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抽取平顶山市3所高校243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24小时膳食询问法,连续调查7天的膳食情况。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等劳动强度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增加优质蛋白质、钙和维生素B2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最为常用的3d—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利用随机抽取的贵州普定县3个村庄8个自然村的全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旨在分析西南贫困山区农民膳食营养与其健康指标BMI值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贫困人群的健康人力资本问题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贫困人群的温饱尽管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是其营养结构不太合理,蛋白质摄入量普遍不足,膳食质量有待提高;能量摄入量的增加能显著减低体重消瘦的发生率,但是能量摄入量的增加,未对肥胖发生率有显著影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地农民膳食水平小于或等于温饱水平;不同年龄群体间、不同性别间体重超轻或超重存在显著差别,需要政府通过一定的营养指导,不断改善农民的膳食结构,使其根据自身生理特点合理膳食,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理工科大学生膳食营养素的摄取情况。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京理工大学学生778名,采用连续3日称重法与记录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膳食调查,了解其食物与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女生除维生素E、磷外,能量、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均低于相应的DRIs(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而男生除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锌外,能量及其他营养素摄入量均达到或超过了相应的DRIs。女生粮谷类、禽肉类、奶类摄取较低,男生水产类摄入量较低,男女生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较低。男生中餐能量偏低,而晚餐能量偏高。结论:理工科大学生食物营养素的摄取尚不合理,需要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1997-2008年西部地区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整体增长的同时,区域内部存在显著性差异;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西部农村居民整体工资性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居民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及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三因素对西部区域内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性省际差异.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五大战略之间存在密切逻辑关系,五大战略对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有重要作用.利用排序选择模型对来自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的2459份农村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回归,考查五大振兴战略对农村居民获得感的作用效应,借助门限回归模型分别从年龄和地区两个角度对获得感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产业振兴战略对提升居民获得感没有显著影响,人才振兴战略对提升中年居民获得感有抑制作用,但对东北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存在促进作用,文化振兴战略与生态振兴战略能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组织振兴战略下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感与获得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要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视村民教育、美化乡村环境、巩固基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进而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和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直接估计法,从膳食多样性、总热量、蛋白质与脂肪供热比四个指标检验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类型和营养的关系。研究表明:总收入对膳食多样性、热量、蛋白质供热比、脂肪供热比均呈正相关;随着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的增加,居民膳食多样性指数和营养指标均下降;种植业生产收入占家庭农业收入比重与膳食多样性指数、脂肪供热比成反比,与蛋白质供热比成正比;渔业生产收入比重与热量成正比;果蔬业生产收入比重与热量成反比,与蛋白质供热比成正比。促进农村居民总收入增长,拓展非农收入空间,并辅以营养知识普及和消费政策引导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改善农村居民营养状况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全体居民的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但社会资本各项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对全体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医保参与有促进作用,而对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信任对城乡居民医保参与都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城市居民医保参与的是陌生人信任,影响农村居民医保参与的是熟人信任。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助力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需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任、增强医保的实际保障效果和创新城乡医保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8.
水果和蔬菜是为人体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的重要农产品,我国居民饮食中普遍存在着能量相对过剩、果蔬摄入量不足的问题。以人体膳食均衡为研究视角,研究我国果蔬消费趋势和结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按照当前的消费趋势发展,我国居民营养摄入不足与过剩同在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我国政府在制定水果和蔬菜战略布局的决策中,应综合考虑人体的膳食营养均衡和未来市场营养需求,以实现我国果蔬产业布局优化;消费者在进行水果和蔬菜消费购买行为时,应在营养膳食均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9.
外出务工对农村居民主观健康产生了直接促进作用,而对居民生理健康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间接促进效应。收入相对剥夺对农村居民主观健康和生理健康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外出务工显著削弱了收入相对剥夺因素对个体健康的不利冲击,且能够通过缓解收入相对剥夺,进而改善生存型消费和主观收入地位来促进居民健康。分群组估计结果表明,外出务工对农村居民收入相对剥夺及健康的影响会因性别而呈现出异质性。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缩小不合理的健康差异,未来的公共政策设计应聚焦于改善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机会和就业质量,扩展增收渠道,并针对性别差异优化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调节与健康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CGSS2010调查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研究亲贫式支出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亲贫式支出可提升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但效果不显著;从结构上看,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正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负效应;从区域差异上看,亲贫式支出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正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发达地区.基于此,文章提出公共支出应向农村地区倾斜,尤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且要调整支出结构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民的粮食消费状况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采用1993--2009年的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历史状况分析、实证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预测了我国农村居民未来20年的人均直接、间接粮食消费量以及总量,据此提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基本营养水平、改善营养结构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湛江师院网球专项学生的膳食营养调查,了解网球专项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其合理膳食结构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采用膳食调查记录法,对100名网球专项学生每天膳食摄入量进行记录,然后从食物结构、三大产能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营养素摄入状况进行分析.网球专项男、女生食物结构不合理,畜禽肉类、豆类、蛋类、鱼虾类普遍摄入不足.三大产能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肉食性食物和豆类摄入量较少.男、女生总能量均摄入不足,仅为RNIs标准的87.1%.维生素B1、B2、C均达到RNIs标准供给量,但维生素A摄入严重不足,仅为RNIs标准的47.1%.铁、锌、硒、钙等4种无机盐都低于RNIs推荐供给量,尤其钙为摄入严重不足.湛江师院网球专项学生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所需的营养标准有着一定差距,为保证网球队员的运动能力及提高运动成绩,建议开设营养知识讲座及为运动员开设专门的营养配餐.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5—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二次型几乎理想需求系统 QUAIDS 方法模拟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系统,估算和比较了东中西三地区在各个时期的粮食、食用油、肉类、蛋类、水产品和蔬菜6种食物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粮食、食用油和蛋类的消费支出弹性和需求自价格弹性都为缺乏弹性,消费需求受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很小;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支出弹性为富有弹性,即农村居民对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受到收入的制约.另外,价格也是影响这些食物的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水产品和蔬菜的消费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的粮食和水产品消费支出弹性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其它食物消费支出弹性的地区差异较小.促进农民增收和稳定食物价格,特别是稳定粮食价格,仍然是保障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摄入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济集聚和乡村振兴作为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重点问题和现实诉求,二者能否"相得益彰"备受关注。虽然现在脱贫攻坚任务业已完成,考虑到"贫困陷阱""顽固贫困"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的客观事实,实现传统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破除连片特困地区的相对贫困桎梏和防止返贫的关键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探讨了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集聚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但对邻近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对称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影响同时具有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特征。作者以西部经济最活跃、贫困问题相对突出的川渝地区218个区县为样本,将反映地理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全部样本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的增收减贫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存在路径依赖和"滚雪球"特征,具有长期的正向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但其短期效应并不显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是较长时期内地方政府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重点。对传统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两类地区分样本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空间非对称性特征,"经济集聚中心"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随距离衰减的特征,经济集聚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边远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恶化。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在肯定经济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积极作用的同时,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后脱贫攻坚时期,既要不断增强经济集聚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经济集聚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在减贫效果上的差异,合理调整政策,有意识地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和深度扶贫政策相结合,切实做到持续改善贫困县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以18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残差虚拟似然法(RSPL)来分析农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个体健康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不同县的农村居民个体健康的异质性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年龄对其健康的效应的异质性。(2)对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减弱收入对其健康的正效应;对于中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年龄对其健康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消费结构数据和广义矩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习惯形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居民在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住房支出上有负的内部习惯形成,在文教娱乐支出上有正的内部习惯形成,其他方面的则不显著;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上的示范效应为正,而在住房和衣着支出上为负,其他方面不显著。农村居民消费开始呈现理性特征,但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8.
吴娜 《肇庆学院学报》2013,(6):57-60,64
提升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肇庆市农村青年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讨了肇庆市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聘用制度、职业培训、绩效管理以及提供阶段指导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积极推进肇庆市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省五个代表样地农村居民闲暇生活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闲暇时间总量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农村居民闲暇时间分配的季节性特征明显;②农村居民闲暇时间总量呈增加趋势;③农村居民闲暇态度悄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