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以来,温庭筠、李商隐诗歌地位的巨大反差遮蔽了晚唐五代诗歌史流变的真实面貌.事实上,温庭筠诗名雄霸晚唐,他的人生遭际和倔强个性在唐末产生共鸣,温诗对唐末五代诗歌的影响远在李商隐之上.唐未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诗人普遍效法温庭筠的诗风和笔法.唐末诗歌对温李二家的不同取舍,显示出晚唐五代诗歌的走向及递嬗规律.从中唐开始的文学俗化倾向发展到温庭筠时代,已然和雅文学分庭抗礼,到唐末五代文坛终于形成整体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是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与佛教的渊源颇深:在游宦之旅中遍访名山古刹、寄住山门、与僧人交游唱和。佛境禅理的熏陶使得温庭筠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仕途蹭蹬的痛苦,也使其诗歌创作具有清丽俊逸的面貌。本文讨论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佛教意蕴。  相似文献   

3.
温庭筠的"齐梁体"诗歌,是仿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而作。这些诗歌形式上讲求声韵,但并无严格的格律要求;风格上以艳丽绮靡为主,却与齐梁时代作品不同,内容广阔,感情多样,众体兼备。通过对温庭筠"齐梁体"诗歌的分析,可以看出齐梁体诗歌风格对晚唐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和词人,开创花间词派,被称为鼻祖。他的诗作颇丰,历史遗留至今并收藏下来的仅《温飞卿诗集笺注》所收三百余首。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温庭筠所作的绝句诗,并对其绝句诗的内容进行四类分析,通过这四部分题材的诗歌并且联系温庭筠生平经历,分析温庭筠的绝句诗在晚唐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其“花间”词的艺术创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从性别审美的维度探究温庭筠“花间”词的艺术创作,不仅探析温庭筠“花间”词女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揭示影响晚唐女性生存状况的文化因素,以及“花间”词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而且进一步地分析温庭筠“男子作闺音”即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的文化性别观,从而拓展“花间”词的审美视野。从性别审美的维度展开研究,以期为“花间鼻祖”温庭筠传统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反思与重估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温庭筠创作的代言体词。代言体词是对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代言体诗歌的继承和发展。温庭筠赋予了代言体词的若干重要特点,从而为确立词之细美幽婉的审美特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的爱情词向来是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人以为温词“类不出乎绮怨”,有人认为‘’全祖离骚”,寄托遥深,论者甚众,歧见亦多。本文联系温庭筠的身世和创作状况,并结合温庭筠的诗歌对温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温词并非一味浮靡,而是大多别有怀抱;温庭筠爱情词的主题及其表现形式多重复同一模式,这一模式信与其人生心还相吻合;温词与其诗歌中那种有心寄托不同,而是悲愁深隐,兴寄出于无意。温词的这种创作特点对词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颇有相像之处,二者题材上均多致力于对女子容颜神态的摹写,风格也都普遍显得绮丽宛转。这主要可归因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相近,除此之外,齐梁诗也是温庭筠词的远源。但在唐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前提下,温庭筠词的艺术水平往往在同题材的齐梁诗之上。  相似文献   

9.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的《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选录温庭筠七律诗20首,既彰显了其深受尊唐思想浸润而推重杜甫、标举七律、以敦厚雅正为旨归的诗学思想,同时也突破了时人对温庭筠其人、其诗评价不高的禁锢,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金圣叹不为时代束缚的独到眼光与灼灼创见。金圣叹对于温庭筠诗歌的具体品评,一方面,通过颇具特色的起承转合分解法拆分诗歌结构,剖析了温庭筠七律字法的常语成妙与句法上的转笔奇巧,关注到频繁出现的对比辞格,重点聚焦了其中时间、空间的非线性处理与时空的数次转换;另一方面,评点中也时见金圣叹个人情感体验的介入,不仅饱含对诗歌内容情感共鸣的直接表达,也兼重对诗人创作情境与创作心理的复原,呈现出理性与感性色彩的完美交织融合。  相似文献   

11.
崇高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无论是在自然界、社会生活还是艺术中,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和象征,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客体的艰难搏击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和宽广胸怀。许浑是晚唐时期的主要诗人之一,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一起被称为"晚唐铮铮者",其诗歌在当时尤为杜牧、韦庄所推崇,陆游也称之为"晚唐之杰作",其诗歌饱含着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并创造出雄浑浩大的崇高意象,洋溢着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出了强烈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词的孤独感主要通过美人遭冷落的抒情模式展现,冷静、孤寂的环境氛围,回忆、梦境等细致入微的心理以及传神的动作和神态等是传达这种孤独的具体手段。结合古典诗歌比兴象征传统及温庭筠的失意人生分析,词中孤独感实际是词人寂寞心灵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在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贺诗歌具有很浓的“富贵气”,他长于描写贵族的用香生活、宴饮生活、情爱生活和贵族妇女的生活场景。从温庭筠的词反观李贺诗歌.发现他们在具有“富贵气”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李贺诗歌的富贵气带给人一种瑰丽博艳的视觉冲击,却也有雕琢过甚的瑕疵。他笔下的富贵是一种金玉锦绣式的故作富贵,而非风神兼各的真富贵。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词,由于其装饰性和音乐性,由于其客观精美的特色,使得评论者有较大的分歧。其实,温词中意象的组合、叠加,常常使其词形成一种中性的语言状态,温词的情感也绝不浓烈,艺术情绪非个人化,这些都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有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16.
浓艳香软是温庭筠词的主导风格。晚唐城市经济的繁荣,追逐享乐、追逐感官刺激的社会风尚是这种香艳词风诞生的温床;晚唐文坛的格局,诗、散文以及晚唐传奇中所流露出的世俗情调和唯美倾向,给温庭筠浮艳词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的范本和参数;温庭筠的个人经历和性情使他更熟悉、更了解、也更沉醉于这种香艳的生活氛围和词的氛围;温庭筠在词中所关注的对象——歌儿舞女,也决定了温庭筠词的面目应该是浓艳香软的;而温庭筠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对词境以及语言辞藻的偏好,更是温庭筠香艳词风的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韦庄艺术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花间词派的沿革说起,分析了温庭筠的词和韦庄的词艺术风格不同的形成原因,进而比较、探析了温庭筠词的"婉约"和韦庄词的"显直"艺术风格,最后指出他们艺术风格的不同,取决于他们不同的生活遭遇。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花间词派的沿革说起,分析了温庭筠的词和韦庄的词艺术风格不同的形成原因,进而比较、探析了温庭筠词的"婉约"和韦庄词的"显直"艺术风格,最后指出他们艺术风格的不同,取决于他们不同的生活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