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趋向动词的范围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向动词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它如何分类,如何区分,判断的标准以及它的范围和意义等问题看法不尽相同。根据语义分析,趋向动词的标准应确定为:位移 方向 立足点。趋向动词的句法以常带来表示起点或终点的处所宾语和前边可以有处所状语修饰为特点。趋向动词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有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有的一般动词却发展出了趋向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后的趋向动词这类语法单位的性质、语义及功能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近百年来,学者们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趋向补语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趋向动词性质的界定、趋向补语的语义研究、趋向补语句法结构研究.与前辈大师们把“趋向动词”进行整体性考察不同,近年来的研究多以单个或几个趋向动词为中心进行“散点式”研究,更大的问题是,对趋向补语的研究越来越走向人为的“复杂化”.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汉语本体研究的“负”牵引;第二,缺乏符合汉语实际的先进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信源信道思想及其在蒙古语与汉语统计机器翻译中的应用,阐述了统计的方法是语言信息处理及机器翻译领域的研究问题,蒙古语与汉语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的实验系统,在蒙古语语料预处理和蒙古语与汉语的翻译模型的建立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趋向动词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它如何分类,如何区分,判断的标准以及它的范围和意义等问题看法不尽相同。根据语义分析,趋向动词的标准应确定为:位移+方向+立足点。趋向动词的句法以常带来表示起点或终点的处所宾语和前边可以有处所状语修饰为特点。趋向动词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有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有的一般动词却发展出了趋向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俄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确定主语比较容易。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加之汉语中的主语是一个从西方语言学引进的概念 ,所以主语成为汉语语法中最难研究、最没有定论的问题之一。然而 ,随着机器翻译、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 ,急需确定汉语主语的科学依据。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通过俄汉语主语的对比 ,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判断汉语主语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趋向动词是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中常常遇到的一个词类,一般语法书都要谈到它。趋向动词在句中充当不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什么成分,这是语法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就趋向动词的句法功能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并就正于张志公先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英语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表明英语短语动词翻译成汉语趋向动词的偏离度为0.10,即90%的英语短语动词的翻译采取相同的策略——寻求对等的汉语趋向动词及其短语。这一共性倾向说明英语短语动词构式与汉语趋向动词结构对应趋势可以作为翻译常模范式,这种常模范式存在的理论解释在于语言认知中基于事件指向的识解。  相似文献   

8.
普通语言学理论与机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机器翻译始终未能获得较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语言理解没有获得决定性的突破,而与之相关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并没有和机器翻译有机结合。本介绍了Charles C.Fries对机器翻译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研究,并认为:对于国内机器翻译理论研究和语言学工作来说,共同的任务是如何结合汉语语法和词法的特点,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找出其基本规律和属性,并对其尽量形式化,这无疑将是国内机器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X都X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基于语料库对“X都X了”这一构式的句法特点、意义及其前身进行研究,研究显示:“X都X了”中变项“X”多为单音节的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趋向动词以及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受构式中固定项“都”和“了”的影响,该构式具有“完成义”,同时根据具体语境还具有“劝勉”“强调”“感慨”“无所谓”等意义。与其前身构式“都X了”相比,两者之间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变项“X”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0.
隐喻现象是思维及语言的中心问题,而隐喻的机器理解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成为制约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隐喻的计算化研究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英语隐喻计算研究,汉语隐喻计算研究才刚刚起步.根据本体、喻体和相似性关系三者的认知结构,可以把汉语隐喻分为九种类别;在此基础上,隐喻网络模型的建构为汉语隐喻句的机器识别和分类算法提供了形式化方法;此外,从解决逻辑全知问题和隐喻的语义真值角度提出的汉语隐喻逻辑系统,则为汉语隐喻句的释义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还需加强隐喻分类识别研究,建立隐喻属性知识库,构建汉语隐喻的认知类比描述与转绎系统,改造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并对面向隐喻的搜索引擎进行升级.  相似文献   

11.
论《金瓶梅词话》的趋向动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是趋向动词的发展时期,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就是对以<金瓶梅词话>等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趋向动词的继承和发展;<金瓶梅词话>的双音节趋向动词,其与宾语搭配的多样性,突出地显示了它的时代特点和与现代汉语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动后趋向动词的性质─—兼谈趋向动词研究的方法陈昌来一般所谓趋向动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独立的动词使用,其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的方向是合一的;另一是附加在动词后面,构成“V趋”结构,其用法之复杂、意义之多样、形式之灵活,充分体现了汉语语法构造的独...  相似文献   

13.
江海漫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62-63,157
结合《朴通事谚解》这部作品时。去来”现象作共时研究.并对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方言中的。去来”用例作历时研究。从中得出结论.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是一个固定下来的词语。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有三种用法。即实义动词、逆趋向动词和助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去来”用法基本消亡,仪在方言中还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把中文简历翻译成英文。但是,简历汉语的特殊性使机器翻译还存有许多不足,导致汉译英的简历表达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必要对简历中汉语的词汇、句法和语义等进行限制,并建立翻译句模,以简化句子结构,减少或消除汉语表达的歧义,从而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的译文质量。受限汉语和句模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可以推广到饭店订餐和房间预订等受限领域的机器翻译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量词是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词类之一。上世纪中叶以来,量词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在汉藏语系各语言的研究和上古汉语研究的著作及文章中都不乏有关量词的论述,但近代汉语量词研究,尤其是动量词研究,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2007年6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对近代汉语动量词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把汉语量词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也充实了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这部著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不同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机器翻译必须具备物质基础、语言学基础、经验基础。机器翻译的特点是速度快、词典容量大,记忆功能强等。机器翻译的模式可分为传统型和现代趔。日前机器翻译存在的障碍是原语与目标语的文化差别、机器翻译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文学翻译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17.
在“暂拟系统”语法中、趋向动词是被列为动词的一个附类的。①但这种作法有不少人不同意。因此后来出版的三种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②就都把趋向动词正式列入动词中做为一个小类,取消了“附类”。这个做法和原来的比较起来没重大原则分歧,却比原来更合理些。因为趋向动词本来具有动词的基本特征,比如可以单独作谓语,可以带宾语,可用一些副词修饰、可以有时态等等,从这一点说它们是动词,但另外它们  相似文献   

18.
上下文约束变换和语义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有一类复合趋向动词,它们是: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开来、起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起去。除了“开来、开去”,汉语中动词加上复合趋向动词后,带数量词的受事宾语可以有三种位置:  相似文献   

19.
趋向连动式是含有趋向动词的连动式,它是贯穿古今汉语的一个重要的句法现象。《左传》中的趋向连动式的形式非常多样化,有的和现代汉语的趋向连动式的形式已经非常接近。从趋向动词在连动式中的位置看,部分趋向连动式已经初步具备了语法化为动趋式的条件;但是从动词之间的关系来看,真正的动趋式还没有产生。  相似文献   

20.
汉语动词的情貌,历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汉语动词情貌的表达手段,是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水浒传》作为近代汉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动词系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动词系统的前身。因此,对《水浒传》动词情貌作一个全面的考察,对于近、现代汉语语法及汉语语法史的研究都将是有价值的。 同现代汉语一样,《水浒传》的动词没有“时”的区别,只有“体”即情貌的区别。情貌的表达,主要手段有动词重叠、情貌助词和某些趋向动词。这几种方式都不是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