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第一期宋代梓州与中江洪水资料的史源学考察周 斌 (1)…………………………………………………………………………………嘉陵江洪化元年洪水问题吴 敌 (7)…………………………………………………………………………………………………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洪灾研究文廷海 (12 )……………………………………………………………………………………………试论近代“会审”制度潘家德 ,杨隆高 (2 1)……………………………………………………………………………………………川北三县市方言语气词“的”高廉平 (2 8)……………………………………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洪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从文献统计看,清代洪灾发生的次数大大超过明代,说明洪灾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强烈。文中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洪灾具有普遍性、频繁性、季节性、破坏性、复合性的特点。指出气候、地理、人为活动等为嘉陵江流域洪灾的成因。人们在防治洪灾时采取的灾前、灾中、灾后的各种措施,为减轻洪灾损失和灾后的重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场特大洪水骤然把长江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舆论的焦点。长江发生大洪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历史上有洪水记载的2000多年间,长江发生大洪水平均每10年次,清代更为频繁,平均每5年一次。而今年的洪水以其水位高、水量大、持续时间长而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恰与1954年长江所出现的历史最大洪水相似。同样的大水,不同的应变经过长期努力建设起来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战胜’98长江特大洪水赢得了相对从容的交间长江,流域宽,支流多l而大,河道长、最怕「、中、卜游和支流的暴雨洪水鲁加。今年和1954年的洪水相似,出现J1、中、「游和支流暴雨…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西江流域高要水文站发生流量级别近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梧州水文站出现洪峰后适逢德庆区间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介绍了洪水的基本情况及流域概况,分析了德庆区问暴雨对高要站洪峰的影响,为了解暴雨洪水的特性及区间降雨对西江洪水预报的影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低频古洪水主要是指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低频特大的极端洪水事件.目前,我国对这种洪水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不同地质地貌特征的区域进行,即利用峡谷区古洪水平流沉积层恢复地质时期古水文要素;通过基岩河岸或历史遗迹上的古洪水痕迹研究过去特大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和频率;以历史考古和沉积学方法为主对平原和盆地区地质时期特大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和古环境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1958年7月下旬,黄河上游连降暴雨,致使黄河水位猛涨,出现了近百年来未曾有过的特大洪峰。7月26日,郑州黄河大桥第11号桥墩被汹涌的洪水  相似文献   

7.
1933年山东黄河水灾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七八月份,黄河全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山东境内的黄河虽未决口,但河北、河南决口之洪水全都灌注山东,使山东成为受灾面积最大的省份。灾情发生后,国民政府和山东省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赈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张静 《百姓生活》2013,(1):56-57
1975年8月8日凌晨,河南省板桥水库垮坝造成特大洪水灾害,7亿立方米的洪水使驻马店地区在短短数小时内变成一片汪洋,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相似文献   

9.
长江和松花江今年发生了历史空前的特大洪水,其经济损失也是空前的。大洪文过後认真反思,长江洪水年年有,就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已经从7年发生一次演变为2年就发生一次,天文难免,但是人祸可避;长江和松花1998年7月28日长江今年第三次洪峰柢达湖北武汉河段,干流汉口以上河段和洞庭湖相继出现洪峰。长江干流洪峰在变过湖南岳阳莲花塘时与洞庭湖洪峰相遇。长江汉q叭下河段和鄱阳湖水位迢续上涨。经长江中下游各省全力防守,确保了长江大堤安全。但是,由於高水位仍将持续,且堤防长时问受洪水浸泡,强度有所弱化,防守压力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文献中,都提到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大渡河发生特大的洪水。为了摸清这一次洪水的水情,前年我们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在乐山、峨边、汉源、石棉和沪定做了考察;后来又转向岷江的下游乐山、犍为和宜宾诸地进行调查(见附图)。沿途访问了将近二百人,还请教过不少水文站和地震办的同志。野外工作从四月九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结束,历时五十二天。兹就调查中提出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不仅考验着流入地的社会治理,也对流动人口归属地的社会治理形成了挑战.基于流动人口归属地社会管理困境的视角,以嘉陵江流域的蓬安县X镇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外出务工高潮的兴起使得嘉陵江流域的广大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空巢化”倾向,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传统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这一经济社会变迁的要求;并剖析了国家建构中的自治传统式微是导致这一困境的原因,进而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尤其充分考虑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提出发展路径是重塑流域内社会自治文化,重构基层政府的机构设置,重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从而解决流动人口外迁后空巢化社会的矛盾与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2.
清代泰州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以水、旱灾害为主;水、旱灾害连年发生,甚或交替发生;灾害发生总频率高,除水旱灾害外,其他灾害发生频率低;灾害类型在地域上有差异,水灾集中在下河地区。地形、气候、黄河南迁、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清代泰州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清代泰州地区自然灾害对百姓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引发饥馑和物价上涨。蠲免、赈济、抚恤是清政府对泰州地区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主要救灾形式。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1900—1949)苏北淮河流域内多次遭受洪涝灾害和旱灾的侵袭,水灾发生的频率高且破坏力大。水灾频繁的原因不仅与季风气候、黄河夺淮等自然条件有关,同时也与近代以来人为决堤、治水不力等因素有关,这其中1931年的大水灾影响最为深远。旱灾的发生频率要低于洪涝灾害,且多发生在夏、秋两季节,尤其是1929年旱灾最具代表性。水灾和旱灾给近代苏北淮河流域带了巨大影响,使得流域内的经济失序,生产生活遭受打击,水旱灾害发生的同时也易带来各种次生灾害,同时水旱也破坏了苏北淮河流域内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东大族群体是一支在两晋之际江东政局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重要力量。随着两晋天下及江东形势的不断变化 ,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治心态。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 ,他们选择了与“侨姓”士族合作的道路 ,最终促成了东晋王朝偏安江南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东省内西、北江洪水长期预报,发现某些预报的洪峰出现时间,恰好与影响该省的各场热带气旋吻合.影响西、北江形成洪水的热带气旋不会遗漏,而不影响西、北江流域的热带气旋在预报图中不反映出来.从而探索出在做洪水长期预报的同时,又可作出对热带气旋的登陆时间、地点、风力等级和大致灾害程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6.
夏禹的功业 ,据说开辟了黄河流域迈向文明的道路。而“决江浚河”、“疏河决江”一类传说 ,其实多有夸张。当时农业的进步 ,可能主要体现于山地农田的垦辟。人们离开河滨 ,走向山林 ,避免了洪水的威胁 ,也开拓了更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 ,凿井技术的发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35年,汉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田舍为墟,人畜漂没,灾情之严重,较之1931年长江全流域大水有过之而无不及,湖北社会经济亦因此而再遭重创.在当年全国被灾县市、被灾面积、灾民人数、财产损失的各项统计中,湖北均名列首位;而在湖北52个被灾县市中,损失最为惨重者,又大多出自汉江流域,其创重巨深可见一斑.大水过后,汉江治理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拨出巨款,对汉江沿岸重要堤防加以修复,著名的钟祥遥堤始得兴建.工商界人士亦在赈灾及灾后重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对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破坏,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对农业劳动力的伤害,造成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动,扰乱正常的农村经济秩序和农村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1915年广东乙卯水灾灾况及灾后赈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5年 7月 ,广东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空前严重的水灾 ,导致珠江水系出现“三江并发”的局面。这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史称“乙卯水灾”。它给广东社会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水灾引起了社会各方广泛的关注 ,激起了灾后大规模的赈济活动。这些活动呈现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