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韩国生态诗歌自1990年代以来,呈现出整体性的“道家转向”现象,一方面源于韩国生态诗歌自身提升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源于西方生态思潮,特别是激进环境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流派——深层生态学的影响。1970年代出现于西方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广泛汲取了道家文化中的精神资源。韩国生态诗歌同时吸收了道家生态智慧和深层生态学思想,是古今、东西跨时代、跨文化、跨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韩国生态诗歌中体现的“齐物”“无为”和“物化”思想,分别从生成论、关系论和实践论层面反映了道家哲学的世界观、审美观和养生观。“齐物”“无为”“物化”所指向的万物平等、互惠共生、自我实现原则,蕴含着丰富的深层生态学内涵,但同时体现了一种更为彻底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精神,和真正的本体论层面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流派,生态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生态批评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对“类中心主义”,主张“生态中心主义”和环境公平。其分支生态女性主义批判了“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深层生态主义主张超越生态学作为科学这一事实达到“自我意识”和“地球智慧”深层次境界;文化生态主义认为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与文学领域;印第安族裔生态文学的关注焦点从社会关系转移到了自然关系。生态文学代表作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生态批评是人类为其所生存世界斗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研究视界的拓展轨迹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这一科学术语自著名学者海克尔提出以来,以其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扩充其学科内容,扩展其理论视界,扩张其势力范围,直到全面关注并深层关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文明前景。从生态哲学的发展视野审视,随着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凸显和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进,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态实践活动的日趋深化,终于开启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生态时代。  相似文献   

4.
生态创新之维: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深层生态学之所以是“深层”的,就在于它把全球生物圈的一切存在物看成是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并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其理论旨趣在于深度反思并追问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真实目的在于寻求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价值以及现代生态型生活方式的合理构建,最终目标是包括人类共同体与大地共同体在内的生态自我实现。它的出现是人类现代环境运动,特别是生态意识形态由浅层向深层转换的时代标志。我国学者既关注对其理论具有的可能缺陷开展必要的学术批判,又注重其合理理论内核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深层生态学和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基础的自然内在价值论,遭遇了人类中心主义从主体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提出的挑战,深层生态学定义的人的主体性以及生态整体主义认识论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著名生态社会学家默里·布克金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然内在价值幼稚愚蠢。但是,从西方环境整体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代表罗尔斯顿、深层生态学提倡者阿恩·奈斯和盖娅理论贡献人林恩·马古利斯对内在价值论的言说中可以发现,自然内在价值乃是对自然存在事态的反思的合理结论,深层生态学扩大了人类主体性的边界,作为一个隐喻嵌于深层生态学言说中的自然内在价值概念有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深生态学以追求“生态整体主义”生态本体论为世界观原则,以扬弃现象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态现象学为方法论依据,以对工业社会造成环境危机根源的不断质疑与深度追问为认识论维度,以人类仅仅作为大地居住者之一,资源使用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等一系列全新理念为价值论目标.深生态学提供的是绿色未来文化的意义总场,蕴涵可以深度阐释与和谐发展的话语空间,由此产生无数具体的精神活动者的具体的生态智慧.凡是自觉支持深生态学运动并崇尚生态整体主义的人,都有可能在反思自己生活方式过程中培养一种深生态意识,形成深生态学生活方式.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与强调人的价值的生态智慧以生态和谐平衡为己任并成为深生态学核心价值体系.深生态学是追求和谐发展的环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生态学化”和社会生态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人类开始运用科学技术力量调节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于是现代科学出现了“生态学化”的新趋势。社会生态意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反思。它包括: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审美观和生态法制观。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女性主义与生态学之间的紧密关联,锁定父权制是导致女性压迫与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号召广大妇女发动一场以拯救地球和人类、重构天地大美为宗旨的生态革命。作为一种激进的哲学思潮,生态女性主义是在与传统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学及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冲突、对话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绝非是对其他理论进行"剪刀加浆糊"式的简单拼凑,相反,其透射出与其他环境哲学伦理迥然不同的批判锋芒,显示出其独特的环境伦理建构力量。本文多维度、多层面地就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哲学中影响最大的激进派别在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冲突与对话、甚至合作进行简要的探讨,以凸显其独特、深沉、周全的视角,彰显其丰富内涵及其生态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在对“人文”内涵的进一步辨识中,着重探讨海洋类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人文素质对研究生海洋意识的培养、涉海类学科生态构建以及实现人类对海洋“诗意栖居”的重要性,并试图与当下最强调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结合,阐述人文素养对海洋类研究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实现"中重视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实现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权利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从深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深层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河上一周》与《湘行散记》分别是梭罗和沈从文在故乡的河流上泛舟之后写下的游记体散文集,是他们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在生态批评视野中,二者均具有显著的生态学价值。现代文明与生态意识、历史感情与现实反思交织在一起,使它们呈现出深邃的人文视野。《河上一周》对工业发展的认同,《湘行散记》对人文生态的思考,虽然似乎无可避免要遭到“人类中心主义”之类的讥评,但是它们对于生态理论的资源性意义仍不可轻忽。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思想是后现代思想.<狼图腾>中有大量与生态有关的描写和言论,与后现代生态意识和叙事风格不谋而合.生态是该书的骨架和结构,也是它的细胞和情节元素.从生态学角度看,书中有四个符号(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生命生态)系统,分别指向不同性质的现代问题,让原始素朴的"草原逻辑"与后现代的"平衡意识"遥相呼应,以悖论式的表述方式激发着读者的深层思考,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依托学校在环境、生态研究方面的学科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文学研究,逐渐形成学术研究特色。2019年12月27日,第四期“生态文学研究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高层论坛由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中国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会和南京林业大学智库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联办,主题为“生态文学研究前沿选题设计与撰写”。来自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鄱阳湖学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社,国内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主编就生态文学研究各抒己见,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论坛议题包括生态批评中的植物与动物研究、深层生态学前沿趋势、人类世能源叙事研究、新物质主义话语的生态维度等生态文学研究前沿热点,有效呈现了新世纪生态文学主要研究面向。本次论坛关注的热点之一是生态文学如何在新的话语语境中实现创新。与会专家们从生态文学批评选题拓展、生态批评最新理论前沿、生态文学研究论文撰写等不同层面展开积极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生态学到社会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态学在与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等渗透融合的同时,也与人文社会科学生机勃勃地交叉综合着,由此诞生了物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物生态学、数学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心理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并迎来了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的进化与发展,和由自然生态学向社会生态学的必然跃迁,从而开创了当代生态科学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晚年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与其早期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文章探讨了《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深层生态学意识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体现了海明威自然生态观的回归,为当今生态文明思考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该文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创新性生态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环境思想体系中,深层生态学最为引人关注,所受到的质疑和批评也最多,在众多批评中,有三个问题影响着深层生态学存在的合理性:神秘主义、反人类和生态法西斯。对待这些问题仅反驳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理论自身的合理性、一致性和明晰性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环境主义思潮中最具革命性的代表理论,挪威学者阿伦·奈斯创立的深层生态学深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哲学省思。奈斯深层生态学的整体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整体观高度契合,蕴涵着宝贵的系统辩证的思维与精神。衡之于历史唯物主义,其又存在着人的主体性的缺失、神秘主义等明显缺陷。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在变革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避免陷入生态中心主义困境的双重努力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深生态学作为回归实践的“绿色”哲学思潮,明确主张生态整体主义的实践智慧,在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浅生态运动“深度追问”和批判过程中,形成了“顺应自然”的开放资源保护策略、“非暴力”的激进生态抵制策略、“地方性社区”的前卫绿色政治策略和“追求简朴”的深层个人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批评中的理想人格——“生态人”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批评——生态学批评的出现,既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破产,也意味着关于人自身发展的新展望,其核心是对“人自身”研究的深化与认识的拓展。与此相适应,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而出现的“生态人”,具有有限性意识、死亡意识、敬畏意识和不完整意识等基本限定,它也是人类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非最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