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是历史图腾,也是一股流动的文化活水。剪纸文化的传承保护正蓬勃展开,现如今已有相关主题的系列剪纸公益广告形式内容上带给人心灵震荡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展示了民间文化形象,传承了非物质文化,呈现了剪纸艺术的表达。公益海报的表现力既有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又带着浓浓的风味,剪纸文化在公益海报中很好地达到文化传承与情感启示,生命力与发展力,公益海报使得剪纸文化传递的信息丰富而感人至深,一经过目,必然会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当地的秧歌、茂腔、剪纸和八角鼓等艺术形式,起源于生活,扎根于民众,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秧歌和茂腔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和八角鼓等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地文化的载体,胶州方言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上与普通话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其歇后语和谚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性格特点和幽默感。本文在总结胶州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代派大师马蒂斯说过:"剪纸是表达自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现代剪纸教学的课程活动中,往往是由教师讲解从古至今以及不同区域的剪纸知识、技术、艺术特色等内容,使学生们能真正认识到剪纸的艺术内涵,并就此产生一定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图录》的编撰出版,是对锦州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阶段性的总结,是我市继《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等书籍后,又一部系统地、专业化地介绍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书藉。书中收录了医巫闾山地区出生年代跨度100多年的110名剪纸作者的750余幅剪纸作品。在编撰《图录》过程中,通过对老、中、青三代剪纸作者作品的收录、整理及文化内涵的阐释和编撰,让人们清晰、客观地看到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传承过程中的流变和现状,本文是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图录》编撰工作的小结,并在尊重事实基础上,浅析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图录》的编撰出版,是对锦州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阶段性的总结,是我市继《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等书籍后,又一部系统地、专业化地介绍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书藉。书中收录了医巫闾山地区出生年代跨度100多年的110名剪纸作者的750余幅剪纸作品。在编撰《图录》过程中,通过对老、中、青三代剪纸作者作品的收录、整理及文化内涵的阐释和编撰,让人们清晰、客观地看到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传承过程中的流变和现状,本文是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图录》编撰工作的小结,并在尊重事实基础上,浅析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6年4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班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开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与关东风情相结合,依托东北地区的地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立足于东北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富的民族形态、鲜活的民俗风情,将非遗传统技艺和当代剪纸艺术形式相融合,将关东风情剪纸建设成为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为东北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既有艺术造诣,又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感的艺术精英,创作一批极具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进而推动东北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稳步前进与发展。以此为契机,引发了对关东风情剪纸课程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2016年4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班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开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与关东风情相结合,依托东北地区的地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立足于东北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富的民族形态、鲜活的民俗风情,将非遗传统技艺和当代剪纸艺术形式相融合,将关东风情剪纸建设成为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为东北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既有艺术造诣,又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感的艺术精英,创作一批极具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进而推动东北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稳步前进与发展。以此为契机,引发了对关东风情剪纸课程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和延伸,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彩文化的古城。和林格尔民间剪纸是由古代生活在和林格尔的北方游牧民族在他们的生活中创造的文化艺术。同时,汉族人民的大量内迁,使得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呈现出多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的面貌。和林格尔民间剪纸文化中尤为突出鹿文化。这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图腾崇拜、萨满教的盛行以及日常生活有关,还和佛教在当地的盛行有关,同时,还与汉族移民进入带来的世俗文化有关,是多种因素结合促成鹿文化剪纸经久不衰。和林格尔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也是和林格尔县永久的地域特色和标记。总之,和林格尔民间剪纸的历史与文化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徐州剪纸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传统的民俗工艺品,广泛分布与邳州、新沂、沛县等地,也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乡土艺术。在汉文化影响下,其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其物象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剪,自然而然地带出徐州地区汉文化的艺术"古拙"外貌,保持了原生艺术纯正的品格。这就区别与其他地区剪纸的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城镇化建设徐州剪纸也迈入了蓬勃的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作为小众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如何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传承、有特色地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化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文化空间的破坏、艺术原真性的丢失、文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割裂都是在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技艺与文化内涵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看重物质载体,就会导致发展失衡、文化特性的缺失.而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区域文化的发展所面临问题也很突出,一味地求快与不符合区域文化发展特色的模式,导致其文化性与艺术性有所偏颇,降低其文化传承的真实性.本文以锦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例,通过对单个文化实体的田野调查,探究其文化艺术性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梅山剪纸文化是以梅山文化为底蕴的在湖南益阳安化等地区流行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总称。梅山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且风格大胆,手法独特、形式多样,梅山剪纸在传统生活中它主要表现在:婚礼庆典、重大节日、寿诞、生育、鞋花样、生活装饰、生活娱乐(纸影戏)这些方面,梅山剪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在地拍摄记录以及访谈传承人,深入了解梅山剪纸文化,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艺术为其赋能,融合现代发展趋势传承梅山剪纸。  相似文献   

13.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当地的秧歌、茂腔、剪纸和八角鼓等艺术形式,起源于生活,扎根于民众,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秧歌和茂腔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和八角鼓等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地文化的载体,胶州方言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上与普通话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其歇后语和谚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性格特点和幽默感。本文在总结胶州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剪纸是中华民族镂空艺术的瑰宝,传统剪纸艺术能够抒写人的审美情怀,寄托了人们对事物的美好向往。作为高校美术教师要积极组建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研究团队,我们怀揣着对中国剪纸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大责任,努力提升美术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维为目标,研究并构建一套可行的剪纸教学改革方案,使传统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有实质性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利用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传承创造而形成的重要文化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能很好地体现民族精神.当前,我们在享受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化的过程中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当利用和滥用情况,这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给我国非物质...  相似文献   

17.
袁姝丽 《民族学刊》2014,5(6):46-51,106-107
羌族剪纸是羌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的地震”、灾后重建、城镇化发展之后,羌族剪纸的“文化语境”正发生着较大变化。以茂县羌族剪纸为例,其变化的外部原因包括现代流行服饰的融入、自然灾害、城镇化进程以及茂县手画花样市场的兴起对花样剪纸的冲击等,而内部原因则表现为传统习俗的变化、宗教祭祀的淡化及服饰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因此,羌族剪纸传承和发展需注意处理好传承与传播、活态与活用、变与不变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能为学校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营养,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发展的动力来源。品类多样的民间美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泥塑、剪纸和编织等民间技艺在学校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不仅可以为学校教学提供经典的艺术语汇和多样化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促进民间美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学校必须不断地开发民间美术课程资源、融合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增强对青年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十分有必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借助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其的保护与利用。而通过产业化模式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发展,就成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在产业化视角下浦城剪纸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发展动态,而后提出了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苗族锉花,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是用凿刀锉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湘西苗族锉花,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着锉刀下的湘西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