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明隆庆五年(1571),明朝和蒙古右翼之间达成了“隆庆和议”,从而结束了明蒙之间二百多年的对争状态,开启了双方和平互市的局面,“隆庆和议”遂成为明蒙关系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隆庆和议”的过程中,张居正悉心指授王崇古和方逢时等以“把汉那吉事件”为契机,通过书牍来往和奏疏沟通朝廷与边镇的关系,密切注视和分析蒙古右翼各部的动向,周密策划与部署,最终实现了“俺答封贡”。在“隆庆和议”的过程中,张居正是主要策划人,是起主要和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三娘子在明代蒙汉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娘子(1550-1612年)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的四十余年中,她保持了蒙古内部的稳定,促进与维护了蒙汉和平,做出了可贵的贡献。鉴于以往史书中对这一历史人物重视不够,本文就她的主要历史功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发现攀枝花铁矿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与刘庆华先生商椎。无论是常隆庆先生的遗墨或是《宁属七县地质矿产》,都无法支持刘庆华先生的“1936年说”。1936年常隆庆先生没有到攀枝花,没有发现攀枝花铁矿,更没有发现攀枝花钒铁磁铁矿。1940年8月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这次调查,刘之祥是领队,是发现攀枝花矿产资源的代表,常隆庆只是临时加入的同行者,是没有分配具体任务的共同发现人。文章用充分的文献资料证明,刘庆华先生把常隆庆先生确立为这次调查中发现攀矿的“领导”,“代表”是没有根据的。发现攀枝花钒钛铁矿是中国地质矿产勘探史上的一件壮举,面对十多年来的是是非非,是历史屈从现实,还是现实回归历史?科学的要义是什么?再一次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内蒙民歌中的“蒙汉调”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人口众多的蒙汉杂居地方,流传着一种别具一格的民歌,它既有汉族民歌的特点,又有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当地人民称之为蒙汉调。据专家考证.蒙汉调又称为“蛮汉调”“漫瀚调”。“漫瀚”是蒙语“沙漠”的译音,“漫瀚调”即流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的办学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学校 5 0年来艰苦创业 ,打下了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的办学基础 ,不断完善专业结构 ,加强学科建设 ,以积极适应自治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创建了“蒙汉双语教学”的培养模式 ,为发展自治区草原畜牧业培养蒙汉兼通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个农区蒙古族村落——烟台营子村的蒙汉通婚状况的田野考察,归纳整理了村落中蒙汉两个民族从历史到当下的从族内婚姻到族际通婚的演变历程,分析当下该社区的语言转用,族际通婚过程中的“硬找蒙汉兼通的介绍人”等现象,探讨蒙汉通婚家庭中子女的族属选择的问题与原因。总体上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蒙汉婚姻缔结过程中村民们做出的文化选择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7.
红山互市是明代中后期榆林地区蒙汉关系史上一件大事,但有关红山互市文献记载较少,以致现有研究存在一些基本史实的错误。本文在考察明代与北边蒙关系基础上,通过文献得知,嘉靖初期,明蒙双方关系紧张,没有和议互市的相关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戍之变"后,明政府被迫开放宣大延宁四镇互市,与之贸易,但为时很短,次年即关闭。直至隆庆五年(1571年),为抚蒙古,才新设立陕北红山市。此外,对明蒙互市禁易商品、易马城等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对于它,前哲时贤虽时有案述,诸...  相似文献   

9.
张居正是继商鞅、王安石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在明代中后期隆庆内阁斗争不已的迭次“阁潮”中的审慎表现使其在内阁中地位稳步上升,壬申政变“倒高”后他终于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而导致张居正当国“江陵柄政”时代的到来.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都是隆庆内阁中著名的干才、能臣和良相,尽管张居正是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在他从政隆庆内阁时先后与徐阶、高拱携手合作,在当时“丞相政治”下始终有效地推动整个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其安邦治国的煌煌文治武功的业绩则是值得肯定和应该大书特书的.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海外贸易史上,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隆庆初年,明朝于福建海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允许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标志着明代的民间海外贸易开始从“非法”转为“合法”的活动。然而,明朝在这一时期实行的饷税贸易制度,以及其对民间海商所采取的种种限制和迫害,依然极大地阻碍着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正常发展。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明代隆、万年间在明朝饷税贸易制度限制之下的民间海商,如何由商转寇以及其活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允许通贡互市,历史上称之为“俺答封贡”。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探究这一历史事件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民族友好和民族团结是有积极意义的。 1 元朝灭亡后,元室后裔及一部分蒙古贵族退据蒙古高原和东北等地,继续统治当地的蒙汉各族人民。从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明军多次北伐,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才彻底击溃了故元势力。从此蒙古族陷入分裂的局面,形成了兀良哈、鞑靼、瓦剌三大部。明朝前期,明廷与蒙古各部之间虽发生过武装冲突,但蒙古各部的首领都接受明廷的册封,明廷则允许通贡互市,双方基本上保持了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明朝中期,瓦剌势力强大,一度统一了蒙古各部。后来,瓦刺衰弱,东面的鞑靼乘机兴起。明  相似文献   

12.
海瑞年谱(续二)李鸿然公元1569年己巳明隆庆三年海瑞57岁,先后在北京与江南任上。春,调任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此职为通政使司属官,通政使司有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议大政、大狱及会推...  相似文献   

13.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患”日益猖撅,究其原因,乃明政府实行极端的海禁政策所致,即“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元年,稍宽海禁,长期军事行动难以压制的局面迅速稳定下来,证实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较有影响的宦官。他从“嘉靖十五年蒙选入内中馆读书”起,到万历十五年被“谪为奉御,安置南京”止,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普通太监平步青云:从嘉靖时期即为秉笔太监之一到“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直至万历时升任到太监中的最高的最职务一秉笔太监兼司礼监掌印。明人沈德符、刘若愚曾有过记述:“司礼监为十二监中第一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蒙汉双语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和学习的发展。现阶段,健全和完善蒙汉双语专业的普通话教学是一项很紧迫的工作,需尽快抓紧落实。蒙汉双语专业普通话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消除蒙汉双语专业学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二、探索对蒙汉双语专业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新途径;三、编写针对蒙汉双语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兽医药理学课程特点和性质,结合兽医药理学课程蒙古语授课十多年的经验,分析和叙述了兽医药理学蒙汉双语教学在建设我校草原畜牧业特色专业和培养蒙汉兼通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意义、建设和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蒙汉双语教学发展过程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少林寺圣旨碑(提要)[日]松川节中村淳1990年3月,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副教授松田孝一氏访问少林寺时发现了元代蒙汉合壁圣旨碑。1991年1月31日至2月2日,松川、中村二人赴少林寺,解读了该碑文,并预定1993年春发表对该碑文进行解读和...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讨论明清两代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历史发展作出简短的结论。一1.至少有三项证据可以表明,明代南方系官话方言客观存在。一是明人张位(隆庆二年进士)在他的《问奇集》“各地乡音”条中说:“...  相似文献   

19.
蒙汉双语教学是发展内蒙古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基础。面对现阶段在高校蒙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师资不足、学生蒙汉双语能力差异大、教学资源缺乏、蒙汉双语教学不均衡等问题,民族教育机构需要通过有效提高师资水平,实现真正的蒙汉双语教学;针对学生蒙汉双语能力因材施教;加强双语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均衡蒙汉语言因素等途径,最终实现培养"蒙汉兼通"高素质民族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元朝帝室北迁之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在近三个世纪的对峙时期,明朝与”北元”的和战关系不断,经济文化交往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着.明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对蒙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蒙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同时从长远的观点看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