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其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建立生态税收体系发展湘西地区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经济依赖本地资源的采掘和初级加工,正面临着资源枯竭、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压力,粗放式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给湘西州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害。本文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而实行的税收制度,结合湘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湘西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税收对策,促进湘西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制约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而政策体系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现行的政策体系对发展循环经济有诸多的不足与缺失,因此,如何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就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配套政策及现有的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垦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由于多年来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农业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本文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刻思考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模式,提出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相关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5.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1999—2008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了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四大系统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循环化改造是工业园区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对循环化改造水平进行评价,对于高新产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基于2018-2020年相关指标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X高新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水平与质量方面仍然还存在着较大提升空间.建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循环产业链、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等方法进一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相似文献   

8.
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改变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包括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特征、管理三大系统的21个指标体系框架,并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针对陕西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引入了循环经济发展偏好的概念,据此建立了涵盖资源、环境、经济效益的产业结构综合相对势评价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陕西省工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调整陕西省工业结构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发展陕西省循环经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铀矿山循环经济发展是铀矿开采的必然选择,铀矿山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是检验和预测循环经济发展状态的判断依据。基于突变理论的改进的突变评价方法,构建了铀矿山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核工业某矿冶局所属的5个铀矿山作了铀矿山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这对于铀矿企业处理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江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诸如观念落后、企业耗能高、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因应之策,大力发展江西循环经济,以推动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村循环工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循环,实施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要求对经济活动的物质代谢循环和资源价值流动进行统一管理,但传统水泥行业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成本核算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转分析具备核算、评价、决策的管理功能,围绕管理功能实现的“物质流-价值流”信息集成、成本效益对比和改善持续控制是构建分析体系的关键。案例表明,水泥生产中引入资源价值流转分析是良好的微观循环经济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及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农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所生产的农产品高质量,而且要求生产的环境及生产经营过程高质量。林下经济由于充分利用林地中的水、土、生物资源,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下发展,不仅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生态优质的特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而且能够纾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取得良好的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互促进。因此,应认真研究林下经济助力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采取系列有效对策,积极开发林下经济发展,以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立法目的主要在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建立,应更加关注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循环经济立法当属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加快西部市场化进程。西部市场化滞后对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西部企业的国有化程度高、西部资源产品定价的非市场化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三个方面。因此,加快西部特色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西部国有企业退出、西部资源产品定价的市场化和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在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存在的不良循环关系,全面分析了西部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在明确人力资本内涵的前提下,认为破解这种不良循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并从西部经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重点研究区域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问题。研究前提应着重从循环经济理论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区域规划在我国产业结构中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并对区域规划环评中应用循环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是,对物质流分析法、循环经济的框架模式、经济指标、区域生态的产物链等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以期通过总结相对有效的结论,提高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黄雪英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45-48,32
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人文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资源从本质上说是可持续的,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可持续的属性;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依托的文化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消费方式及其结构的改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是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即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循环经济理论,举出实例,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希望有助于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