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一手扶植了南越的吴庭艳政权,目的是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反共的国家。但是,吴庭艳政权的黑暗统治在南方激起了革命,对佛教徒的歧视最终导致了佛教徒危机。在处理佛教徒危机的过程中,美、越之间本就存在的矛盾开始激化,美国选择了纵容一场军事政变把吴庭艳赶下台。美国在"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指导下,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借口,把本来无足轻重的越南变成了冷战的前沿阵地。以插手南越的政治为契机,美国更深地卷入了越南政治,加剧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相似文献   

2.
祝洁云 《新天地》2012,(6):26-27
南海争端波诡云谲20世纪50年代,南越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占领了西沙的永乐群岛,而中国则在永兴岛驻军。双方从此在西沙海域武装对峙了十几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加快了从南越撤军的步伐,为了把美国佬拖住,南越政权对西沙这个战略要冲蠢蠢欲动。1973年9月,南越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十多个岛屿划人南越版图。南越还偷偷地把中国在南  相似文献   

3.
淑文 《山西老年》2014,(12):19-19
1964年秋,美国策划了"北部湾事件",开始往南越增兵,同时对北越进行大规模的轰炸。1965年2月7日,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了全面攻击。  相似文献   

4.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于10月23日发动了推翻直系军阀政权的政变。这次政变,对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往后的历史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对这次政变研究较少,也未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次政变的原因、结局及其性质和历史作用作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1959~1960年印支危机,减少美国及南越人员的伤亡,有效杀伤越共有生力量,1961年美国提出了在南越喷洒除草剂的设想,并于8月份实施了第一次喷洒试验。试验效果虽不甚理想,但却为后来美国在南越的大规模除草剂行动拉开了帷幕,亦把越南人民和美国及其盟国军人推入到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泰国一九三二年“六·二四”政变,結束了历史上相沿五百多年的王权至上的封建君主专制統治,建立了君主立宪統治。这次政变,是发生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撼了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生活的时代,是发生在亚洲人民风起云涌地走上了觉醒道路的时代,这个旣向君主制度妥协,又沒有絲毫反帝目标的变革,較之亚洲其他革命运动发展的国家,远远地落后了几十年。但是,它仍然是泰国历史上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爭。政变成功之后,实行了一些資产阶級性貭的政治改革:制訂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建立了議会制度。总的来說,它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7.
越南人大批移居美国,是在1975年南越傀儡政府倒台以后。所以,从时间上看,越南人是美国众多移民民族集团中比较年青的一支。1990年美国人口普查报告表明,美国现有越南人614547人。他们几乎分布在美国的每一个州,其中,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是越南人聚居的州份。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辛酉政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酉政变是近代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拟从政变成功原因、政变的性质、主要人物在政变中的作用以及政变的意义、影响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近二十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辛酉政变是慈禧一生政治生涯中的重大事件。慈禧通过辛酉政变一举夺得国家最高权力,并从此实际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辛酉政变同历史上的统治阶级最高权力集团中的宫廷政变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也是权力的两分配。据辛酉政变而断定慈禧早就是政治野心家不仅论据不足,而且也不符合人物性格和事物发展的逻辑。对辛酉政变,乃至慈禧的一生,都应作具体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于10月23日发动了推翻直系军阀政权的政变。这次政变,对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往后的历史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对这次政变研究较少,也未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次政变的原因、结局及其性质和历史作用作点初步的探讨。一北京政变发生时,人们普遍地感到“突如其来”,其实它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来已久的。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单独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直系军阀与全国人民和孙中山为代表的广东革命势力的矛盾、直系军阀与奉系和皖系军阙的矛盾,以及直系军阀内部的矛盾都在发展。北京政变就是这些矛盾在其相互联系中斗争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佚名 《百姓生活》2013,(11):62-62
1970年,卷入越南战争而内外交困的美国,放弃了直接与越共军队交战方式,以更“策略”的方式为南越军队提供情报、武器、军事顾问及空中支援。当年夏天,越共军队捕获了美国一个由7人组成的高级军事考察组。美国对这个考察组的营救行动,导致了一场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人蛇大战。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东南越人土地制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各个时期各越支系之间社会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兼之史料缺乏,很难完全弄清其本来面貌。本文仅对东南越人土地制度的形式及形成原因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从美国侵略者头子约翰逊于七月二十八日宣布立卽向南越增派美国侵略军五万人后,美国政府加快了增兵南越的步伐。三个月来,侵越美军总数已达十六万人。据最近美国方面消息,美国在南越的兵力“卽将达到二十二万五千人”。看来,约翰逊政府一面继续大唸其和平经,一面却大举增兵,悍然要在越南和整个东南亚打一场朝鲜式的侵略战爭。为了配合侵略越南的扩大战爭冒險,美国统治集团还开动宣传机器,力图宣扬美国目前的生产如何“高漲”,美国经济力量如何“强大”。七月二十八日约翰逊的声明发表后,  相似文献   

14.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6.
1972年,美国尼克松政府为了推动越战“越南化”政策的进程,尽早从越南撤军,实施了向南越提供紧急军事援助的“超大计划”:向南越提供以F-5A型战斗机为主的各型武器装备,增强南越军队的装备储备;通过谈判使盟友伊朗提供急需的战斗机.“超大计划”中美伊战斗机合作不仅深化了美伊关系,而且为美国越战“越南化”政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清朝辛酉政变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丰十一年 (186 1)发生的清朝宫廷政变 ,是晚清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动。它明显地改变了晚清历史的走向和格局 ,历来受到中外史家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格外注重这场政变的原因及其结果 ,对政变过程本身却迄今未予关注。本文逐一探讨了政变的启动阶段、推进阶段和决胜阶段 ,以求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汉帝国国家理论建构的第一人,陆贾在汉初对南越王国的两次出使,开创了汉代民族政治学的"南越模式",即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大一统"政治理论为基础,以"拜爵封王"的羁縻政策为中心,以朝贡与恩赐为权利义务,构成中央王朝与民族地区王国之间的外部关系的联系纽带。此一理论与实践,成为其后历代王朝统治者对南方地区民族政治问题处理的基本样式,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治学发展与民族关系史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72年10月17日,韩国总统朴正熙宣布戒严法,解散重组韩国国会。12月23日,朴正熙在新的总统选举中再次当选,并在四天后通过新宪法,史称"维新政变"。本文依据相关的一手文献,集中分析了朴正熙发动维新政变的原因,并着重阐述美国对这场政变的反应。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政变的有关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晓天的《冯玉祥北京政变新探》。关于“北京政变”事件,特别是它的性质,近年来一些书文已有探讨。虽仁智各见,不尽相同,但总嫌偏颇,难以服人,作者从新的角度,重新对事件的性质进行了剖析,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