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活伦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伦理”是相对于“教化伦理”而言的一种全新的道德类型与道德结构理论。生活伦理与教化伦理在主体、追求目标、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调节领域、意识形式和传承方式等方面均是不同的。教化伦理要以民众的生活伦理为基础,民众的生活伦理也要自觉认同国家教化伦理的价值导向和规范作用。一个社会的完整道德结构应该是国家教化伦理与民众生活伦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其先进生产力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其先进文化观着力强调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能动作用,其人民利益观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归宿。全面理解“三个代表”的伦理意蕴,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记者之“优”的道德评价标准,应经由高低不同层次范畴“法—道德”、“道德”、“道德—伦理”及“伦理”逐层考量。优秀与否的判断尺度,需从是非标准比较清晰的较低层次的自制要求,到强调职业价值社会共享的高层次的人性关爱与价值自审,逐层度量,越能恪守属“伦理”范畴而非“道德”范畴中的评价标准,才越接近“优秀”。评价标准体系应该辨明作为高层次范畴的伦理抉择、道义自律、准则恪守,与作为合格记者应具备的底线道德,在“优秀”品质内涵中占有的不同权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伦理是一种“他力”伦理,以信仰为基础,凭借上帝的救赎力量来成就人的道德世界;儒家伦理则是一种“自力”伦理,认为人可以依靠自身的道德努力,在现世实现“天命在身”的超越追求。儒家伦理这种天命在身的情怀和自我的道德努力,一方面构成了儒家信念中的伟大要素和高贵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由于天命与人心的一体化,最终使得天命丧失了绝对超验的资格,使儒家对最高价值的追求陷入困境。因此,借鉴基督教的他力观念,反思自身的文化局限和观念缺失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政府伦理世界观”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自我意识,是“政府伦理世界”的“道德世界观”,是政府这个“整个个体”的“道德世界观”。“政府伦理世界观”的本质是“政府伦理精神”。“政府伦理精神”是指公务员个体与政府组织整体相统一的、作为实体的政府的伦理意识和伦理意志的复合,是政府的“伦理精神”。政府伦理精神是政府自主性的体现,即作为主体的政府对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的积极认可,是自己支配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自主性行为及其制度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人民利益至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同时,“三个代表”思想也蕴含着在当前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造成现实道德困境的“道德内因”的分析,指出道德重在建设,必须从当代中国现实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寻求新的道德增长点,寻求新的道德建设方向,继承借鉴传统美德或西方的优秀伦理资源,创建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道德体系──新华伦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当下部分中国人守矩美德的缺失、生命敬畏的缺少、义务道德的缺乏等道德问题;“重私德,轻公德”思维惯性的影响、效率“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社会转型期的心理焦虑是“中国式过马路”伦理之殇的诱因: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法律呵护道德、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重视道德教育与践行,提升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德行,是“中国式过马路”道德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女性主义论述中,大多以“自然”一词涵盖一切非人族类,动物议题在这一大框架下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往往被忽略。一些生态女性主义学者主张将研究视角转向动物,正视动物受苦议题,重视并发展对动物伦理的探讨。动物受苦的根源是物种歧视,物种歧视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阶级歧视和异性恋主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女性主义出于对动物受苦的同情,提出了语境性道德素食主义的关怀伦理;物种间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将成为生态女性主义的新方向,通过对物种间关系的探讨,强调一种基于关怀、养育和爱的动物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倡导道德的情爱伦理和互助友爱的人际伦理。它的道德观是通过批判“酒色财气”呈现出来的。《金瓶梅》道德观的出场形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情爱的虚无本质,呈现在对偷情、婚姻的反思上,体现情性小说的出场形态;二是冷酷的人情世态,展示在对世俗、社会秩序的批判上,蕴涵现实主义小说的出场形态;三是德性的生活,体现在对欲望放纵、道德沦丧的批判上,彰显道德小说的出场形态。  相似文献   

13.
"道德"作为哲学范畴,古往今来,已有不少讨论,归结起来主要有目的论和道义论两种论点。休谟关于"道德"的看法,源于对"是"与"应该"命题的区分,也就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在决定道德规范时的不同作用,但休谟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通过探讨"是"的命题与"应该"的命题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思考道德规范何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其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孔子提出的"仁爱"、"忠恕"等一系列管理主张,表明仁学是一种伦理性文化。仁学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建设的学说,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关于国家统治和社会教化的管理原则。因此,从现代行政伦理的视角解读孔子仁学中的爱人、礼、忠恕以及安人等思想,不仅可以为研究孔子仁学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为当代行政伦理建设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小词"与"词小"不属同一范畴。"小词"属形式美学范畴,"词小"属道德美学范畴。"小词"依词体短小而生出,注重的是形式,成为词体文学的专有名词,极少含有贬意;"词小"由词的内容而论,注重的是伦理道德,是时人对词体文学蔑视的表现。二者各有侧重,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校园文化这个大的教育场内,大学生道德心理体系的建构也伴随着由“知”到“行”的过程,道德认知生活化、道德情感现实化、道德意志体系化以及道德行为日常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的道德基础就是在公共行政组织的构建和运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公共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道德内涵的总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公共行政组织及其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从公共行政的政治伦理理念、公共行政中的利益关系--道义关系、公共政策制度伦理体系等方面,来反思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行政组织运行的道德基础,对我国公共行政法制化建设和道德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提高是相互依存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传统伦理道德的支撑。应通过传统伦理道德中诚信理念的转化和超越,充分认识传统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发挥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政府道德基础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的道德基础就是在政府的构建和运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公共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道德内涵的总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政府及其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从政府的政治伦理理念、公共行政中的利益关系———道义关系、政府道德基础的载体———公共政策制度伦理体系等方面,来反思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运行的道德基础,对我国公共行政法制化建设和道德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和康德分别以“良知”和“自由意志”为核心建立起先验道德哲学。“良知”和“自由意志”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处。两者都具有自律性、先验性;都认为意念是善恶的根源;都具有批判精神。两者所涵盖的范围、建立的哲学前提、实现的条件有不同处。中西哲学具有融通互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摆脱当前道德危机以及建构普世伦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