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艺术的轰动效应的时空错位,是艺术的一种特殊超越时空现象。它是由多种复杂原因所构成的。它表现了轰动效应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也表明某些作品似乎就是为“异时”、“异地”而诞生。它显示出艺术家的特殊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创作视野。鉴于此,文艺评论对作品也应更具宽容性、开放性,并将作品置于更广大的时空范围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2.
动画并不是美术和影视直接结合的产物,它既是视听艺术,又是时间艺术,它的时空视域要远远大干现有的一般影视艺术,因而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动画影视能够将人类最纯真的埋在心灵深处的美好寄托和躲在头脑中躁动不安的幻想,变成“现实”,由此表达影视动画中运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3.
时空问题是意识流小说中最具特质的部分。作为意识流派的小说大师威廉.福克纳,其小说艺术往往表现为时空交错、序列颠倒、绵延、跌宕起伏等特征,他每一部小说的时空叙事技巧都是独特的,在他笔下的世界呈现出神秘莫测、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奇异景象。以其经典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及《喧哗与骚动》为蓝本,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解读其丰富变幻的时空叙述手法与技巧,从中领略独特的时间哲学与时空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萨特《禁闭》一剧独特的时空控制艺术,对三个不同的时空层面进行了剖析;挖掘了该剧所触及的家庭婚姻、与他人的关系、禁锢和自由等问题;同时,揭示了作品与存在主义哲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异数” ,她有着独特的以丑为美的艺术感悟。本文浅要地分析了其小说审丑艺术形成的原因 ,审丑艺术的表现以及其审丑美学价值的独特表现形式。张爱玲自身生活经历和文化渊源的影响造就她独特的内心世界 ,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心世界映射到她的作品中和创作的人物身上 ,在悲剧性的世俗人生中展现人性丑恶的一面 ,并通过“含蓄”、“参差对照”的艺术充分显示了这种艺术方式所构成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说家的创作思维的形成,取决于他自己对实际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观点、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他在把实际生活材料化为形象、化为艺术的生活系统时,势必有自己的主体因素参予其间,这就使他在创作中运用独特的“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在对社会生活作出自己所认识、所理解、所追求的反映时,呈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与美学风貌。小说家创作主体的个性特征表现得愈鲜明,他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地掌握方式愈新颖,其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则愈高,而人们在其作品中所获得的感受、联想则愈丰  相似文献   

7.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升级了的科学和哲学形成的新世界观的影响,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中的质能一体和时空一体观念。这两大特点从各类艺术特别是绘画中体现出来,后艺术时代的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如何在画中表现虚;二是如何在画中突出时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这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西方绘画大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在体现虚实结构之“虚”和突出时空结构之“时”上,与中国和印度的古典绘画既有相同的一面,还有不同的一面,体现了西方对虚和时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身的历史演进;二是中西印的文化比较。从西方的古今之变和中西印的艺术互鉴,可以更深地体悟西方后艺术时代中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8.
舞蹈艺术具有“诗性艺术的品质”。舞蹈艺术的实质就是肢体动作和情感语汇的“诗化”。舞蹈作品通过空间与形体、节奏与律动、色彩与背景、灯光的辉煌与昏暗、音响的响动和停止等等舞蹈综合艺术手段,构成一种由诸多形式统一结合而产生“张力”——“和谐”的“倾向性”运动关系,从而产生一种虚幻的“力”,成为舞蹈编导意念、情感和意识流动的视觉体现。文章从艺术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两个层面,进行考察,论证了舞蹈艺术语言“诗性”的力,是观众与舞蹈作品实现“对话”的最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艺术。通过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海明威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分析,总结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的时空观和作品中时空手法的运用,试期对海明威小说的主题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浮生六记》以丰富的艺术“空白”展示其丰厚的内涵,彰显着文本“空白”的魅力,使无数读者自由翱翔在“空白”天地,尽情享受含蓄之美。本文拟联系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对《浮生六记》的两性之爱、人物描写、人生体验、景物描写、情节描写等所存在的艺术“空白”予以一定的探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作品丰富的内蕴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1.
时间和空间本是小说的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交叉的因素,共存于文本中。但大多数批评家较多地关注时间而忽略空间。本文从具体物象的空间、象征性的空间、时间标识物的空间三个角度解读《罗生门》的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装饰艺术的不同概念的认识,以及它在不同空间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艺术特色,来分析阐述装饰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关系。装饰艺术不仅是空间环境的装饰,也是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装饰艺术是人与空间环境的对应关系,它不仅是对空间环境的诠释与扩展,也是具有某种抽象寓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公共艺术设计要避免空间无内涵的城市美化设计,强调与自然规律的结合,强调特定场所精神的挖掘延续,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体验和满足人类心理需求为最终目的,简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场所精神,尊重人。特定环境氛围中的公共艺术应该把尊重场所精神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柏格森从时间角度入手对艺术进行的阐述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创举,更是他对美学理论的一大独特贡献。在对古代传统时间观念和近代牛顿绝对时间的思考和批判基础上,柏格森对时间的独特解说和界定,扭转了深受机械论和目的论影响的艺术思维习惯,开启了由古典艺术空间化的审美趋向向现代艺术时间化趋向的转折和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以附丽于时间的艺术家的成长作为主题,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形象显现时间,以融时间于空间及无意追忆的画面感、共时性的精细叙述等各种空间化形式来变形时间,为小说这种"时间艺术"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并为现代小说技巧另辟了新蹊.  相似文献   

16.
在实证调研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分析指出,艺术院校女生数量多,比率高,形象气质出众,职业迁延能力强,就业和职业发展优势明显,主流价值观健康向上;但也存在虚荣心较强,易受外界不良诱惑侵扰等问题。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应把握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管,为她们健康成长成才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科学和艺术而言,技术无疑是变革社会的直接力量。但技术的生成、演变,以及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的特定作用,都源于它所依赖的科学基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高层次需要,人类不仅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功用,而且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艺术美感;创造一个美的世界是人类实现其需要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人类对技术功能的本质要求;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追求一种美的境界和美的感受;对艺术美的追求,推动着技术的完善,也决定了技术完善的方向;归根结蒂,艺术旨向是技术发展的愈益显著的特征。科学、技术与艺术,是评价人类行为的三个维度,科学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理论可能性;技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现实可行性;艺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结果的理想性或美感度。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学旨向,更体现了人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在推动人居环境的人文景观构建方面有许多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公共艺术规划是构建城市人文景观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园林绿地建设中将公共艺术纳入专项规划存在必要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探讨了公共艺术规划的工作框架,规划的性质、实施主体与参与方式;指出构建城市公共艺术人文景观体系对塑造城市人文内核和地域特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丑的艺术由美的艺术发展而来,并在20世纪达到兴盛。从观念到实践,古希腊以来的人们都是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虽然其间以启蒙运动为界前后有所变化。但20世纪丑的艺术异峰突起,成为艺术舞台的中心。形成丑的艺术有社会现实、哲学与美学思潮以及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等原因。丑的艺术的出现,拓开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促进了美的生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社会功能。丑的艺术的繁荣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亡。艺术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