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产阶级:概念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荣 《浙江学刊》2004,(3):44-47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①.我们注意到,这里的汉语翻译用的是"中间等级"而非"中产阶级",也许是因为马克思虽然论及中间阶层及中产阶级,但从来没有把它与他重点阐述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等同起来,更没有将他所常用的"阶级"一词所蕴含的经济与政治意义赋予这一等级.马克思之所以拒绝领薪水者为中产"阶级",大概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作为非生产性劳力,这类的职业人士和公务员仅仅在一点上相似--他们都得益于资本主义的收益即分配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因此,他们缺乏稳固的客观基础和社会团结,组不成严格意义上的"阶级",而只能组成各不相同的中间层群体.  相似文献   

2.
重建社会的基础秩序(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不是孤立存在和运行的,它不仅存在于一个界限宽泛的"制度环境"中,而且是直接嵌入于与其关系密切的"基础秩序"中。制度缺失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往往要由基础秩序去解决,甚至由制度本身解决的问题也要由基础秩序提供基础和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制度失败的原因,往往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作为制度运行条件的基础秩序出了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把"基础秩序"的重建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对思考当代世界秩序的积极意义。在分析意义上,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所蕴含的和平秩序是一种替代征服性帝国的国际关系模式,其中值得借鉴的原则包括:文明吸引力、制订合法性标准、非战原则、自愿原则、以经济实力支撑政治秩序。同朝贡体系一样,现代国际关系也会孕育事实上的权力等级、经济与安全上的依附,但这些关系并不意味着与主权平等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治理结构,每个社会形态的治理都是在达成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前提下实现的.农业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发生机制是基于身份依附、等级秩序、自然服从强制性权力的"权治体系";工业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发生机制是基于利益驱动、契约秩序、彼此相互利用的工具性协作的"法治体系".工业社会对强权治理进行了华丽的包装,给权治穿了一件契约的外衣,以遮掩"权治型"治理下的紧张形态.后工业社会一致性行动的发生机制是基于伦理自觉、协议秩序、使命一致的价值性合作的"德治体系",其目的是实现人类对完美人性的善的社会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辨物居方"是指先民在其群聚生活中"辨别万物,知其所止,于人则辨然不疑,于物则各当其所"的生命活动与精神活动.群聚生活与"辨物居方"相与为用、相互需求,前者为后者提供思维之对象,后者为前者之存续提供精神性前提.正是在这种相与为用的机理之中,孕育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因子:最早的时空观、共同体意识、分体意识以及最初的秩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辨物居方"提供了在发生学意义上理解中国早期政治知识之孕育的钥匙,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内涵与气质.  相似文献   

6.
王腾 《社科纵横》2013,(5):118-124
与基督教哲学一样,基督教道德哲学是道德哲学与基督宗教相遇的必然结果。奥古斯丁"爱"的理论是在基督教道德哲学架构下被阐明的。上帝的一切诫命都是围绕着"爱",换言之,"爱"是每条诫命之依归。在奥古斯丁思想体系中,"爱"与"秩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秩序"是"爱"的前提。奥古斯丁的"爱"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属天之爱;二是属地之爱。在严格意义上,奥古斯丁的"爱"意指"属天之爱"。因"属地之爱"纯粹爱自己而被排除在爱的情感之外。但,奥古斯丁又没有完全否定"爱自己"。在爱的秩序中,爱上帝,爱邻人,爱自己各得其所。"爱自己"和"爱邻人"以"爱上帝"为前提。奥古斯丁将不同等级的"爱"安置于以"爱上帝"为中心的秩序框架里。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现代文学1987年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日本文坛"被动姿态"作家吉本芭娜娜、村上春树,"主动姿态"作家大江健三郎发表了战后文学史上具有文学"转型"意义、三人三色的力作,陷入困境的日本文学进入新阶段,出现文学的"主动姿态的丧失"现象,"被动姿态"作家渐成主流.大江全力对抗由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代表的"表层的、风俗的"文学,追求文学"根据地"建设,当代日本文坛形成两大谱系.  相似文献   

8.
温权 《学术交流》2012,(4):27-29
别尔嘉耶夫在《自我认知》一书中对马克思思想的相关论述集中折射出白银时代俄罗斯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矛盾心态,而别尔嘉耶夫作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精神实践领域内所表现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其摈弃所谓的"阶级"、"革命"等先在限定后所呈现的一个极其纯粹且单一的实践式"精神",即他通过自由和存在这两大核心话题在一个近似矛盾的张力环境中所再现的他所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加入神学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于是,他就完成了在人格和神性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俄罗斯化理解———即自由主义和存在主义并存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曹禺传》是田本相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著以其整体宏阔的结构原则,史实考订与艺术想像并重的阐释方式,注重心灵探寻的写作向度,重建了伟大作家曹禺的生命史和灵魂史。《曹禺传》所提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透视曹禺本身,对探求文学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思想、文化的解释,以及克服当代作家传记写作的隐与忧等亦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方法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律方法概念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它是建立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法律方法是方法论中的特殊领域,其特殊性表现在法律原则、规则与程序本身就是维护权利、保障秩序的方法,所以法律方法是" 方法"中的方法;法律方法既强调了对法律规则与程序权威性的尊重,又必须是对规则的灵活与智慧地运用.各种法律方法,我们在对其研究的时候是单独的方法,但法律人运用的时候却是综合性的,从这个角度看,法律方法的实质是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7):97-101
王先谦所著的《荀子集解》在《荀子》研究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因此,完善这部著作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也有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充分重视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二是未能准确地分析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不利于准确地理解《荀子》,例如,"于"有"为"之义,"足"有"止"之义,有些学者对此不明确。我们分类讨论其中十五则注释,探究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崛起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出现了"中国威胁论".本文认为,中国外交的走向是和平与合作,融入现行国际政治秩序,在现行国际秩序内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的崛起与历史上其他新兴大国的崛起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国际政治意义,"中国威胁论"缺乏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蒋永福 《求是学刊》2013,40(2):147-156
中国古代的文献整理活动,不仅产生了文献秩序,而且还"参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秩序和统治秩序的建构。在古代中国社会,文献整理活动对于建立儒家思想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代统治集团大都非常重视文献整理活动,为此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这就是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官修类书、官修目录传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通过"以经为首"的思想秩序来构建文献秩序,再通过这种文献秩序和思想秩序来为建构统治秩序服务,这就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活动中蕴含的秩序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4.
杜勃罗留波夫用"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来评价<大雷雨>中卡捷琳娜的存在意义,但却将卡捷琳娜之死所引发的思索囿于道德评判之中.剧中女主人公之死是否具有审美价值,评论家没有进行过多的言说.死亡本身与优美或者崇高无关,但死亡所产生的后果和死亡向观者(读者)所敞开的内容并非仅仅是生命的消逝,在其消逝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生命悲剧体验不仅浸透着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思想,而且也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即庄子悲剧精神具有密切联系.庄子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与鲁迅对人生的困境、悲苦的体验非常相似.个人与社会总体秩序往往处于矛盾、冲突之中,个体生命往往被社会所吞没;个体生命之间也存在着对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下浮基准利率、可以用两个自然人担保、单笔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到3000万、每年向共青团青岛市委授信3亿元……7月28日,青岛银行与团市委联合推出"青易贷"青年创业贷款项目,帮助青年创业者圆梦.这项目前在青岛最灵活的担保方式一露面,即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不仅是年轻人的利好,也为目前困扰全民的"就业难"问题,提供了一个很有社会价值的突破范本.是日,市委常委、副市长秦敏为"青易贷"项目揭牌,足以见政府对青岛银行这一有社会责任感的举措予以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睡美人》的救世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阅 《日本研究》2007,(3):87-91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睡美人》,表面上描写一个衰朽老人如何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寻欢,实则要揭示为世俗烦恼所困扰的心灵如何获得净化和拯救.小说所展现的是一个隐蔽的"妓女=菩萨化身"的故事.在中日两国的多种古籍中记录着这一故事的各种版本,一系列的故事都传达了佛教的普度众生和万物一如思想.川端正是试图借助这一结构模式来表达此类故事中所蕴涵的救济意义.为了充分体现"妓女=菩萨化身"这一隐含意义,川端从环境背景、形象塑造到人物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种种努力.在《睡美人》怪异情节的背后,深深地隐含着佛教的救世主题--芸芸众生在凡间的苦恼应当得到抚慰.  相似文献   

18.
胡建 《浙江学刊》2005,(3):39-44
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政"运动的精英人物,又是近代道德转型的先驱者.因为传统中国所实行的是政治道德化与道德政治化的机制,因而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实际上也即其道德人格诉求.谭嗣同进行"政体创新"与"道德创新"的理论武器是其"心力说"."心力说"对中国近代道德转型所起的奠基作用有:在道德本质问题上,用世俗的"人欲之善"取代了传统的"天理之善";在道德实践理性上,用近代性"平等自主"之美德扬弃了古典式"等级依附"之美德;在"集体关怀"的德性层面,用"平民主义"否定了"权威主义".  相似文献   

19.
China,C大写,这是中国的意思.china,c小写,则是瓷器的意思.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 我本身对于瓷器是比较感兴趣的,总觉得它能够展现中华5000年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境内瓷器产地与种类数不胜数,而在中国瓷器"南青北白"的交融与衍变过程中曾出现一朵艺术奇葩,那就是辽青瓷,即有辽一代.而今日,我们所说的辽青瓷,又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辽宁所产青瓷器,这是不言而喻的,是中华文化以及历史所直接托付于今人的一件贵重礼物.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4):152-161
冠的本义是头部饰具,因先秦儒家的冠礼而具有了等级秩序的象征意义。法家更进一步,将履和冠并提,运用到阐述其尊君思想上,并形成了异于先秦其他诸子的绝对尊君理论。"冠履之喻"也完成了由器物之别到自然之势的象征再到君尊臣卑与社会之势的转变。西汉时期,"冠履之喻"一再被提及,法家的绝对尊君思想得到宣扬,法家学说因此也为西汉时期皇权主义的塑造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