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孔子爱好音乐,在其乐教思想中,重视乐教对人的修养提高的作用,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提倡乐教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的乐教思想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把握民族文化发展机遇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美育观     
本文探讨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孔子极重视审美教育 ,在他看来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诗教”和“乐教”就是他艺术教育的内容 ,他倡导审美的学习境界 ,他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启悟和和诉诸情感的具有审美色彩的教学方式 ,往往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人生的艺术化与审美的伦理化的化合相加  相似文献   

3.
孔门乐教-诗教思想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教的现代踪影;原初的诗教即乐教;乐教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要点;孔子乐教思想承绍周文化;孔子对乐事情有独钟的深刻原因,乐教是最理想化的行政方式;上古诗、乐一体,关于《诗经》体制的争论基本上不否认《诗》皆入乐;诗-乐的结合对于乐教-诗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是以“和为贵”作为价值目标的。在《尚书》中提出要“协和万邦”,把“和”作为“天的意志”,即最高的原则。从《诗经》之中也可以看出“合奏、和乐”的思想。儒家尊者孔子,也以自己的博学,拓展了“以和为美”的理论。孔子谈美,论诗,品音乐,其侧重点均不在艺术本身,而是在于艺术的社会价值。孔予非常重视音乐与诗歌对人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音乐与诗歌才是最美的,才最适合于礼教与乐教..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为孔子的教育是“立人”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所以他把育人的中心放在了人的心灵和生存方式上.  相似文献   

5.
史料表明,孔子以后的儒学思想家孟子与荀子,二人虽在人性观及乐教的立论侧重面上各有所不同,然其乐教核心思想却与孔子一脉相承,并将孔子乐教思想提到一个新高度。孟子认为,用赋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教育启迪、引导、鼓舞人,比用单纯语言道德说教具有更大教化作用,更能触动人心,使人品德素养得以提高;并认为不论是通俗音乐,还是古圣贤王制定的雅颂音乐,其功用都在使民和、政和。荀子则认为,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人的品德素养,还能固国强民。先秦儒家乐教理论虽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然其乐教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 ,推出以“六艺”为重的“乐教”观念 ,体现出了他的道德观。孔子还将“乐教”视为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 ,建立了以礼乐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其对于审美情感的培养和美育作用的理论的重视 ,为中国古代教育充分运用艺术及美感形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文明情感的缺失 ,使情感教育呈迫切性的趋势。对孔子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析。指出其特征是培养真、善、美的情感 ;其途径是以身教进行情感感化 ,以言教进行情感诱导 ;其方法是进行诗教、乐教和礼教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人类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问耀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火花.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在变个教育体系中担负着独特的美有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音乐教育,是促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失乃至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我国的“乐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尚书·舜典》记载:“布日:‘羹!命汝典乐,教鲁子,直而温,宽而栗,则而无自,简而无微’.”这说明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已有人专门从事音乐教育的现象.并且已经认识到音乐的教育作用.孔子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他说:“乐所…  相似文献   

9.
[摘要]郭店竹简中的《性自命出》不但深含儒学文化哲学思考,而且也是一篇重要的乐教专论。这篇乐教专论有其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一,《性自命出》的乐教建立在具有性善论倾向的人性论基础上;其二,《性自命出》的音乐思想既重学又重教;其三,《性自命出》的乐教突出了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琴教在先秦儒道两家的乐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家借助琴这一载体,将道德建构、礼制思想、人格培养、艺术追求等内容内置于琴的艺术表达中,赋予琴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儒道两家学说既对立又统一,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不仅确立了我国早期琴道的基调,也为我国古代乐教思想构建了基本的理论形态,对后世以琴为核心的乐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孔子的生平及语录《论语》为素材 ,对他的文学和艺术思想作一概括性的整理 ,探讨“诗”、“乐”、“文”、“舞”等文学艺术在孔子思想中的从属地位和工具作用 ,并将其纳入教学体系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乐教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王船山继承并对儒家乐教思想加以新的阐释.他从形上追求、社会进化、当时社会现实等层面分析了建立乐教的必要性.在他看来,完满人格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乐教的教化.他认为乐教能引导和改善人性,使之具有德性;夯实道德和情操,完善人格培养.深入挖掘王船山的乐教思想对于我们培养和造就健康、自由、理想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条思想延伸路线,而不是纯然的艺术理论.从艺术的诗之兴到思想的"诗可以兴"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原始诗性智慧的天然联系.兴辞的艺术手段里包含着象辞的诗性思维特征,在思想上与原始思想相传一脉.盛行于春秋时代的广泛的"用诗现象"是艺术的传播方式,也是重要的思想训练.孔门诗教的深层意义是思想方式的培养,由此形成了古典哲学"深于比兴"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条思想延伸路线,而不是纯然的艺术理论。从艺术的诗之兴到思想的“诗可以兴”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原始诗性智慧的天然联系。兴辞的艺术手段里包含着象辞的诗性思维特征,在思想上与原始思想相传一脉。盛行于春秋时代的广泛的“用诗现象”是艺术的传播方式,也是重要的思想训练。孔门诗教的深层意义是思想方式的培养,由此形成了古典哲学“深于比兴”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孔子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他的审美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把善和美联系起来 ;重视诗歌、乐教对思想感情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育家 ,他身体力行 ,将审美教育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一个融汇礼乐文化的综合文本,诗教的实际操作贯穿了人对艺术语言符号的认知过程。这是对诗教进行艺术符号学阐释的合理性依据。诗教的实现手段是艺术,艺术在中国美学体系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这是对诗教进行艺术符号学阐释的哲学意蕴。诗教追求的尽善尽美的艺术理想,使艺术批评不能离开善与美的维度。这是对诗教进行艺术符号学阐释的实践要求。诗教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仁人",从中可以管窥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教育内容也丰富多彩。他重视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视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后人常常认为他虽以“礼乐”并重,但对“礼”的重视大大超过了对“乐”的重视,因此认定他是以“礼”为教育中心的。其实不然。从《论语》和有关古籍的记载来看,孔子认为礼教,只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能从根本上净化人们的性灵,而乐教则能陶冶人们的思想性情,所以,他对乐教的重视远远超过对礼教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古代社会,对儒家道德的虔诚信仰,对纲常伦理的坚定恪守是其核心教育理念。为确保儒家伦理的神圣感并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中国传统社会建构起诗教为先、乐教为纲、礼教为本、史教为辅的道德信仰教育体系,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古典诗词、艺术鉴赏、封建礼教和史学常识等内容之中,以期达到“兴民德”、“别善恶”和“化成天下”的目标。古代道德信仰教育理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对现代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音乐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乐论的正统,他强调"乐教"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感化影响人们的心灵,可以易风俗、善民心.文章试图从儒家的"以乐育人、以乐树仁"的美学思想论述入手,分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儒家美学思想的关系,阐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目前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的普遍抽象,本文拟从孔子的礼乐观、乐论和乐教三方面论证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价值及音乐伦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