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 ,包括抗体、疫苗、药用蛋白等较之其他生产系统具有很多优越性。本文着重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诗论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王夫之若干诗学命题演变过程的纵向比较,认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的论述突破了儒家诗教的范围,对情景、情理等的论述较之前人在理论上均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强化了合议庭的职能作用,较之原刑事诉讼法在合议庭的职责、权限等方面规定得更加明确、具体。本文从案件的受理、庭审、评议三个阶段阐述了新刑诉法合议庭在审理案件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王氏代数对用初等树变换生成树的方法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种新的初等树变换的算法。新算法较之原法简洁、直观、运算方便、概念清楚,并保留了原法的所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包括抗体、疫苗、药用蛋白等较之其他生产系统具有很多优越性.本文着重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Liapunov泛函研究了两个变系数变时滞的积分微分方程的稳定性.所得出的结果较之KGopalsamy的结论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
成年人学习普通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人学习普通话,由于年龄和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较之少年儿童有很大差异,本文针对成年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及学习普通话的难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工业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的内容和主旨,探讨了在造型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工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它较之传统工具的优越之处及其引起的设计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虽然较之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发展状况还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探讨与分析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有助于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Torchinsky分解和一种全新的二进制分解得到一个极为有用的L1空间上的Fourier乘子的判定定理.该定理较之经典的判定定理适用于更为广泛的一类乘子.  相似文献   

11.
法律英语是一种英语方变体。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之一,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法律英语中的there-under等古体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这些古体词是由here、there、where加常用介词构成的复合词。二是here-主要指代“本”文件、文书、合同、协定等。即法律文件本身,there-虽然有时也可表示“本”文件(在这个意义上,here-与there-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话语者的心理距离上),但通常多指代前面提到的单词和词组,where-常指代前面所说的整个句子或词组等。三是此类词语语义重点在here-、there-、where-复合词的第二部分,因为这部分都是常用介词.词义比较明确、具体。四是here-、there-类复合词一般为副词;而where-类复合词既可作副词,也可作从属连词.偶尔亦可作名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道德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出发点的道德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行为,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以革命功利主义为标准的道德评价。以做“五种人”为目标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现代遗产运动中出现大规模的遗产制造,根源在于忽视了文化遗产与遗产主体是一个合二为一的整体,剥离了遗产主体对遗产物的自我归属与情感依附。以"物"(things)就是"物"(object)而非"人"的态度来处理文化遗产,从而出现遗产主体的受挫感。以文化遗产是遗产主体记忆的载体、自我存在与延续的方式为论述起点,分析作为文化遗产的"事物"如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转化为"自我"的构成,从而实现了作为客体的"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互化,使得"物"成为人们自我存在与延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在美学基本形态的表述层面上,因了康德哲学的因素,以叔本华的美学理论为枢纽,济慈的"两个房间"和王国维的"两个境界"可相互映照.因此,我们不但可以通过比较来理解和阐释它们的涵义,而且在论及"两个房间"和"两个境界"各自内部的关系时也可将它们联系起来,互为印证.在浅层次上,济慈和王国维分别认为各"房间"、各"境界"均无高下之分;在深层次上,因了时代的作用力,他们又各自认为,"无我"实质仍为"有我","无思"终不免"初觉".  相似文献   

15.
对《荀子》中的45个“故曰”,前人或不加训释,或一概译为“所以说”。其实这45个“故曰”的使用情况可分为:①先议论后总结的,这种“故曰”确可译为“所以说”,其后为荀子语言,共有17例,占37.8%;②先引述后申说的,这种“故曰”则当译为“老话说”(或译作“旧书上说”,个别的则要译作“所以前人说”等),其后乃属引语性质,共有28例,占62.2%。分辨这些情况,不但有助于准确地解读,而且对剖析《荀子》内部的语料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庸》虽不像《大学》那样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构架,但其前后部分也不像有的学者所说那样矛盾,透析其逻辑结构即可发现,全文呈现出一个以“中”为本体、以“诚”为核心,以“内圣外王”为诉求,以“天人合一”为旨归的思想体系。该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其“天人合一”思想正是三代“以德配天”论与汉代“天人感应”论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17.
今本《中庸》现存《礼记》之中,但缺乏应有的圆融顺通,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它原由两部分组成。我们认为,今本《中庸》实际应有四个部分。通过与上博竹书《从政》篇的对比,看出朱熹分章的第二章到第九章应为原始本的《中庸》;通过与《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等的比较,看出“子路问强”和“哀公问政”原来分别为一个部分;今本第一章和“博学之”以下是一个部分,可能属于原来《子思子》的佚篇。因为子思与《孔子家语》也有密切关系,今本《中庸》仍然可以视为子思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向晋卫 《南都学坛》2004,24(6):21-25
作为东汉的一部官方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一书的主要内容充满了极其浓厚的道德意识。《白虎通义》全书主要运用了“文字训诂”和“象征”两种手段,对诸如“姓氏”、“爵号”、“谥号”等儒家的礼制名号和诸如“瑞贽”、“衣裳”、“冠冕”等儒家的礼制器物进行了极为浓重的道德化解释.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从道德上加强了儒家所提倡的“礼乐制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具有浓厚道德意蕴的“名号”、“器物”对现实中的社会政治秩序也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荀子》中的“智德”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提及"知"(智)达487次,显示出对"知"(智)的高度重视.荀子突显"心"(解蔽心)的认知意义,将"知识"作为"智"的第一要义;把"是是非非"看作"智"的第二要义,将其视为"智德"的主要内涵.荀子的"智"有不同等级之分,"智德"并非只是作为辅"仁"的次德,而是与"仁德"等量齐观的主德.其意义与价值在于:承接孔孟对"智德"的重视,将"智"提升为建构整个道德实践论的基础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0.
"年级主题 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分析了现有高校以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网络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有效途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德尔斐咨询法从专家、家长、学生三个方面采集信息,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年级主题"和"基础"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定量的分析规划,构建出"年级主题 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