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当前,我国低保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遭遇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有劳动能力者领取低保金现象严重.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隐性就业、隐性收入越来越多,收入核实难度日益增加,人情低保、低保养懒汉、各种形式的弄虚作假隐瞒收入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造成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引发普遍的社会不满,进一步影响到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目前低保对象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应实行"目标定位法"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实施"两类"低保政策体制;加强反福利依赖的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弱化低保与其他福利救助政策的"硬关联";强化与就业、再就业机制的衔接;增加低保对象的社会资本等措施,以期改进城市低保制度,促其充分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2.
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低保受助者重新就业,是反福利依赖政策的根本目标,也是规避救助依赖的重要方式。采用城市低保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反福利依赖政策对城市低保受助者就业行为以及失业后再就业积极性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反福利依赖政策具有"双重效用",既可以促进低保受助者就业,但也可能降低未就业受助者找工作积极性与再就业意愿,强化受助者救助依赖心理,导致新的福利依赖问题。由此提出:要适当调整现行的反福利依赖政策,加强对就业困难低保受助者的直接就业援助;由解决"收入贫困"问题转向破解"能力贫困"问题,构建以教育和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对适龄劳动力低保受助者的就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从受助对象角度分析低保救助资源的有效配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救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视角。福利污名为这一分析视角提供了有价值的概念工具,本文借助这一概念工具分析我国城市低保救助中的福利污名问题。分析发现,超过半数低保受助对象因申领低保救助而感受到了污名化,感受到更多邻居非议的低保对象同时也感受到更多个人心理污名。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友好态度反而强化了低保对象的个人污名感。低保对象所体验到的福利污名程度与其对低保制度执行的公平性感知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受助对象所感受到的福利污名会降低其对低保制度的利用。因此,关注低保救助中的福利污名问题,增进受助对象的主观福利,是提升我国低保救助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社会保障领域实现了从碎片化的临时救助到制度化的普遍救助的转变。但城镇低保制度在发挥城市贫困阶层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的同时,也遭遇了低保福利依赖问题,处于就业年龄段群体的福利依赖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低保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为了能够阐明城镇低保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状况,寻找低保依赖的制度成...  相似文献   

5.
低保退出机制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对于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意义重大。但目前低保退出机制相对滞后,制度运行中的负激励效应、低保标准较低、福利依赖、收入核定难是其主要困境所在。改革福利扣减制,实行负所得税制,建立分类救助模式与脱贫扶助体系,完善家庭收入核定手段,对低保对象实施动态管理等是构建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退出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低保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被捆绑在一起形成了“福利叠加”。这种政策捆绑的“福利叠加”现象其成因表现在道德和技术两个层面:在道德层面,低保是一项伦理性制度,低保对象因其低保资格同时获得弱势群体的道德优势,进而获得其他社会政策例外对待的合法性;在技术层面,为了节省信息成本,政策制定者直接将低保作为享受其他社会政策的信息通道。“福利叠加”在实践中产生了意外后果,导致了政策目标的偏离和政策资源的损耗。为了理顺低保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应当取消对低保对象的差别化待遇,并加强专项救助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中的核心项目。通过对山东省城乡低保标准理论与实践的适度检验,发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其调整幅度与物价上涨水平、工资增长幅度差距较大,同时制度运行中的"附加福利"导致了"挤低保"现象。因此,当前亟须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城乡低保标准。  相似文献   

8.
福利依赖源于西方福利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由于经济底子薄,属于福利发展中国家,仍然提供的是低水平的社会福利。但是在城市低保中福利依赖现象正逐步显现,部分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仍然依赖低水平的社会福利。福利依赖势必会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笔者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探析目前我国城市低保中的福利依赖现象、成因及负面影响,来探讨解决福利依赖现象的对策。重视防范福利依赖问题,努力提高社会福利的使用效果是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针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一项基础性社会救助制度.本文基于“中国困难家庭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当前管理运行的基本现状,指出了低保标准、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补差水平、对象动态管理、福利叠加效应和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几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和完善城市低保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福利扩大而产生的福利问题在实践中逐渐凸显,其中,福利依赖问题尤为严重。文章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的背景下,分析研究我国福利依赖现象的现状,福利依赖的原因及影响。认为低保福利制度设计、政府政策实施情况、传统文化渊源、社会不正风气蔓延、个人观念素质低下是导致福利依赖现象蔓延的重要因素。在解决低保福利依赖问题过程中,既要借鉴国外成熟实践经验,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挥政府、制度、社会、组织及个人力量,在完善福利制度体系基础上,有效解决福利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依赖社会福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成为逐步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文章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反福利依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和研究在反福利依赖中社会工作对社会政策方面介入的工作手法,以增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低保福利状况,对福利依赖作出分类,重点分析有劳动能力但就业意愿不强的福利依赖人群。导致依赖福利的诱因有低保资格附带的连带利益、体制转轨的结构性因素等。最后提出反依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国低保福利状况,对福利依赖作出分类,重点分析有劳动能力但就业意愿不强的福利依赖人群.导致依赖福利的诱因有低保资格附带的连带利益、体制转轨的结构性因素等.最后提出反依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保工作已经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低保对象甚至已经成为信访与干群矛盾的焦点。低保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障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需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低保被权力异化了。错误的功能定位使低保制度失去了应有之义,同时导致工作上、认识上和宣传上的失误,人们甚至认为享受低保是一种社会身份,享受低保是公民权利,享受低保不仅没有精神成本,精神收益反而很高。因此,必须对低保制度的功能重新定位,纠正工作上、认识上和宣传上的失误,在改革的过程中遵循路径依赖的原则,尊重历史、承认现实。具体建议如下:第一,提高享受低保的成本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成本,是实现分离均衡的条件;第二,明晰项目边界,防止项目之间的成本转嫁,低保项目不能用于维稳和作为乡村治理的手段;第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救助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实施比较成功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目前,长沙的低保制度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仍存在消极的救助取向、平均式的救助标准、配套政策的负激励效应以及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等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索改革,通过采取积极的福利政策、制定科学的保障标准,推行分类施助和差异救助、建立健全低保制度的管理监督体系等积极措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国、美国和德国社会救助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来自底层群体的压力、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福利理念与意识形态等对三个国家的救助体系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国家救助体系发展的动力不同。研究发现,英国来自社会底层群体的压力、混合的福利理念是该国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动力;美国的动力因素则是来自社会底层群体的压力和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德国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补充,其建设更加依赖福利理念与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深入,城乡"二元"制的弊端愈加显露,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回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间接目标与直接目标。间接目标主要是通过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实现制度制定、救助标准、保障对象、救助形式、管理体制、资金筹集的规范化运行,实现低保制度的法制化运行,推动社会救助立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的公平正义。其直接目标则是低保制度自身的协调发展问题,即从低保制度的城乡分割分治到制度统一、标准有别、方法灵活,再到制度和标准城乡统一。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主要包括法制化、专业化、公平性与协调性原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问题上,通过"1+X"的模式来规范标准的制定模式,同时需要规范标准制定的工作程序。此外,管理体系简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与专职化,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等,都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为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提供了底线保障。依托既定的低保标准,低保边缘群体是被广泛提及的一类相对贫困群体,面对同样的生活困境,他们得到的救助资源是较为有限的,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需要对该类群体的救助帮扶状况给予关注。在吉尔伯特和特雷尔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下,可以从供给对象、供给内容、供给体系、供给保障四个方面对当前低保边缘家庭救助供给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作全面检视。虽然相关救助措施在扩大救助范围、扩充救助内容、缓解低保制度的悬崖效应等方面呈现一定的政策有效性,但还存在救助标准界定工具简单、救助内容造血效果不足、救助管理体系缺乏顶层设计、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少等问题。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救助主体单一、救助标准较低、救助理念以保生存为主等不足,从而造成资金来源紧张、救助覆盖狭窄、救助目标弱化等后果,也成为当前制约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村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那些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目前,该制度在山东农村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农村低保政策法规体系;确立了财政分级负担、省级财政占大头、按地区不同进行分类补助的低保资金筹集办法;低保制度运行程序也趋向规范化.今后,农村低保制度将与城市低保制度逐步融合、统一;将由目前单一标准的救助向针对性较强的分类救助转变;将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低保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类施保制度,相对于过去整齐划一的救助模式是一个重大进步,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走向完善的标志.基于上海市低保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从家庭人口特征、收入结构、支出结构三个角度,选取了14个变量,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列联表分析方法,对上海市低保对象进行合理分类,通过与现有的救助政策实施状况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类施保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