。已有土司研究中,确实存在着断代性土司研究缺乏“长时段”、民族性土司研究缺乏“贯通性”、区域性土司研究缺乏“整体性”等“碎片化”倾向与表现,应引起土司学界的警觉。只要研究者立足于“总体史”,重视研究内容之间关联性探究,注重史学本位之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就可以跳出“碎片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品格是政治主体的精神脊梁,体现的是政党的宗旨性质与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学界开始关注政治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品格研究逐步深入。总体而言,我国学界围绕政治品格的概念释义、基本要素、价值意蕴、主要内容与涵养路径等理论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已经形成了政治品格研究的理论谱系。然而,由于我国深入研究政治品格的时间不长,当前尚存在研究数量总体不足、研究议题不够多元、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要让我国的政治品格研究始终保持较高的知识创新度和理论生命力,学界需坚持学理导向,深化政治品格基础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品格锤炼现状研究;坚持多元导向,推动政治品格跨学科跨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土司研究中的“碎片化”倾向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于“碎片化”概念内涵的澄清,有助于土司“碎片化”实质的认识。已有土司研究中,确实存在着断代性土司研究缺乏“长时段”、民族性土司研究缺乏“贯通性”、区域性土司研究缺乏“整体性”等“碎片化”倾向与表现,应引起土司学界的警觉。只要研究者立足于“总体史”,重视研究内容之间关联性探究,注重史学本位之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就可以跳出“碎片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19.
以往学界多认为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采录《王安石日录》入正文,是不因人废言的良史作派,但这只是注意了李焘用《日录》订正史实的一面,而在具体到事关新法是非以及针贬变法方面的深刻用意却很少注意。实际上李焘是用王安石自己的记录来否定变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著名作家几乎同时停止文学创作,形成了"文坛的失语"和"失语的文坛".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家自己思想认识的幼稚,又有当时文艺政策舆论导向的作用,还有频繁政治思想运动造成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前苏联文艺"模式"的影响.清理与反思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理智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