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经济”理论是在对“知识经济”(也称“新经济”)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些理论观点的总称,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特点,该理论认为,知识经济社会里的经济现象,用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稀缺性原理和收益递减规律等一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将无法做出解释,必须有新的理论来代替它们,而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支持者“新经济”理论不以为然,认为上述原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适用。作者认为,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也许需要调整、补充和完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足够证据说明这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理论是在对“知识经济”(也称“新经济”)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一些理论观点的总称。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特点 ,该理论认为 ,知识经济社会里的经济现象 ,用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菲利普斯曲线、稀缺性原理和收益递减规律等一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将无法做出解释 ,必须有新的理论来代替它们。而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支持者对“新经济”理论不以为然 ,认为上述原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适用。作者认为 ,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也许需要调整、补充和完善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没有足够证据说明这些基本经济学原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90年代 ,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对经济学的周期理论、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增长理论及宏观需求管理理论均提出了质疑 ,经济学理论面临着创新和发展的机遇。而美国“新经济”形成的科技要素、经济全球化要素、体制变革要素 ,应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概念首先在美国兴起,随后迅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使用,究竟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采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对美国“新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需求的拉动和供给的推进是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原因,技术创新和外需主导型战略的实施拉动了总需求,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化以及“里根经济学”的长期效应使AS得以持续扩张,其成功之处对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始于 90年代的美国。进入 90年代以来 ,美国经济连续 9年持续增长 ,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现在 ,美国经济实现了“一高两低” ,即高增长(连续若干年 4 %的增长 )、低通胀(1 9% )、低失业率 (4%左右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 :“美国经济目前的好时光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中所没有的”。这主要是以“新经济”为主导 ,由知识增值产生的企业变成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按照国际社会比较标准的定义 ,“新经济”是指和网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商务工程、生物技术相关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是建立在信息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网上空间”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扩大,世界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的经济动向对一些传统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新经济理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研究新经济理论,希望能对研究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菲利浦斯曲线、边际效益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价值理论、经济增长模型等十一个方面阐述了“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经济学所带来的挑战和革命。`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经济”表现为低通胀、低失业率和适度增长的特征,与以往的经济相比有本质的不同,它是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和新的对外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经济”的产生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的重新思考,使世界看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90年代美国新经济现实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冲突是必然的:第一,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国别经济研究的基础之上,而90年代经济全球化却日趋打破国界限制,实现了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第二,信息技术革命使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第三,90年代以来美国充分把握住了上述两大潮流,这是其新经济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必须进行更新,必须更加关注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网上空间”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扩大世界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的经济动向对一些传统经济理论有“有效性”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新经济理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研究新经济理论,希望能对研究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美国新经济现象,给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的新问题。美国新经济使高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兼容度增大,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菲利蒲斯曲线失灵;“新经济”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不再成为起主导作用的规律;“新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内生变量进入增长模式;“新经济”使经济周期性特点不显著,经济周期性波动微波化;“新经济”对完善国民经济统计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自 1991年 3月开始的长达 10年的持续稳定增长终于在 2 0 0 0年第二个季度被打破 ,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突然从第一 ,第三季度的 4 8%、5 6%下降到 2 4 % ,自此美国经济陷入颓势 ,金融市场紧缩 ,各股指数全面下挫 ,无一幸免 ,其中以新经济的代表———纳斯达克指数受灾最重 ,比 2 0 0 0年 3月最高峰时 ,缩水一半以上。 9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以美国经济超常规持续增长现象为背景提出了试图打破传统经济理论的“新经济”理论 ,目前该理论首当其冲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曾经辉煌无限的“新经济”是否真的只是一些经济理论工作者对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新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和人力资本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作用 ,并将其内生化 ,对于新经济的繁荣有较强的解释力 ,但对于揭示新经济的衰退则显得苍白。本文分析了新增长理论的贡献与缺陷 ,并对美国新经济的衰退给予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经济”与通货紧缩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新经济"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经济在90年代以后出现低通胀的深层原因,继而指出美国"新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并将导致美国及至全球的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而出现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5.
创新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经济“一高二低”的现象 ,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对此 ,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阐述了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及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认为 2 0世纪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新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经济周期是否已经消失及经济增长的源泉何在。传统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看作是旧经济在新环境中的延伸 ,否认出现了超越原有经济的新规律。新经济的支持者则认为 ,当前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和转型。因此 ,与传统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经济特征、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必然发生变化。该文对某些新经济现象做出了解释 ,进而得出结论 :全面认同新经济还为时过早 ,应该在扎实的实证检验基础上 ,冷静、客观地分析新经济。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达9年的经济持续增长表明美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基本内涵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广泛应用因特网进行电子商务的、日趋全球化的经济形态。“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技术创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风险投资加速、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企业个人与机构保持高度适应性。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认真吸取美国“新经济”的成功经验,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来思考西部地区开发思路。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利用;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要重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适当搞一点“逆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18.
以“内嵌性”为核心概念的新经济社会学在过去4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既有研究受中层理论取向的影响,普遍看重经验层面上的贡献,对一般层面上的基础性理论反思有所忽视。就理论而言,新经济社会学在理解“经济”方面存在三个问题:看待经济后果不全面;对“经济”的定义过于粗糙和狭隘;对经济与社会关系的定义有所矛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新经济社会学过分侧重现实批判,激烈回应“经济学帝国主义”,照搬社会学中的社会秩序问题,不承认经济领域的相对独立性,主张经济领域缺乏内生秩序,最终演化为社会还原论。新经济社会学若要在下一阶段有所突破,必须和更宽泛意义上的社会理论有更多对话。具体主张包括:提出“经济与社会互嵌”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框架中恢复经济领域的自发秩序性;对等看待经济与社会,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液态相互渗透的互嵌状态。  相似文献   

19.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兰诺维特是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他在继承波兰尼的经济是社会的一部分、经济行为是嵌入社会行为中的思想基础上,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梳理了格兰诺维特几部代表作的核心思想并对新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意义作了述评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经济"一高二低"的现象,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对此,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阐述了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及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认为20世纪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