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人们认为说谎者悖论是最典型最深刻的语义悖论,这是不错的,我希望通过下文首先对该悖论的分析,来证明如下论点:一切语义和集合论悖论都是由于人们以某种方式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造成的,而并非(比如说)自然语言在这方面有什么固有的缺陷所产生的逻辑失控等等原因所致。2、说谎者悖论最简单最典型的形式是: A 这句话是假按照该悖论的内容,句子A的主词“这句话”指称句子A自己即“这句话是假”。当我们断定句子A的真值时,人们认为我们就会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如  相似文献   

2.
论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的辩证矛盾本质刘高岑人们公认悖论可以分为两类:语义悖论和逻辑———数学悖论。最典型最深刻的语义悖论是说谎者悖论;而罗素悖论则被认为是逻辑———数学悖论的典型代表。关于这两个悖论,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两个悖论都是“混...  相似文献   

3.
在纽科姆悖论中,包含两种性质不同的收益.通过重新表述纽科姆悖论,可以区分这两种收益,从而清晰地揭示纽科姆悖论的内部结构.借助于赋值游戏,可以在纽科姆悖论和说谎者悖论之间建立联系,纽科姆悖论的核心在于一个自我指涉语句.关于赋值游戏的语义研究有助于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逻辑中的两个困难.  相似文献   

4.
透视"说谎者"怪圈--从一道奇特的数学难题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说谎者悖论”的语句为一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结构之简写,实际上具有无穷多种含义且在每种含义下均取唯一确定之真值。所以,“说谎者悖论”中的推理决非无懈可击,而是犯有施推理于多义句的错误,根本不合逻辑。其它“典型语义悖论”的情况亦复如是。  相似文献   

5.
"强化谎者"及其"特异变体"--评王军风的语义悖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风关于"语义悖论"的前后两文均曲解(或错译)罗素(或森斯伯里)的理发师悖论.早在90年代初,我们就指出,塔斯基可能接受了矛盾定义,即犯了"语无伦次"命名谬误,现在王的两文也明确指出塔是如此,把"这语句"指称(定义为)"这语句是假".我们认为,王的指责正确,消解了塔的说谎者悖论的"特异变体",是有创发和贡献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王仍未能消解悖论的"老祖父"--"强化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6.
“原始、修订、强化”说谎者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谎者悖论一直是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专家极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不同观点的争论至今未休。新近又有学者从无穷多值逻辑的角度对说谎者悖论进行“全新探索”,指出,从其所涉及的范围内,得到其他方案所没有的那种圆满的解决,消解了说谎者悖论1。(为方便起见,说谎者悖论以下简称“谎者”)  本文认为,所言“消解”不能成立。下面,我先简述西方“二值”和“三值”说谎者悖论的历史,然后略陈我们简明的“消解”。跟着,我引述或概括《消解》一文的所有重要观点,然后略作评析,并借此提出我的一些论点,以就教于读者和《消解》的…  相似文献   

7.
说谎者悖论有着悖论鼻祖之称。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是持续不断,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令学界公认的解悖方案。文章在分析导致说谎者悖论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开启了语义悖论消解的新路径——语用维度,并进而得出结论:说谎者悖论纯粹是人们人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逻辑意义下的语义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语义悖论可以说是逻辑史上最令人困惑,却散发着诱人魅力的一个古老问题。早在古希腊,克里特人发现的“说谎者悖论”就以“难题”而闻名遐尔;中世纪人们把它称为“不可解命题”;到了本世纪初,它以更严密的形式同“集合论悖论”一起,使逻辑学陷入矛盾的困境之中,构成了自古希腊以来,对逻辑理论的最为严重的挑战,从而再度成为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所注目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逻辑史上对悖论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逻辑史上对悖论问题的解决侯丽白郑文辉在日常语言的语义中,悖论一词的原始意义是指一种违反通常接受的见解的陈述,即由断其真而可断其假,且由断其假而可断其真的特殊推论。在逻辑中,悖论由两个相反的甚至矛盾的命题组成,这两个命题又是由一些表面合理的论据所产...  相似文献   

10.
悖论是在人们思维中、在理论中出现的一种似乎正反言说皆有理的现象 ,它困扰人们的思维 ,有时甚至会造成某种理论坍塌的危险。在逻辑史上 ,悖论有二义 :一指与常识相违的命题或推论 ,可称为认知悖论 ,因为其涉及到对一般事物本性的认识 ;二指由肯定一命题或肯定一命题真可推出命题的否定或命题假 ,而由否定一命题或断定其假可推出肯定一命题或推出其真。有逻辑学家又将后者分为语义悖论和语型悖论。语义悖论指涉及真假、可定义性等概念的悖论 ;语型悖论又称集合论悖论 ,指不需要借助语义概念而形成的悖论。关于悖论的根源 ,有的认为是由日常…  相似文献   

11.
半截子悖论命题虽然都能由其真推出其为假,但它们并不符合罗素说的“无意义”,没有所表示的内容无法判断真假;并且它们也不需要用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来区分真假。在鲍契瓦的三值逻辑中,它们的值为假,而不像严格悖论的值是“悖谬的”。从克里普克的间隙论方案看,它们不像严格悖论命题是“无根基的”,处于真值间隙状态。用语境敏感方案来衡量,它们的值并不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弗协调逻辑的观点看,它们并不像严格悖论语句那样“既真又假”。总之,与严格悖论命题不能简单地取真假二值中的任何一个不同,半截子悖论命题是“有根基的”,据其语义可析出其值为假。  相似文献   

12.
西方“自涉悖论”的大误区——“怪圈”之风不可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中世纪有论者认为强化说谎者悖论“本语句假”为无意义(无语义,不能赋值).19世纪的皮亚斯,前期也认为它无意义,后期才改变认为它为矛盾(自然是有意义,能赋值).20世纪的维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自我指涉'是无意义的!”但是维氏同时又肯定“矛盾有意义(价值)”,这是莫大的“概念混淆”.可是,经过20世纪百年奋力“解悖”的失败和失望,不少论者便反过头来,认为一些矛盾和自涉为有意义.更有甚者,认为自涉这个“怪圈”无处不在.我们认为“怪圈”之风不可长.“意义”(赋值)和“无意义”(非赋值)两派经过我们深层地理论分析,才显得“意义”派远较占优势.我们更指出,强化说谎者悖论犯了“复合命题”谬误.经过这一大番澄清与消解之后,我们清楚地看出,以我国人的高度智慧应该避开西方“自涉悖论”的大误区,不要被西方牵着鼻子走.最后我们得郑重声明我们对西方有关论者绝无“不敬”之意,更何况谬误可能是在“我方”.  相似文献   

13.
塔斯基真理论中的几个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塔斯基真理论中的若干基本观点,提出以下不同看法:(1)公式(T)仅对单义句成立,对多义句不成立;(2)由公式(T)到“说谎者悖论”之推导无效;(3)“说谎者悖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悖论;(4)适当的真理定义只应蕴涵任何单义句的(T)型等值式而不是必须蕴涵任何语句的(T)型等值式;(5)在语义上封闭的语言中真理未必不可定义  相似文献   

14.
"千古之谜"的简明消解--黄展骥的"说谎者"悖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展骥对“说谎者”悖论消解包括 7个方面 :1、分辨开“明显矛盾”与“隐蔽矛盾” ;2、比较“自 (我指 )涉”与“非自涉” ;3、区别“仅是矛盾”和“矛盾被证” ;4、“复合命题”与“归谬法” ;5、黄前期“矛盾被证”的观点 ;6、后期的修订观点 ;7、简朴的“悖论”定义。黄展骥对“说谎者”悖论消解的最大优点就是简明 ,没有伪装和特设性。  相似文献   

15.
赵震 《江淮论坛》2023,(6):53-60
关于“真”这个词的理论不同于关于“真理”的理论。“真”理论主要研究“真”这个词的功能及其一致性用法。“真”这个词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语形上刻画一个句子的语义值,二是在句法上进行概括。谓词意义上的语义刻画会导致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日常语言中的“真”有算子和谓词两种语法形式,可以把语义刻画功能和语法概括功能拆分开,并分别与“真”的算子用法和谓词用法匹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真”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在不修改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情况下避免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  相似文献   

16.
我在《关于悖论的几个问题》②一文中,对黄展骥先生(以下简称黄先生)的两个悖论定义③提出了批评。黄先生在《我的两个“悖论”定义》(以下简称“黄文”)中对我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为了推动我国关于悖论这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特写此文对该文中的一些观点再次批评如下:  相似文献   

17.
言语链中上下语句的连贯是指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而一个语句的意义则是由该句的语义蕴含命题和语用蕴含命题组成的一组命题,其中,属于说话人说话目的的那个命题,是语句的中心蕴含命题,上下语句在意义上的逻辑连接就发生在这两个语句的中心蕴含命题之间。它可以是语句的语义蕴含命题,也可以是语句的语用蕴含命题。  相似文献   

18.
克里普克举出"间接自涉"例子表明只有遭受不利的语境"作弄",语句才沦为"悖论"的;古普塔举出例子表明克的"根基"说排除过多"好"的语句.可以看出,克、古举出的,均为同类简单例子的复杂化,了无新意;再者,"说谎者"悖论犯"复合命题"谬误,消解这个"千古之谜"之后,便看出克、古(和众多西方权威)的相关理论没有多大价值了.  相似文献   

19.
悖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在当代,逻辑学、语义学、数学等诸多学科都对悖论引起重视,但我们在哲学领域对悖论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谈些粗浅意见。 一、悖论的哲学规定 悖论所涉及的是两个命题之间的逆转关系。其中一个命题对事物的性质、行为、属性作出肯定性规定,而另一命题则作出否定性规定。反之亦然。用符号表示,则P←→-P,或者-P←→P。具体来说,如在数学中有无穷大无穷小悖论;在物理学中有波粒二象性悖论;在语义学中有说谎者悖论;在控制论中有黑箱和白箱悖论,等等。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升华。因此,在哲学上很早就有人对悖论引起注意。在古希腊,芝诺提出了“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等悖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悖论。在近代,康德提出了四个有名的悖论命题,即:(1)世界在时间和空  相似文献   

20.
在“S.+be+adj.+todo”句型中,隐含的不定式逻辑主语的指称语义值可以是泛或特指,这与语境、时态有关,也与句子主语呈特指性或泛指性有关。现有的观点认为:不定式逻辑主语隐含时就可以视之具有泛指意义。本文在对此观点作出批评分析后认为:只有在句子主语呈泛指性时,隐含的不定式逻辑主语才具有泛指意义;若句子主语呈特指性,则这个隐含的逻辑主语语义值分两种情况:一.具有泛指意义;二.具有特指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