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真正意义上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于广大的劳动者而言,小康就是能够过上一种温饱的生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2.
<诗经·大雅·烝民>一诗,着力塑造周宣王时期宰相仲山甫的完美形象,突显中兴大臣的德、能、勤、绩,立意高远,形象鲜明,其歌颂之文辞,均基于国家的最高利益,毫无个人奉承溢美之嫌,实为古代崇高诗歌之典范,对后代的诗歌创作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武王<武>乐应该与<大武>乐区别对待,<逸周書·世俘>是考订<武>乐的可靠线索.<武>乐乃系由三成万舞、<诗·大雅·大明>等乐歌三章编配而成,初步揭示了<武>乐与商代万舞、<韶>乐舞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诗经>通过日常生活和礼仪生活用玉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崇玉习俗的各个侧面.我们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可以看出:玉是先秦时期沟通世俗与神圣的媒介,<诗>中的玉意象也折射出人们心灵世界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从联姻,民族战争和逃亡避乱三方面来探讨<诗经>与民族融合的关系,认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奥纳尔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文艺复兴盛期最为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在众多领域中都堪称领袖,绘画也许是他最不擅长的一项工作,但一幅<蒙娜·丽莎>足以让他名垂画史,<最后的晚餐>更是在基督教艺术中的典范之作.画中描述的是<圣经>中记录的十分重要而又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基督和他的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画中的人物从左至右分别为:马太、小雅各、安德烈、犹大、彼得、约翰、基督、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可、犹得、西门.人们可以在<新约>的四篇福音中找到相关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术界对<甘珠尔>的研究由来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一直主要停留在不同木刻版的比较和编纂史上,很少涉及到写本<甘珠尔>,即便有写本<甘珠尔>的阐述,也只是一笔带过.可写本<甘珠尔>具有形成时间最早、寿命最长、编造数量最多等特点,倘若离开"写本"<甘珠尔>的研究,将无法梳理<甘珠尔>的编纂史.故此,文章把写<甘珠尔>的编纂事件作为切入点,尝试性地把写本<某珠尔>划分为酝酿、形成、系统、艺术创造及修善积德四个编纂阶段予以阐述,还对不同阶段的写本<甘珠尔>编纂过程中存的误区和疑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部长篇小说之间的比较研究,是目前国内在<源氏物语>研究方面的主要课题.本文从比较文学入手,分析论述了国内的研究成果,从而说明国内目前的研究仍然偏重于比较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在流传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质的<格萨尔>.土族<格萨尔>就是在藏族<格萨尔>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一部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长篇史诗.文章阐述了土族<格萨尔>的流布情况,说唱程序、形式和内容,整理、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2000年以来对古今有关学者<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再度分析研究的论文,将之大致归为三类:(1)对古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2)对现当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3)近五年对<文心雕龙>研究的综述性论文.并对这三类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总结,以期展现世纪之初"龙"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