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的总结集成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清代词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词学作为我国古典词学的繁盛与总结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地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宋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在注重传承中突出地体现出拓展创新的特征,为不同文学批评方法在后世的进一步丰富、深化与完善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学对杜甫的评析在以下四个时期有不同的特征一是唐代,杜诗不为世所重,激赏者寥寥,但论评基本能切中杜诗骨髓神味;二是宋代,杜甫及其诗作受到普遍推重,然随之出现穿凿和拔高的倾向;三是元明两代,人们普遍尊唐而不宗杜,不少人受格调论影响极力区划唐音与杜格,出现对杜甫的批评之声;四是清代,人们从总结诗学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审视杜甫,杜甫人格形象与诗作价值得到更辩证深入的评析。这一繁复的历史轨迹,标示出古典诗学批评中杜甫论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研究彝族著名诗人、学者罗庆春的诗学,不能规避的是对其诗歌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罗庆春在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的创作及发展时,既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方法,也借鉴了心理学批评、原型批评等现代批评方法,为其较为成熟的诗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王渔洋诗学在《四库全书总目》诗学批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部中引述王渔洋之说多达二百余条,其许多诗学观点都与王渔洋诗学有密切的关系。《总目》第一次站在学术史和清代诗歌史的高度,对王渔洋诗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了其以“神韵”为核心的诗学理论诞生的历史必然和时代意义,分析了王渔洋诗歌的渊源所自、创作特征和末派流弊,并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诗学论争进行了评述。分析《总目》诗学批评与王渔洋诗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总目》诗学批评与清代诗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索最初是一种研治经学的方法,然而由于《诗经》从经学向文学角色的转变,考索在这一领域的运用也就成为它在诗学领域中使用的滥觞。在宋以前,考索多用于对诗歌的注释与解说,基本不构成对诗歌的批评。到了北宋,这一方法逐渐被大量地运用在诗学批评上,以考察诗人及其才气品行、诗体的渊源演变、诗歌遣词造句的出处,以及用事的正误等方面,成为北宋诗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的理性色彩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0.
韩国高丽朝诗学对意象批评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高丽朝诗学在诗歌理论观点上深受中国诗学的影响,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高丽诗学对意象批评的承传与运用,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审美意识特征,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文学正变批评主要在古典诗学与词学两大维面展开:从诗学正变批评而言,清人主要从对正变的理论阐述,对诗史、诗体正变的多样判析及对传统诗学正变批评的消解三大方面予以了展开;从词学正变批评而言,清人则主要从词体质性及词作风格特征,词作历史发展,具体历史时期的词人词作,词作艺术表现与审美效果,以及对传统词学正变批评的转替和融通等方面予以了展开。清代文学正变批评在整体上体现出比此前任何时代都更为平正通变的批评视野,它们为我国古代文学正变批评的最终深化、融通与消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人边连宝著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连宝为清代北方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在清代中期都独成一家。边连宝一生著述颇丰,除诗、文集外,还有诗话、诗文选本以及史部著作,今传世多为稿本、抄本。边连宝著述的搜集与整理,对研究清代北方诗学与诗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茶陵诗派的开创者李东阳从声律形式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的本质特征,是我国古代较早开始探讨古体诗声律问题的批评家,尤其是他的“以声辨体”的乐府诗论与乐府诗创作,是对宋代以来诗学批评过于注重义理说教的理性化倾向的反拨,是明代诗学辨体理论发展的产物,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晚清谴责小说研究有四种批评模式:类型学批评、传统社会学批评、叙事学批评以及文化学批评。每种批评模式都体现出一定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文化精神。晚清谴责小说的批评视角的变迁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时走向。  相似文献   

15.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期纪昀之《唐人试律说》则更强调合乎“法度”和“切”题。这显示出康熙末期至乾隆早期试律诗学观由空灵到质实的倾向。一方面,清代试律诗学的成熟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毛奇龄到纪昀,清代试律诗学也与清代古典诗学的发展密切呼应。  相似文献   

16.
晚清史学批评随着时代潮流的急剧变革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在新史学思潮出现之前,史学批评沿着传统史学批评的路径发展,其主要的史学批评视阈集中在传统史书体裁体例的批评,对重点的史学家和史学著作进行批评;新史学思潮兴起后,史学批评更加尖锐和激烈,涉及历史观、史学思想、史学体系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史学认识的深化.晚清史学批评上述两个阶段的分野,其肇因来源于晚清"西学东渐"的推动和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动,其后果则推动了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转变,但由于资产阶级史学家急于建立近代史学的范型,在对传统史学批评"度"的掌握上存在可资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明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二是意在言外论;三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明代文论在较深广的层面上承传、展开了古典言意构合之论,为言意论在清代文论中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叙的诗学批评集中地体现于《诗学梯航》中,其主要内容为:以汉魏晋唐为宗的诗歌渊源论,主张师古与摹拟的诗歌创作论,辨体别格的诗歌师法路径,扬正抑变的诗歌历史发展观。考察周叙的诗学批评,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明前期诗学风尚,以更为客观地看待明前期诗学在我国古典诗学发展链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