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白城师范学院2006级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为例,抽取大约28%的考生答卷,根据语言测试的原理对考试成绩和试卷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以揭示语言测试规律和试卷质量分析的方法,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试卷命题和试卷分析以及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GITEST 在大学英语测试的信、效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一次大学英语期末测试试卷进行考后信度、效度分析,介绍了GITEST软件包在英语测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同时探讨如何更合理地进行大学英语测试试卷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测评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典型的主观性语言测试,因而测试信度的保证是个难点.对此,需从试卷编制、测试实施及测试员评判等角度,研究影响测试信度的相关因素及其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卷质量分析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效果检测的重要依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英语试卷分析,包括对试卷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试卷质量难度、区分度、信度分析,以期促进语言测试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同时为试卷分析提供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与效度是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重要问题。试卷的设计、普测员的水平、被试的心理素质等都是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与效度不容忽视的因素,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能够提高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所谈“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拟制”问题,充分体现了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对于拟制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和广泛开展“推普”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职英语水平测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高等职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本文从设计原则、试卷构成、试测分析和试卷特点四方面谈水平测试的特点 ,以便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试卷分析等手段对淮阴工学院英语教师的测试理论水平和测试实践进行了研究,发现教师对测试理论了解很少,测试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测试理论学习与研究,以此指导和促进英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9.
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文通过对英语测试类型的分析 ,说明英语试卷设计的程序以及在设计英语试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期末测试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检测、调整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文通过介绍语言测试理论,分析试卷的有效构成,探讨试卷设计的弊端,同时为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卷的设计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宋代前期,式沿用唐式的内容和形式.神宗元丰以后,宋式在性质、编纂体例、修订模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性质上,由令的细则性规定变成为法定公文程式.宋式的变化,是宋代对编敕、格等法律形式的性质、功能进行调整的结果.宋式的变化使得宋令的内容更加整齐划一,令、式分工更加明确,两者关系更加协调、合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职高专"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实践内容和方法、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作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希望能对高职"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两课"教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在"两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两课"教学的创新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考试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从数量上看,"这"多"那"少.在对同一个范围内的多个事物进行指代时,多用"那",少用"这"."这/那"在句法功能和指代内容上存在不对称.不对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远近本身是模糊的、儿童习得"这/那"的不平衡、语源上的不平衡;"这"更倾向于情感性,"那"更倾向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不仅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直接英译或对其内容诠释已成 为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中国典籍青睐的一种时尚。因局限于译者视角或理解的断章取义,致使其对同一名词翻译也不尽相同。 本着英文翻译理念——“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并参据词汇对等,选取了《论语》中两个十分具有文化内涵的“君子”和“小人”进 行分析,梳理了两者的英译现状,同时指出了某些翻译的不足并尝试给出更合适的英译。  相似文献   

17.
《英雄》及其文本给人们的启示可归为两点:一是在运营创意方面实现了有效的资金运转,开发了更具回收潜力的海外市场,以主流片提高了上座率并注重世界性标准;二是在文本翻新拓展方面,实现了技术性与人文性、思想性与娱乐性、立意与叙事、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传统行政法教学没有注意到跨学科知识在<行政法>课程中的借鉴与吸收,教学中仅局限于行政法自身学科知识,缺乏多学科知识对行政法知识的渗透,从而陷入了"封闭式"教育模式的窠臼.为实现<行政法>课程内容上更丰满生动、方式上更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更优化现实的教学目标,应在行政法教学中借鉴与吸收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的过度反应与“政策市”现象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体现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特征.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对政策性信息的过度反应问题,针对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观点进行了讨论.采用4个典型的政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对政策信息存在过度反应,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与针对收益信息的同类研究结果相比,政策对市场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而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五色"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色”理论是中国古代装饰用色的核心理论 ,历代统治阶级对这一理论均很重视 ,并影响了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它沿用了数千年 ,贯穿整个中国古代装饰史 ,直至今天对现代装饰用色的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 ,对它的内涵的了解 ,对它与古代“五行”观念、等级观念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它的美学意义的阐释是探讨中国装饰史不可缺少的工作。为此 ,笔者结合古文献与工艺美术实践对“五色”理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重新审视某些传统用色观念 ,从中发掘出能够启迪现代艺术思维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