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侗族人民在长期利用当地生物资源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而这些传统文化和知识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侗族糯禾文化、民族医药、饮食文化习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文化等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糯稻遗传多样性有保护作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传统知识的利用和惠益共享。  相似文献   

2.
钟茂初 《河北学刊》2023,(2):120-129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相关文件,将通过“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约束性目标,对全球各主体经济发展中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一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中应遵循:不可超越生态系统承载力和最低安全标准、重要生态功能区永久禁止开发、生态破坏有效修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防范生态风险、生态友好型生产消费等准则;各关联主体之间则应遵循:分担共同而有区别责任、防范“公有地悲剧”和负外部性等公平准则,并在现实发展中探索落实这些准则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保护菲律宾水稻梯田文化景观这一提法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富高水稻梯田独具一格的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引起世人关注,继而招致外界干预。关注和干预直接和间接地让梯田景观背负了社会压力、文化压力、经济压力和环境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外来关注和干预已经改变了伊富高当地人对其传统价值的看法。当传统价值妨碍满足他们看得见的需要时,关注和干预让当地人对外界施加的限制措施形成了一种矛盾态度。以往的梯田景观保护尝试中未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人对外界施加的限制是抵触的。而伊富高传统价值的排行则是另一个没有被充分认识的因素。但是,自从伊富高景观在2001年上了“濒危”名单之后,上述因素通过一种景观保护方法都得到了考虑。这方法强调本地智慧的重要性,强调在伊富高人和其他直接利益相关人之间促成合作,目前正逐渐被实际运用。这个工作由一个扎根本地的公民社会组织的一个小组领导实施,目标是在伊富高当前一代直接利益相关者中间培养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本文展示了梯田保护的几个问题,介绍了当前为解决这些由促进梯田保护的伊富高人所确认的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本文的主旨并不是评判以往不成功的保护性干预活动,把评判作为一种认识结果,而是把管理受保护的、活生生的,又恰恰是原住社群寄寓之地的景观的实际状况告诉外界,希望改进方法,有助于保护具有类似价值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在国际层面进行的、关于地理标志(GI)保护的争论与磋商,直接影响到被称为“乡土特产”的地方农产品和食品。除了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基本原则即保护此类产品的冠名权,以及该体系所包含的法律和经济因素之外,关于此类产品的新问题被提了出来,这些问题牵涉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和这些产品联系在一起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此种争论关系到这些乡土资源在我们社会中的地位与未来,以及地理标志是否有助于保持这种多样性。通过地理标志体系保护地方和传统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帮助保持生物多样性,即国内动物种类、植物品种、微生物生态系统和景观。既然共有的知识与实践支持着那些受保护的资源,这也是保持共有的知识与实践的一种正规方式。对这些因素的注意,提供了一个以不同角度思考农业问题的机会,并引导我们提出创造性处理地方产品问题的方式。采自法国的一些例子有助于说明,在地理标志保护、文化生物多样性和地方性知识之间,能够以何种方式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正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成挑战,国际社会的重视程度和应对策略还有待完善.生态系统法以其固有的内涵优势,理所当然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国际法保护的基本原则.景现连结,通过生境廊道设置,将碎片化的栖息地连结成网络,促进物种在更广阔的景观范围内运动.实践中的保护实例也给生物多样性国际保护策略的制定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独龙族曾经历过采集的生活阶段,采集野粮野菜是独龙族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在采集的生产中,独龙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野生植物方面的传统知识和加工利用方面的技术。以民族植物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方法审视,云南独龙江流域独龙族野生植物食用的传统知识及其在采集食用野生植物资源行为中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传统知识,为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森林、环境以及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王楠楠 《天府新论》2007,(Z1):173-174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制度,首先要解决立法宗旨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类文化形态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实用性。因此,应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作为立法的基石和目标。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只是需要“整旧如旧”,更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来继承。  相似文献   

8.
秦天宝 《江淮论坛》2011,(3):103-108
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的发展经历了由慢到快、由简单变复杂、由零散到系统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利用价值保护、内在价值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三个发展阶段。总体而言.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的发展,离达到满足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下列趋势:发展中国家参与生物多样性领域国际立法与实施的作用不断加强:非国家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上的地位不断得到确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的实施机制见不断建立和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中的责任和赔偿问题有望获得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哈尼族梯田稻禽鱼共生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约型生产是资源可持续和环保型生产的首选目标。晗尼族梯田传统的稻禽鱼共生系统和混作业的复合型经营模式是土地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具有多重食物链的能量循环及其抗御病虫害的生态功能,它代表着山地农耕生产方式的最高表现,显示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山西旅游资源有六大总体特征。一是以黄河、长城、太行山等名胜景观为主体的省界自然整合封闭特征;二是以古建筑为标志物的宗教历史聚落特征;三是以名山大川为基本躯干的多样性自然景观;四是悠久厚重的华夏文明发祥地与传统文化景观特征;五是以塞北风光为基调的我国中北部古战场风情特征;六是以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策源地或发生地遗迹遗址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性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元上都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元上都作为蒙古民族精神文化的永恒纪念地以及我国一处重要的“准世界文化遗产”正在被广泛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为世界遗产。”它包括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又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交互作用的形式,是“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元上都既拥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有近现代蒙古民族传统生活与实物见证,还有反映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12.
在景观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师基于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社会科学家以公众偏好作为研究的基础,二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庞大的知识基础,并且为评估与管理景观的视觉特性提供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主导的风景美学立场限制并忽略了自然美这一观念;对诸如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等景观的生态价值而言,风景美学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这一审美—生态冲突的状态迫使景观感知与评估方面的工作开始寻求另外的途径——即建构生态美学,以更好地理解与管理景观的审美价值。这种生态美学旨在探讨景观研究中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的问题,它融合了自然科学、自然审美哲学、生态艺术与设计以及景观感知整体性研究实践中的诸多观点,倡导一种全新的景观审美感知模式,为推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原则与指南。从生态美学角度来解释景观感知与评估已经引发了一场精彩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审美反应的本质、在人类头脑中灌输生态审美的能力,以及与此灌输活动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王巍、侯淑琴在《百科知识》2 0 0 0年第 9期撰文指出 ,目前人类非常关心自身的生存 ,而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自然界必须维持多样化的生态系统。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 ,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剧烈变化 ,生物多样性已不仅仅是科学家研究的问题 ,而且也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因为人类已经发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圈内生命演化的基础 ,它为全球人类提供了许多必要的物质和服务。因此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 ,最基本的是要知道在地球上有多少生物物种…  相似文献   

14.
冯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8,(10):100-103
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国际合作保护.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中重要的国际法文件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及<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并公正和公平分享通过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波恩准则>.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建立国际惠益分享机制,遵循公平分享原则、发展中国家优先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惠益分享方式上可有货币和非货币两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及中国环境法规分散立法模式的现实障碍呼唤中国生态系统整体管理的法律规制.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方法上缺乏可操作性,在实现生态系统整体管理上存在着发展困境.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空间优势、制度优势以及流域管理的规范变迁决定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范式成为中国生态系统整体管理的路径选择.在实践操作中,中国需在生态保护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以流域为自然单元的生态系统管理范式,并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法>统筹规范流域内的各环境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上讨论传统知识最富成效的法律框架。10多年来,为推动传统知识的保护,《公约》缔约方大会设立了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以专门负责传统知识相关议题履行与后续谈判的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履行第8(j)条及相关条款的多年期工作方案;通过了旨在加强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文化影响评价的"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和旨在促进尊重传统知识的"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2010年通过《名古屋议定书》,建立了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还确定了传统知识保护特殊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2010年以来,《公约》缔约方大会已经通过多项决议以促进传统知识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习惯性可持续利用和特殊制度建立将是《公约》未来谈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化景观作为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和世界遗产保护组织的认可。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日渐被社会关注。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强自然环境和农业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以青海门源县自然环境和农业文化景观作为典型案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生动地展现出在特定的农村地域、对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文化景观开展遗产保护的宝贵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土楼、围龙屋等客家传统建筑引人注目,往往被宣传为包含中原文化的建筑遗产。可是,住在客家建筑的居民其实是从别的角度来把握自己的建筑物,如按照血脉、生命观等观点重视客家建筑其他的部分,所以不惜自掏腰包改造它。从景观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当地人对客家建筑的认知方式有多面性,需要多关注当地人本身的环境行为,并加强"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传统医药的商业价值不断被发现的进程中,生物盗版行为越演越烈。传统医药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特性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大部分传统医药无法适用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各国确立了遗传资源权,许多无法适用知识产权的传统医药可成为遗传资源权的客体。为实现传统医药全面保护的同时促进医药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权博弈合作是有效途径。明确遗传资源权的在先权利地位,实现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权博弈之间的实质正义,以在先权利为基础强化来源披露和知情同意制度,基于遗传资源权复合权利主体构建惠益分享,以国家公权力实现传统医药利用的后续跟踪保障,实现传统医药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观被集中生产并展示于主题公园,它集中体现了当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云南民族村的个案表明,其村寨文化景观、民族歌舞艺术景观、民族节日景观、民族手工艺景观四方面都体现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较好保护。因此,在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次生文化生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激活民族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民族文化遗产真实性判定及诠释的权力,还在于少数民族文化持有者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