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其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相生的自然观、中庸平和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与发展。其中,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是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和衷共济、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所奠定;其制度结构具有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稳定有序、整合共治的特征;其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实践与本土化理论创新有机融合而成,从而使整个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和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中西文化和合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以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双焦透视”中西文化,以切肤体验和智慧感悟中西文化的真义、差异和冲突,以毕生的跨文化创作和社会活动寻求跨文化理解、融通之道,从而形成了其极具历史前瞻性的中西文化和合思想,倡导中西文化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赛珍珠中西文化和合思想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社会和宗教渊源,探讨其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无疑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一种全球和合共生的文化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着悠久的“和合”文化传统,主张“和谐”的同时,更强调“和而不同”,这种观念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源远流长且影响深广,其合理成分与现实价值对探索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实现模式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庙会是举办方与参与者依某寺庙场地,怀着敬畏之心而共同建构起来的具有信仰性思想情感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内中蕴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庙会祭祀是一种和合的表现。人们祈望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将矛盾冲突协调化解,实现人神天地新的融合。庙会为平民百姓提供了敬畏倾诉的平台,体现了民族传人循礼遵规的道德情怀。传统庙会为民众提供了多种愿景实现的文化场域,是一种地域生活的“和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探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与和合价值,进而点明和合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生存哲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保护自然生态的和合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合生态方法是儒家和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人与自然本原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上,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发展,而采取的具体的保护自然的生态思想以及生态行为,是人与自然和合生态思想的具体思想和行为的体现,主要体现为四点:①“仁民而爱物”,把人与人之间相爱的思想推广到爱物类;②“参赞化育”,肯定人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地位和作用的积极思想;③“取物以顺时”、“以时禁发”,遵循自然规律的环境管理思想;④“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的生态实践观。它和“天人合一”思想共同组成儒家的和合生态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强国战略起着基础性作用;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它是贯通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古典系统论思想和宇宙图式,包括太和、心和、家和、人和、政和、协和万邦等宏富内容及价值准则,是中国文明历经几千年曲折发展而从未中断的重要的文化奥秘;认为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对传统和合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现代诠释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挖掘与阐发传统和谐精神的深刻底蕴及思想价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普遍和谐”的价值趋向,二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准则,三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法则.  相似文献   

8.
数学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理论形式和总的特征。数学交流中融合“和合文化”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发挥所有学生个体的智慧与长处,学思并进,为数学教学带来高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和合管理是传统社会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合目标观是传统和舍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礼运大同”是和合管理的社会性目标,“富民安人”是和合管理的人文性目标,二者的和合构成了传统中国社会管理思想中的和合目标的完整图景,对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其表征为以平和、融合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去解决问题、调和各种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辩证地运用“和合”思想的珍贵资源,对于挖掘并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和舍”思想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基本理念,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等对外交往模式是“和合”思想外交上的主要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得忘之间:语言、形象、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民族化、个性化的 ,只有民族的语言 ,才能建构与这种民族的语言形式相适应的哲学形态。和合语言哲学力图在语言结构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突而和合的基点上运用并整合言、象、意范畴。语言符号与形象是言与象的关系 ,言、象与意义、意境是言与意、象与意的关系。言尽象与不尽象、言尽意与不尽意的争论 ,以及由“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而推致“得意忘言” ,历来见仁见智。在和合语言哲学语境中 ,尽与不尽、得与忘之间 ,若就一体圆融的不同层面而言 ,如形象世界与意境世界、在场世界与不在场世界等 ,都是融突而和合的 ,不能“执著”一面而否定另一面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是“和平”、“合作”、“信义”。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表现为“天朝大国”的以“抚”为特征的恩威兼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表现为以“信”来“保全和局”;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表现为借助列强之力维持和平;从八国联军战争到辛亥革命,表现为“委屈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广东国民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从南京政府成立到“七七事变”,表现为对日妥协有“度”以及努力促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表现为立足于战争,不放弃和平,并以“信”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很好传承。  相似文献   

15.
和合学超越宋明新儒学以道德形而上学为其基本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用和合学的方法建构以和合为核心的哲学,用对和合的研究取代对理、气、心、性的研究。和合哲学活动需要通过和合象性、和合实性及和合虚性的追求,走向和合生生之道。和合生生之道,是廓然与太虚同体的,是一个自由澄明的境界,是虚灵无物的道枢。“和合起来”的和生之道,是价值创造的枢纽,是化解与体贴的机理,是即超越即流行的生生本体。  相似文献   

16.
和合观是和合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和合翻译学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从"意"、"诚"、"心"、"神"、"适"的维度对翻译本体观、翻译伦理观、翻译认识观、翻译审美观、翻译文化生态观等主要翻译研究课题进行系统分析与阐释。通过对翻译过程、翻译属性、译者修养体系以及译作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与建构,初步建立起和合翻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词语和概念。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底蕴。其中,“天下观”“大一统”“和合”思想、“华夷一体”等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生成的文化基因。站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叙事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资源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和合是21世纪中华文化的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是21世纪中华文化生命智慧的朗现,和合自己敞开自己,其逻辑进路是天、地、人三界,任何人文世界的存在都在和合逻辑结构方式之中,其本身就是一生生和合体。“地”作为生存世界,即坤的世界,是一切生存的基础。人作为意义世界的存在,是和合哲学的主体和核心。人力图赋予进入人的视界的一切对象以意义和价值,使“地”、“天”不再是自在的存在对象,是在人之光普照下的有价值的存在。“天”作为可能世界,即乾的世界。它作为人的自由创造的虚拟,是超现实性的思维活动。人是天地万物的辅相者、参赞者,所以“虚灵不昧”既是和合可能世界的存在品格,又是整个和合世界创造者的超越品格。换言之,和合可能世界之所以“虚灵不昧”,正是因为其中有作为和合辅相者、和合参赞者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存在。这是和合智能创生、价值创造的内核性之根据。  相似文献   

19.
解构主义以层层拆解的方式将传统之牢固建构一一摧毁,从而开启自由思想和新的生命之门;和合哲学凭藉中国传统“和”的思想而阐发之,以融突而至生生之境。二者殊途而同归:拆解旨在新生,和合却非凝滞。此固是中西文化之差异所致,却亦可是中西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新的碰撞与合璧。  相似文献   

20.
"尚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在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多次阐述,特别是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外交活动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合"外交思想:一是用中国传统的重"和"思想丰富和平发展思想与"和而不同"思想;二是把中国传统"合"的思想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合作共赢思想。这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