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吴大学学报沿革考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吴学报》创刊于1906年6月,是全国创刊最早的高校学报。①创刊号名曰《学桴》其封面画一帆船驶行波涛中,桅杆旗上有“东吴月报”四字,并套红色。一、期刊沿革1906年6月出版创刊号,名曰《学桴》。第二期改名为《东吴月报》,月刊,共出版十二期。1907年11月起,又恢复原名《学桴》,并改为双月刊。《学桴》现仅见存第一期、第二期两本。共出版几期不详,何时停刊亦无从查考。1913年12月继办,改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最早开办的一些大学和一些后来发展为大学的学堂,都曾创办过自己的学报,如《东吴月报》、《北京大学月刊》、《复旦学报》、《北直农话报》、《约翰声》等。其中,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于1906年创办的《东吴月报》是中国创刊最早的大学学报。《东吴月报》创刊号《学桴》发刊词申明该刊为东吴大学堂所刊发之杂志,定为月刊,并确定了学术性宗旨。创刊时期的东吴大学学报自然不很成熟,但为后来的学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1906年6月,今苏州大学的前身教会学校东吴大学,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大学学报《学桴》(又名《东吴月报》),所以2006年6月是《苏州大学学报》创刊百年的华诞,也是我国学报界值得纪念的日子。《学桴》的创刊号,今已只存孤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弥足珍贵。其封面是一幅国画:翻滚的波涛上一叶扁舟,桅杆上挂着阔大的风帆,“学桴”两个大字占满帆页;桅杆顶上系一面小旗,翻飞出“东吴月报”四字;上空两三朵祥云,云中间有“壹期”二字。“学桴”的封面,使人想到孔夫子的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当是《学桴》名字的来由。而“学桴”从字面与画面上看,…  相似文献   

4.
析理工院校社科学报异军突起现象齐朐,金曲中国高等学校学报从苏州东吴大学1906年6月创办《东吴月报》为起点,经过80年之后的80年代,在强手如林高等学校的学报界又出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又创办了自己的社会科学版学报。据统计,目...  相似文献   

5.
1 二十世纪初,中国当时的教育界正值“科举垂废而未废”的从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化的时期,反映近代先进思想、近代科学的报纸刊物相继涌现,我国第一份高校学报《东吴学报》于1906年应运而生,其刊行宗旨是“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知识”,并期望“此报为强种强国之起点”。它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亦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和各种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民国初年的苏州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辛亥革命时期,苏州并没有象武汉等一些大城市那样有过激烈的武装暴动,仅仅是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早年致力于中国古典书籍的学习,青年时期则游历南北各省,既广泛接触了现实的中国社会,又广泛接触了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学篇》、《思篇》、《思纬壹(?)台短书—报贝元征》、《兴算学议》、《北游访学说》、《仁学》等,其中尤以《仁学》为重要,它集中反映了谭氏的自然观、认识论及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早年致力于中国古典书籍的学习,青年时期则游历南北各省,既广泛接触了现实的中国社会,又广泛接触了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学篇》、《思篇》、《思纬壹(?)台短书—报贝元征》、《兴算学议》、《北游访学说》、《仁学》等,其中尤以《仁学》为重要,它集中反映了谭氏的自然观、认识论及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春秋后期和战国初期的儒学南渐,江东吴地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孔门高足澹台子羽在吴地传播道德修养之学,并且留下历史遗迹,孔子再传弟子臂子弘、三传弟子矫子庸疵均是《易》学的传人,他们或是楚人,或是出自江东。此外,战国后期的楚国春申君黄歇是陈国贵族后裔,而春秋早期《易》学已传入陈地,黄歇的《易》学渊源有自。黄歇以吴地为封邑,后期生活在吴地,门客对他以《易》理相谏,他自身在《易》《诗》方面也具有良好素养,反映出那里的儒学氛围十分浓厚。以上均是儒学南渐于江东吴地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文摘简讯     
据《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统计,1988年省属综合大学学报文摘,山西大学名列第六。统计的省属综合大学学报计21家。它们是安徽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湖南)、辽宁大学学报、杭州大学学报、汕头大学学报(广东)、苏州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陕西)、山西大学学报、江西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的兴起,基本上是戊戌变法运动前后诞生的,而大学学报又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逐渐出现的.如果从1906年创刊的《东吴月报》算起,今年正好是100年.而1919年1月创刊的《北京大学月刊》,迄今也有87年的历史了.我国大学学报在其发展的历史中,真是命数多劫,总是与国家的安危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浅议高校文科学报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院校学报的历史,若以1913年创刊的《东吴学报》(现苏州大学学报)算起,已有70多年了。解放前,由于国家多灾多难,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人的生存已成难事,那里还谈得上办学报!解放后,由于政治运动频繁,高等教育事业几经周折,学报的命运也不佳,到1966年时,公开发行的学报22家,加上内部交流的19家,全国共有学报41家.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走上了正轨,高等院校的学报如雨后  相似文献   

12.
(1902一1942)篇名 发表时间与刊名一九二一年 1月1日《广东群报》增刊 1月3日《广东群报》 1月11日《广东群报》 1月19日《广东群报》 1月21日《广东群报》 1月22日《广东群报》 1月24日《广东群报》 1月27日《广东群报》 3月《曙光》2卷2号 8月1日《新青年》9卷4号 1月24日《广东群报》 1月28、29日《广东群报》 1月31日《广东群报》 2月l日《广东群报》 2月12日《广东群报》署名欢迎新军人新教育是什么—在高师演讲词答冯菊坡先生的信社会主义批评—在公立法政演讲辞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二)教育与社会(三)答区声白的信讨论无政府主义如…  相似文献   

13.
1.湖北大学学报2.《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3.《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4.华南师范大学学报5.四川师范大学学报6.《齐鲁学刊》(曲阜师范大学)7.清华大学学报8.南京师大学报9.兰州大学学报10.《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11.杭州大学学报12.山西师大学报13.《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14.《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15.《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16.烟台大学学报17.《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18.《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19.天津师大学报20.内蒙古大学学…  相似文献   

14.
学报改革发展三个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大学学报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期刊群,它真正称得上是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人们从来未听说过有剑桥学报、哈佛学报,但清华学报、燕京学报以及虽未以学报冠名但的的确确是大学办的学术刊物如《北京大学月刊》、《国学季刊》等,在中国学术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为广大学术工作者所熟知,这已是不争之事实。1949年以后,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高校相继创办学报,逐渐发展到十多种。  相似文献   

15.
<正>西北大学创建于1902年。在其创建第二年即1903年《秦中官报》创刊;1913年即成立西北大学出版部,创办印刷所。1913年7月1日,《西北大学学报》前身—西北大学《学丛》正式创办。西北大学《学丛》是全国创办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西北大学学报》自诞生以来,历经风雨,已走过整整106个春秋。西北大学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的办学宗旨,一贯重视学术立校,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三大信息刊物共摘录各类学报260种约1466篇次,文摘数4的学报有101种1169篇次。现根据公式:文摘率=文摘量/年发文量×100%,计算排序如下(前30名):序号学报名称中科国学社文摘会文新华摘高学校术文文摘科合(篇)计发(文篇)量文%摘率1吉林大学社科学报138173810934.862文史哲1122134616428.05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314183512927.134中国人民大学学报517153714325.875厦门大学学报75142610125.746北京大学学报213163112624.607南开学报58132610923.858复旦学报42202611123.429陕…  相似文献   

17.
李伯元论     
李伯元(一八六七——一九○六)名宝嘉,伯元是他的号,别署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因累举不第,后去上海,从事新闻工作。初办《指南报》,又办《游戏报》,上海之有小报是从他开始的。以后小报纷纷出现,但很少能赶上他所办的。不久他又将《游戏报》出售,别创《繁华报》。继而接受商务印书馆的聘请,任《绣像小说》编辑。 光绪辛丑(一九○一年),清廷开特科,征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想借此缓和一下国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岳淑珍:《杨慎〈词品〉述论》指出在明代词学史上,杨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词学家。他对词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即《词品》的撰辑。他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当时流行  相似文献   

19.
《报学》是抗战时期燕京大学新闻系教学与研究转移到专题研究与史料整理方向的一个产物。《报学》在出版内容方面"介绍"与"研究"并重,在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思辨与"异域"量化调查并行,在出版形式的编排体例中则侧重现代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报学》在抗战时期的新闻学术期刊中独树一帜,致力于新闻学术研究的创新,具有国际化视野,为当时其他新闻学术期刊确立了一个"标准较高"的学术标杆。  相似文献   

20.
自东吴大学1906年6月创办《东吴月报》至今,我国高校学报已有80多年历史。在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文科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经历了坎坷的发展历程,在形态和内容上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现已成为学术刊物百花园中一株璀灿夺目的奇葩,对教学科研的开展,对两个文明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成熟的基本标志陈述一孔之见,它应该是:正确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发挥优势,形成自身特色;拥有一支成熟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