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耕文明根深蒂固 ,造就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东方特质 :伦理性、政治性、权利义务不平衡、封闭性。中国自上而下的政治立法模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浓厚的农耕文明传统使中国法治建设并不怎么成功。农村问题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 ,因此 ,中国法治建设必须顺应农村城市化、乡镇企业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历史进程 ,充分考虑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 ,中国法治方可告成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文明的一体化关系已成为时代潮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缺一不可。法治文明对整个制度文明起着确认、维护、保障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法治文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法治文明是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法治的文明离不开文明的法治 ,新时期要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 ,实现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治文明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在改造社会,完善自身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是国家行政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从内容上看,行政法治文明主要由文明的行政理念、文明的行政组织、文明的行政行为及文明的行政救济等4个要件构成。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中华传统法治文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基础。以儒家、法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法治文明,与现代法治并不相悖。国家富强的目标、奋力改革的取向、德法并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法治建设与国家发展,并构建适应中国人民生活的法治模式。人民取向的法治观、平等的法律保护、“天下大同”的法治视野,又成为现代法治创新的重要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准确把握"法治"概念。通过辨析古今"法治"的涵义,分析国家运行的基本模式,认为法治是现代(工业化)公民社会的运行模式或治国方略,是指现代国家依照体现公民权利的法律运行。宜将古代的罗马"法治"、大秦的君主"法治"称为古典法治,以与现代法治相区分。我国延续未断的古典法治文明,是法治中国的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中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已经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江泽民同志关于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的思想,则又进一步提出了制度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课题,因为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机制,存在于制度文明中.法治与德治互补关系的思想,一方面,是对中国"礼治"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对现代西方社会"文明病"教训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又是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制度文明建设涉及广义文化三个层面的和谐协调和社会发展动力的耦合机制,包括制度创新和制度演进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制度文明的法律道德基础及其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制度文明是由权力和以法律为首的规则体系结合推进的,表现为权力本位和法治两大历史形态,呈现从权力本位向法治演变的必然趋势。法治是民主政治的现代形态,是法制现代化的成果。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文明向法治演变  相似文献   

10.
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秩序的基石,法德并举则是维系这个文明秩序的支柱.现代法治渊源于西方法律文化,主体是全体公民,客体是国家事务和各种社会行为,内涵是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民本”为核心的传统德治思想渊源于儒学,它强调道德教化、重视社会道德水准提高的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作为软控制约束必须把握德治的力度、刚度和密度的适度性.法治与德治因其共同的基础和目的而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构成了现代国家最完整、最科学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应对环境危机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均衡与持续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对我国环境法治建设提出了与以往文明迥异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与完善环境法治建设,运用各种有效的环境法治方法与手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要求,争取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我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法治建设都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不断借鉴和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法律移植是通往法治文明之路。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同样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不断加强国际间法律的交流与合作,移植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法律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 ,一方面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有一系列必要的制度作保证 ,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能更有效地促进以德治国的贯彻落实。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的问题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 ;建立有序运转的制度和机制 ;培养广大人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是法治、民主和党的领导的三位一体,我们应当从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以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转型的角度的史学之纬和概念本身联系的逻辑之纬,去剖析法治同民主、党的领导的关系.在扬弃传统法治观基础上,正确处理法治同民主、党的领导的关系尤其是法治与民主的两难悖论,去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态和谐需要环境法治作保障,环境法治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法治价值在中国获得至高评断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必然性 ;为更深入地了解法治的价值 ,本文分析了西方法治的普适性和西方法治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文明因子 ,以求在倡导法治之时 ,对源于西方的文明成果有深刻照察和真切的价值认同 ,以认真吸取外来文明之精华。  相似文献   

17.
宪法进步与法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个极具价值意义的概念。中国宪法历经几次修改,逐渐触及到深层价值的转向。以宪法进步为主要标志和推动力的法治建设也从不同层面相继展开,法治的演进与宪法的发展形成一种深刻的休戚与共的逻辑与实践关联。法治文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运作的法治化,审慎而稳健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具备宪政与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规则意识的缺失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单单是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培育和提高规则意识,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起关键作用的是政治文明的程度。只有政治文明的提高、民主参与的扩大、社会平等的提升,才会为培育和提高规则意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现有的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存在“主流化”规范缺失、对生物安全保障回应不足等问题。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应基于生态发展观、生态协同观和生态合作观,实现多元价值协调,遵循整体主义的生物多样性法治路径,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此,应充分利用环境法法典化的契机,推进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化;以风险预防为原则,健全和完善关键制度;健全协调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