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商品税与产品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纵向产品差异模型,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双寡头市场结构的产业中,产品税收和网络外部性对产品纵向差异化的影响.考虑政府对所有产品实行统一税率的情形,政府首先制定税率;然后,企业选择其产品质量;最后,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和税收将使企业产品质量差异偏离社会最优质量差异,小量税收将提高社会福利,并随网络外部性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上游垄断、下游双寡头竞争和上下游均为双寡头竞争的两种市场结构下,基于网络外部性建立了标的企业兼并模式选择模型,分析了被兼并的标的企业以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为选择的对策均衡.结论表明,在上游垄断、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标的企业兼并模式的选择不受网络外部性的影响,而在上下游均为双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网络外部性的强度会影响到标的企业兼并模式的选择.最后,在福利分析的基础上也表明了政府与标的企业在兼并模式选择上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吉宏伟  孙武军 《管理学报》2007,4(6):729-736
着重研究了提供具有纵向差异产品的新进入企业的兼容性战略决策问题,同时相应地研究了在位企业的兼容性动机.在分析中,重点考虑了转移成本因素,并通过产品兼容度将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内生化,得到了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的兼容性决策倾向.在竞争均衡中,网络外部性、转移成本和质量差异度是决定竞争双方市场势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多方购买行为与企业R&D策略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市场中,在存在消费者多方购买行为时企业的研发策略和创新动机,并深入分析多方购买者比例大小和网络外部性强度对企业研发投资水平的影响。在市场中存在多方购买行为时均衡结果表明:(i)企业有动机进行研发投资;(ii)研发企业均衡价格、需求以及利润均高于不研发企业;(iii)在差异度系数和投资系数都充分大时研发企业最优研发投入随着多方购买者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分析知道:在考虑多方购买条件下,市场中存在研发时消费者总剩余和社会总福利高于市场中不存在研发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方法,研究了网络外部性特征产业中具有不对称网络规模的寡头市场条件下,潜在技术主导厂商的R&D决策以及创新动机.重点分析了网络外部性、产品兼容性、溢出对具有不同网络规模厂商的R&D决策及创新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网络外部性的增大(或兼容性的减小)将增进"大"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而减少"小"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二)"小"厂商可以通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来克服网络外部性对其产生的负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市场的主导厂商.(三)溢出削弱了厂商的创新动机,但是跟随"小"厂商可以比跟随"大"厂商从溢出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网络外部性、产品差异化与企业技术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拥有专有技术的在位厂商对其技术的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强,专有技术厂商将开放技术,引入竞争性厂商,从而获得比独享技术更高的利润;反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弱,专有技术厂商将独享技术,从而成为行业垄断者。  相似文献   

7.
网络外部性与企业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当拥有专有技术的主导厂商不能阻挡跟随厂商的市场进入时,主导厂商对其技术的兼容性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拥有技术标准的主导厂商将向跟随厂商开放技术标准,采取兼容性策略;相反地,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主导厂商将独享技术,采取不兼容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方法,研究了网络外部性特征产业中具有不对称网络规模的寡头市场条件下,潜在技术主导厂商的R&D决策以及创新动机.重点分析了网络外部性、产品兼容性、溢出对具有不同网络规模厂商的R&D决策及创新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网络外部性的增大(或兼容性的减小)将增进"大"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而减少"小"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二)"小"厂商可以通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来克服网络外部性对其产生的负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市场的主导厂商.(三)溢出削弱了厂商的创新动机,但是跟随"小"厂商可以比跟随"大"厂商从溢出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两阶段圆周模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两阶段圆周模型。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有动机降低产品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表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水平得到改进,同时行业内产品的差异程度偏少。特别地,在强网络外部性下,垄断结构能使社会净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Stachelberg竞争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拥有专有技术的主导厂商对其兼容技术的授权动机问题。并且得到了主导厂商在纵向兼容决策中最优厂商数量的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与产品差异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构造一个纵向产品差异化的两阶段模型(先决定产品质量再决定产量) ,研究了当产 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其规模收益特征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异度、利润、产品价格和需求 等因素的影响. 然后对产品的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两种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研究表明,当不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产品的质量(不论是高质量还是低质 量) 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情形;而考虑网络外部性时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高质量要远大于 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的质量;递减规模收益假设下的市场需求都要低于递增规模收益假设下 的市场需求,这与产品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对双渠道供应链信息分享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存在网络外部性和不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下其与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发现:当未考虑产品的网络外部性时,零售商不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与已有研究一致。当考虑了产品网络外部性且网络外部性较小时,零售商仍不与制造商分享市场需求信息;然而,当网络外部性较大时,零售商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此外,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有助于增加制造商和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13.
在高新科技领域,制造商往往需要面对技术优势与需求优势的选择问题,技术策略(开放/封闭)逐渐成为选择的关键。在产品需求理论的框架内,研究了制造商的技术策略问题,通过构建制造商技术策略模型,分析产品的网络外部性、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新制造商对于制造商不同技术策略下最优利润的影响,进而得出制造商的技术策略、新制造商的市场进入策略及相应的市场结果。最后,文章进行了拓展,分别研究了存在多个新制造商和市场进入成本两种情况下各方策略及市场结果的变化。研究发现:(1)制造商数量对于潜在市场总需求的影响系数越大,制造商越倾向于选择技术开放策略;(2)适中的网络外部性强度和规模经济效应强度有利于制造商选择技术开放策略;(3)当新制造商数量增加时,制造商技术策略的变化方向由其初始技术策略所决定;(4)市场进入成本不会影响制造商的技术策略,却会改变技术开放策略下新制造商的市场进入策略,进而使得市场结果发生分化;(5)专利授权费会激励制造商选择技术开放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扩展Hotelling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兵  朱道立 《管理科学》2007,10(1):9-17
将网络外部性引入线性运输成本下的Hotelling模型,研究了两家网络产品厂商首先选址,然后进行价格竞争的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得到了厂商价格竞争均衡的存在性条件,推广了一般Hotelling模型的结论.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消费者效用是相互依赖的.网络产品的市场份额既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又是消费者选择的依据.文章将交通流量分配技术和无穷维变分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刻画网络产品市场划分的模型——无穷维变分不等式,并研究了市场划分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最后假定厂商定位在两端,分析了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及单位运输成本对两个厂商竞争均衡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We consider two competing supply chains, each consisting of supplier, a manufacturer, and a retailer. The suppliers exert effort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retailers sell products competitively. Each manufacturer chooses one of the three strategies: forward integration, backward integration, or no vertical integration. We seek for a 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and study the resulting market structure. Moreover, we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on profitability, product price, and quality in a competitive setting.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shown that, when manufacturers consider only forward integration, they may choose not to vertically integrate in equilibrium. In contrast, we find that, when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integration options are considered, disintegration cannot be an equilibrium outcome. In this case, both manufacturers either forward or backward integrate, and the degree of product perishability, cost of quality, and how much consumers value quality are critical for the chosen direction of integration. Furthermore, competition increases attractiveness of backward integration relative to forward integration. We show that, while integrating backward unilaterally is always beneficial, unilateral forward integration can harm a manufacturer's profitability. Finally, vertical integration can result in a better quality product sold at a lower price.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扩展Hotelling模型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纵向差异引入到二次函数运输成本下的Hotelling模型中,研究具有不同质量、网络外部性、兼容性和转移成本的2个垄断厂商的竞争策略.首先,进行选址;然后,进行价格竞争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得到产品具有横向差异和纵向差异的2个垄断厂商市场竞争的均衡策略,推广了Hotelling模型的结论;最后,在选择横向差异最大化的情况下,分析了一般市场竞争策略,在无纵向差异条件下分别讨论了不同网络效用系数、兼容性和转移成本对市场竞争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对于家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家族企业接班人的胜任—绩效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家族企业接班人胜任能力包括社会网络、政府关系、发现机会、承担风险、资源整合、战略决策、学习创新和科学管理八个因子,其中,前四个因子和后四个因子可以分别归属于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两个一级因子;家族企业的继承绩效包括客观绩效和主观绩效两个因子,其中,客观绩效包括人才结构、产品技术、品牌形象、市场份额、利润增长和企业规模六个二级因子,而主观绩效主要包括家族满意和员工满意两个二级因子;社会网络、学习创新、政府关系、资源整合等因子对于家族企业的继承绩效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关系,而社会网络和政府关系对于企业继承的影响颇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