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可以输出"文化资本"、移植"文化种子",还可以推动文学、文化与艺术的多元互动与交流,进而促进本土文学文化多元系统与世界文学文化多元系统的和谐建构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散文的戏剧性”提法的理论依据 今日的世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时代,是各门学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同步发展的时代,许多新型的边缘学科的产生和新的横断向的方法论的使用就是这一时代精神的标志。在文学领域里,这种时代精神的反映就是:文学发展到当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彻底独立与全面综合的时代,一方面各种文学体裁显现出空前显著的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各种文学体裁间又有了前所未有的渗透与融合。面对局部线性,整体多维性的世界,单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介技术驱使下,艺术形式不断创新发展,不同艺术之间的同质化与差异化成为比较艺术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作为新兴艺术,电影与文学关系紧密,甚至长期被视为"文学附庸""可视化文学"。在20世纪英语世界文学与电影比较研究过程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等级制度被打破,电影的艺术独特性被认可,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对象。这就使得文学与电影比较研究走向理论化,形成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其话语流变、理论建构与研究范式等对于比较艺术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学科建立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比较文学"的根本命意及其应当为文学研究带来的整体启发。这样,一方面是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实践趋于萎缩,另一方面,勃洛克式的开放态度又引起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何以成为独立学科"的担忧,甚至造成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往往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甚至互相拆解的部分。事实上,在汉语的语境和理解结构中为"世界文学"定位,已经意味着一切外国文学研究都必然以"比较"的观念为前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所以可能成为学科重构的典型,正在于传统的学科分野已经无法限定它的论题范围和研究领域。而这一点,与当代学术的人文精神、消解学科的文化研究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词作为一种从中国传入的特殊文学体裁,在朝鲜文苑中呈现独特艺术魅力,成为朝鲜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从高丽朝到李朝末年近一千年的时间,词作仅存一千余首,还不及朝鲜一个多产诗人诗作数量.通过研究发现,朝鲜词文学不发达,与语言、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军事、外交、政治、思想文化等深层次原因密不可分.探究朝鲜古代词文学不发达的成因,对揭示朝鲜词文学发展规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无论对文学作品作静态分析,还是对文学过程作动态观照,都可以看到文化对文学的制约和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规范与影响使得当代藏族文学在精神源头和艺术形式上承接了民族艺术经验和相应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其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浑厚的地域特色,由此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蕴味,并借此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域的文学,因而受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喜爱,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一支别具特色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双重语境的观照之下,文学翻译已突破外国文学、翻译文学的传统视阈而演化成为中国文学形态。其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权力话语的垄断态势,使文学翻译不再单纯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忠实的阐释媒介,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中国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建设中去。当前文学翻译所面临的“政治”任务是,既要挑战西方文化霸权的压迫,也需要正确认识、接受和积极转化西方文化的影响。没有后者,中国的民族文学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学,而文学翻译学也不会真正发展成为人们所期待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8.
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表意媒介,二者之间既彼此渗透互相联系,又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讨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既能对影视艺术与文学进行比较,认识其优劣长短,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创作规律,又希望文学作品的改编者能处理好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说源于上古。由于我国上古文化基本上属于史官文化,史官记言记书、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乃至民间传说、神话寓言;又由于先民既缺乏科学的史学知识,也缺乏科学的文学见解,因而在文学方面,除诗歌这一形式上易于划分的体裁外,其他体裁多与史混,其中小说尤甚。因此,在古代小说研究中,既要注重传统的小说观念,研究传统小说概念的源流变迁,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现代小说的创作方法、形式特征等出发,研究其他文学体裁,尤其是历史散文对小说的影响,其中更需要注重那些前人归之别属而实质上已属于小说的那些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展示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中一种文学式样在其发生发展中.必然要与其他姐妹艺术发生相互影响。从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对戏剧形式在体裁、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上的借用,看戏剧形式对中短篇小说的影响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国际文学学术界出现了世界文学理论研究热。这一热潮产生的背景是:歌德的世界文学理想在全球化时代衍生出许多问题,激发了许多新的可能性。讨论的世界文学理论热点问题有:重新定义世界文学,将其看成是民族文学的椭圆形折射;世界文学的发展模式是从古代"马赛克式"的拼贴向近现代的一体化、体系化转变,原先独立发展的文学逐渐被征服、同化,演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世界文学体系;世界文学作品是由译本构成的,是融合了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混杂、共生作品;世界文学话语在进入实践层面时,既包含了对普世价值的追求,也会传达特定的民族倾向和区域立场,因此世界文学是一个复数的存在;世界文学观念总体上经历了一个范围不断扩大、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逐渐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文学科学的一个明显表征是试图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确立其自律性,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然而在文化研究日益兴盛的今天,已经成为传统的文学内部研究地位尴尬。本文具体地探讨了形式主义以来文学科学建立过程中遭遇的若干困难,认为阐发文学的多义性,即文本形式的多重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是揭示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途径。因此,有必要倡导把文化视野和形式分析结合起来的阅读和阐释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词体中"小令"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涵义.大体看来,它由偏重演唱的酒令形式发展而来,逐渐成为集音乐与文学为一体的艺术形态,又最终固定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本文试图对这一源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同时,就如何界定"小令"的问题进行一番思索.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属性,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身份问题也在“文化热”的讨论中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话题.作为多民族国家,从上个世纪初以降少数民族文学就伴随着中国文学的整体进程在不断前行,但在整个发展历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少数民族文学在自身发展中历经了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被启蒙、被解放到文化自觉,整体上呈现出从少数民族作家身份意识的萌发、文化身份的“遮蔽”再到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三大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甚至在许多方面与主流文学之间达成高度的契合,时至今日已形成了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6.
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问题已成为新世纪的学术前沿。文学鉴赏作为一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形式 ,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读者艺术经验的角度对文学鉴赏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 ,认为 :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一个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世界的再发现 ,是对艺术家艺术经验的还原 ,是艺术经验的二度生成。它要求读者具有艺术的眼光 ,注重作品形式的研究和形象的品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对源文本进行反讽和戏谑地模仿和改写的文学体裁和创作形式,戏拟在西方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创作传统。戏拟创作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颇为繁盛,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或体裁:模仿史诗、萨提尔戏剧和旧喜剧。作为西方文学史上戏拟创作的初创期和第一个繁盛期,古希腊戏拟创作呈现出与其他时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戏拟是古希腊文学中重要的创作形式,它作为当时史诗、悲剧等崇高体裁创作的纠正、补充和制衡性力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后起的文学体裁,作为“一代文学”的典范形式,“词”和“宋词”的概念已在宋代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词学”和“词史”研究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它发生、发展、繁盛、衰落的演变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的体裁名称是变动不居的,它的内涵性质也是确定的。尤其是象“词”这种文学体裁,不仅是在中国古代诗歌长河中流淌了干余年后新分溢出的一个支流,而且更经历了一个由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而回归诗歌长河的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历程。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词”的名称尤其  相似文献   

20.
艺术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题已成为新世纪的学术前沿。文学鉴赏作为一种比较普及的艺术教育形式,理应受到重视。本文从读者艺术经验的角度对文学鉴赏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认为: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一个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的世界的再发现,是对艺术家艺术经验的还原,是艺术经验的二度生成。它要求读者具有艺术的眼光,注重作品形式的研究和形象的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