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技术文化批判理论发展脉络的视角探讨技术哲学经验转向所面临的问题,即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立场与他在技术哲学研究方面采用的解释学方法论的矛盾的解析,讨论了技术文化批判经典理论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当下技术的文化研究在经验方法上的不彻底性,从而阐明了技术文化研究走向"切身化"经验方法的必要性;讨论了对技术展开"切身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以此作为深化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数字科技已占据当代文化的主流,也已顺理成章地全方位介入人类的审美文化。数字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形式,其创作和欣赏经验体现为一种全新表达的后现代经验,具体表现为模块化集成性经验、交互性融入式经验、数值化虚拟性经验、技术性新感性经验等。数字科技时代审美经验嬗变的意义在于重新弥合人与技术世界关系的罅隙,以审美的包容性以及新的价值体验方式破除技术霸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遮蔽。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了国内外哲学界现代认识论研究的科学化、文化化和悟性化三种新走向,并对每一走向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在科学化方面,现代认识论的研究重心已由探讨认识的本质转向分析认识的发生和知识的增长机制,它越来越偏注于经验方法的运用,并展现出其具体科学中的发生机制。在文化化方面,它所考察的认识对象逐步由自在的自然泛化为人化的世界,由探索实体转向研究人的活动,从而为文化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导向。同时,在传统认识论中作为工具和中介的语言符号也逐渐具有客体和文化的意义。在悟性化方面,它着意于将客体系统以及主客体二者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进行把握,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看作一个互动的整体,以在认识活动中实现心与物、文化与科学、非理性与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于"文化研究的""元理论"的反思,是对于理论思维本身的一种严格的历史化:将思维形式与历史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纳入思维视野,在重新审核与祛除幻象的基础上,使得思维在一种更加真实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重新展开;将作为新的批评理论范型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对立起来,这本身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结果。文化研究的理论情境,正是当下文化语境本身的含混与歧义百出,可以将文化研究看做是将反意义、非意义化的文化场域本身赋予意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建立在对人与文化的充分了解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它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由未特定化向完整性不断升华的过程,其中文化扮演重要角色;教育则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阐述了人类学视野下各层面上人的特征及其与文化和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交流工具,是文化行为,是人的定义;语言的这种多重性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统一。语言隐喻借重身体和直觉世界,形成社会实践的记忆,体现文化模式。身体是人类物性的根据,而体化和经验是"文化和自我的存在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其学术起点是对视觉经验的重构;其发展轨迹是对"文化转向"的加入和反思,试图把视像化、视觉性作为理解后现代文化性质的钥匙;其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跨学科研究。在这三个方面,视觉文化都得益于文化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视觉文化也发展了文化研究欠缺的理论维度,对后者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8.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实现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必得先建设现代化的国民精神。精神世界是具有丰富的生命力量同文化表象的复杂深邃反应,并非抽象呆板的混沌天地。一、什么是新型的文化人格与个性精神? 文化不是玄奥的东西。它所改造人的神妙力量,就在于能使人把习得的文化知识、经验技能和获得的身心素质都化变为有血有肉的情感力量、智慧才能和意志品格。生命借助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位的文化类型 ,强调人的伦理意义 ,但同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建立在古代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是人性善的理论悬设、伦理政治的主导性、经验化的理性、观念的凝滞性。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重构必须遵循科学理性化、主体创造性、终极超越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的是"层化论"社会分层理论.根据对凉山彝族不同地区的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经验资料和相关统计得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综述了新时期凉山彝族社会分层现状、特点及社会分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