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在简述安徽省阜阳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的畸形关爱、社会不良行为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对策:加强学校寄宿管理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家庭教育建设.提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建议与构想: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网络;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法》,保障留守未成年人权益;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材,事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了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严重缺失.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的重构,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的合力支持,以此形成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良好网络体系,促进西部农村教育、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但从现实和政策评估的角度看,留守儿童在卫生保健、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并影响他们公平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表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父母与子女分离导致的教育缺失问题、学校存在的管理失控与教育失误问题等值得进一步的反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对贵州省大方县部分农村学校进行的调查表明,当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建立完善的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体系的建设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着眼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需要几个方面的协同努力,即坚持政府的全局引领作用、释放学校的教育关爱活力、发挥农村社区的教育服务功能以及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理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损的现状,其弥补则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家长的关键作用、学校的基本作用、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农村学校的教师对于留守儿童教育,身负重任,要把给予儿童爱心和快乐当作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父母聚少离多,祖辈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近人意之处,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亲情、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重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影响的研究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归因研究综述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及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深化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不足,是"三农"问题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够克服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弊端。作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学术界对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对当前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革问题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的制度规约框架下,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和思想观念因素等方面对农村宅基地困境根源进行探究,希图成为探寻解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问题路径的理论铺垫,以寻求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两者共赢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现行农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对陕西600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对相关部门的访谈调查,认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基本矛盾在于农地的生产要素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之间的矛盾。农地的生产要素功能要求对农地进行规模经营,要求农地产权稳定、可交易,但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却要求平均分配和定期调整农地,并限制农地的自由交易。据此,文章主张赋予农户永久的农地使用权,并允许已经有稳定非农收入的农户出售农地使用权,但在交易中政府征收社会保障金,以逐步将农户纳入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其目的是在充分实现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的同时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陕北地区力求实现农地高效配置、优化利用的目标与农地尚有福利功能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较为深刻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应当是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改变农民的"恋地"心态,以弱化农地的福利功能,建立健全明晰而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农地流转机制等,以实现农地高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国家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紧密相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因此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抑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而且二者都具有双重性,所以农村金融抑制也就相应地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宅基地闲置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而农村宅基地流转虽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却与现有的法律相抵触。针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所处的两难境地,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框架下,提出了建立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的构想,对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的目标、宗旨进行了定位,并对其组织机构、组织职能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设计,尤其是对其资金运作机制做了深入的探讨。在实际中,农村宅基地储备制度应该根据地方特点,通过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由宪法秩序、治理结构和操作规则构成的嵌套性制度分析框架可以诠释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效率问题。通过对资源型、纯公共品型、收费型和半收费型四类农村基础设施的研究,推演出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制度的标准是以最小的交易成本最大程度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而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供给制度能够长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当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包括转变中央政府职能、组织农民自主和自愿合作以及以劳代资、科学定价。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民权利的建构问题。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治理制度设计,最终的根据一定是落实到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上。从公民权利出发来阐释乡村治理,就是要指出乡村治理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更为本质的是公民权利的制度化保障问题。乡村治理不只是个秩序问题,更是一个公民权利的规范问题,只有从公民权利的制度化上来推进乡村治理建构,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与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促进良性农村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村金融生态多样性缺损、金融生态断裂,影响了金融生态整体功能的发挥,增加了金融生态系统风险,因此,必须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恢复金融生态的多样性;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实力;发展金融市场,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减少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风险;建立农业保险体制,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减少金融生态的外部性风险,从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良性农村金融生态,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制度变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环,但理论界在研究中却存在诸多思维误区,从而导致现行农地制度仍有较大缺陷,为此,从土地制度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变革已成为推进土地制度现代化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