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老子》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老子》的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方法论和艺术论诸方面来观照《老子》思想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2.
《老子》道论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挖掘和利用《老子》道论思想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思想和智慧,可以为我们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论理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老子哲学是一个基于本体论的哲学体系,既是生命哲学,也是行为哲学。老子所著《道德经》对探讨教育哲学思想具有积极、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子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哲学思想述评林建康一、老子哲学思想简介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正值奴隶制日趋崩溃,封建制蓬勃兴起的时期。面对社会大变革,老子怀揣矛盾心态,创立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体系,老子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道”。“道”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经济管理思想董学章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和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治国思想,曾被封建时代的许多帝王和政治家所采纳,且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其实,所谓治国思想也就是国家管理思想,而经济管理则是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以近年出土的竹简和帛书《老子》文本为依据,结合传统中国哲学思想的特点,整理了《老予》中“无”的众多涵义和用法。“无”在《老子》中是一个极重要的形而上的概念,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在宇宙生成论上虽“有”、“无”并举,但《老子》中更强调“无”的重要性;“道”与“无”在某些方面含义相同,但“道”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是《老子》哲学思想最根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含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文章尝试从其思想本源出发,剖析老子哲学思想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为今天的企业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道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从其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过程描述、对"反者道之动"及"周行而不殆"等几个重要命题的探讨,以及对"有无相生"的"道"的存在形式的分析,可以发现,老子是从过程性的角度来论述关于宇宙生成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这凸显出老子之"道"的超越性、内在性、普遍性和永恒性。老子道论的过程性思想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内圣外王"人生理想的开启、对中国人超越性人格的塑造、对中国历史上君主政治的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当今社会中人们反思生活、和谐身心以及促进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尽管《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是个老课题,但是对《老子》哲学的两重性及成因的探讨则至今相当薄弱。我们认为正确认识《老子》哲学的两重性及缘由,有益于深化对《老子》哲学思想的认识,亦有助于对《老子》哲学思想研究的反思。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他的出现是人类哲学思想上的一个突破,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自然"、"无为"等内容都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老子美学,必须基于其道论。本文总结了学界研究老子美学的方法,提出了研究老子美学的四个基点。  相似文献   

12.
哲学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不同于西方哲学在语言方面对Being的探求,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的思考开始于对"名"的反思。孔子首先提出了"正名"论;荀子提出语言的"约定俗成"论;老子提出"无名"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语言观;墨家首先把"名"作为一个逻辑概念提出;名家有关"名"的理论中含有辩证的因素。因此,中国先秦哲学思想的沃土能够诞生有汉语特色的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13.
老子本是礼学专家,其人其学与礼学不无关系,在讨论老子政治思想时,不能忽视这个实实在在的文化背景事实。老子贵身论与礼教孝道中的重身思想积淀有相同之处;老子“以正治国”、推身及政思想与礼学治国以礼的人治内涵实有汇通之处。老子政治纲领体系以祭祀为支点,这是三代礼制传统的意识形态反映,与各路礼家都以祭祀为治天下的意识形态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以"道法自然"为框架,以其独特的方法探讨宇宙本原、治国方法、生命奥秘、人生真谛,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在唐代,更是备受推崇。著名思想家柳宗元以严谨的态度,挖掘出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许多积极因素,并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领域,丰富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思想体系都是由“道”展开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同样也是人类道德修养的依据。老子把遵道而来的道德修养总结为“三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三宝”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研究可以从经济哲学论、经济中心论、经济主体论、经济动力论、经济环境论、经济价值论、经济方法论、中外比较论几个方面着手 ,除此之外 ,还需探讨研究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重点、难点、方法及意义。通过上述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邓小平是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来论述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及作用的 ;经济中心论是其整个经济哲学思想之源 ,也是其整个经济哲学思想大厦之基  相似文献   

17.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道德经》(又称《老子》)微言大义,道出了人们处世的真谛。“道法自然”的处世原则,“柔弱胜刚强”的处世观,以及“上德若谷”的处世境界,老子的这些哲学思想已经积淀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里。  相似文献   

19.
道法两家论人、论人性,实发源于老子的“多者不善”论。甚至荀子的性恶论的形成,也与“多者不善”论有关系。可惜后人竟悄然无迹地将其掩盖、篡改了。一时代最古、手迹最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下简称帛书《老子》),有两句醒目的文字:“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帛书老子44页)。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道"的学说,比较自觉地把世界作为混成的尚未分化的统一整体来考察;他已看到了分化的倾向、因素和事实,而力图维护统一、整体的"道"的完满性。老子以此一以贯之,演绎出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