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威信与面子     
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中,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要讲真理,不讲面子”,勇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好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这对于确保“三讲”教育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有一些领导干部过于看重个人的“尊严”即“面子”,对批评与自我批评应付敷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躲躲闪闪,轻描淡写,大帽子底下见不到人和事。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怕”字:怕揭短,怕现丑,怕丢面子,怕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  相似文献   

2.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比较分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论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的尊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强 《文史哲》2006,(1):155-162
从法理学的角度区分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尊严观的不同价值取向,厘清维护人的尊严与尊重人的主体自决权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有效维护人的尊严的前提。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必须履行之义务时,应避免由于禁止行为人自损尊严之行为,而对其主体自决权构成的不当限制或侵害;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自治意志之权利时,应明确义务主体的法律责任,以保障该权利受到侵害后能够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4.
心理专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需具备六个特征。 一、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而不过于自我苛刻或过于自夸。 二、适度的自信及自尊,并能接受自己。可以肯定自己的价值、成就与尊严,并适度接受自己的基本需要,不勉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教育奉行的是“师道尊严”。荀子认为,“尊严而惮,可以为师”,把教师的尊严放在首位,就连积极主张变法维新的康有为也认为,“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同样把老师的尊严地位和威严放在首要位置。因此,传统的教育思想就把教师的任务规定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讲经布道,摇头晃脑,眼里根本没有学生;或者板着面孔训人,动辄打骂,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没有从关心、热爱学生的出发点来处理教学问题。 现代教育学认为: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权变性自尊分数显著高于男生,农村生源权变性自尊分数明显高于城镇生源;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对自尊、主动性人格以及学校适应具有负向作用,自尊和主动性人格对学校适应具有正向作用;大学生权变性自尊不仅直接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也会通过自尊和主动性人格的中介作用对学校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凯 《江苏社会科学》2008,81(1):152-158
本文试图挑战传统的面子研究,指出它们具有本质主义和整体性的错误倾向。我们反对把面子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解释变量,认为它只是被社会建构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具有片段性和多元性特征。我们认为权力等级是造成中国人面子意识和行为的根本原因,而文化为之提供了传播的环境,语言又是其传播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管理者的独立自主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管理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从事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公共管理者 ,需要有着独立自主的德性和人格。这一点是他区别于农业社会担负统治职能的社会治理者和近代工业社会中担负管理职能的社会治理者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者的独立自主人格使他自信、自尊和获得尊严 ,而这些都是他开展公共管理活动的有力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内隐自尊不是绝对的稳定,具有可变性,其中内隐自尊补偿效应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文章首先对内隐自尊可变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进而重点概述了内隐自尊可变性的发生机制,然后从情绪、即时性信息及个体差异三方面探讨了内隐自尊可变性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目前内隐自尊可变性相关研究的不足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自尊的本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揭示自尊的本质、自尊的心理过程及其功能,自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民有尊严的生活的前提必须明确尊严的内涵及其具体体现。事物的边界和本性就是事物自身的尊严,人的尊严就是人的基因所决定的人权和自由,主要表现在抽象的人格及具体的意志两个方面。人的意志通过自身占有的财物以及保护财物的公共权力得到具体的体现,它在人对道德的持守与伦理的遵循中得到更高的体现。有尊严的生活成为可能的条件就是尊重普遍的人格并对维护具体的意志,必须把人当做目的,并保持人的意志和社会财富及公共权力的一致性。把体现为人民的意志的法制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同一性的现实力量,这是克服当代人格尊严的种种否定性因素、实现有尊严的生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道家哲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尊严的思想与观念。道家尊严观可分为道的尊严与人的尊严两个层次。"道"是道家的核心概念,道家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享有至上的尊严。道既是宇宙的本体,为万物派生的本源,人与天地一样为道所派生,因而与天地一样享有尊严。道又是宇宙与人生社会的法则,即无为。遵无为的法则,才能享有无上的尊严。同时,人生的价值追求也是无为,即除去过多的贪欲,回归素朴的人生境界,才能葆有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王勇 《晋阳学刊》2006,(5):99-102
劫持事件在汉代具有一定普遍性,以至汉律对“持质”有明文规定。汉政府对劫持者的态度极为强硬,不仅坚决禁止与之妥协,劫持者即使自首亦往往被处以极刑。而按照“原心定罪”的原则,受劫持者的违法行为大都能得到宽大处理。但对于极端重视自尊人格的汉人来说,与劫持者妥协无疑是一种耻辱。因此很多受挟持者在面对要挟时,宁愿选择自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测量大学生自我和谐、自尊、诚信以及对社会的评价,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探索自我一心理对诫信的影响模式。发现自我和谐和自尊是诚信的根源,自我和谐对诚信观念有较强作用,自尊对诚信行为有较强作用,社会现实条件影响诚信,尤其经济因素对诚信行为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公民尊严不受侵害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成为当代人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世界各国的现行立法中得到体现。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一规定是我国公民享有尊严权并依法受到保护的法律依据。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民的尊严权受到侵犯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因此,探讨公民尊严权的内涵、法律保护形式及适用范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尊严与尊严权“尊严”或调“人格尊严”,是一个极抽象的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各有差异。有的人认为:尊严…  相似文献   

16.
面子、符号与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文化极大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从社会学角度看,面子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意义,使面子也成了一种符号资源。而中国人在消费中讲面子其实质是通过消费获得和展示面子,又通过这种展示出来的面子加强了自身身份的认同,并且这种面子消费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中。  相似文献   

17.
农民进城是中国文学的母题。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成为断裂社会的追赶者,有着特殊的情感经验和区别于古典的现代性体验,现代化应把农村作为积极因素纳入经济框架,为农村人尊严融入城市提供知识和思想以及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8.
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需要面子,但在汉、英文化系统中,人们追求和关注不同的面子并通过不同的礼貌策略维护面子,此文化差异也表现在汉、英公示语中.在汉语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如果忽视英语读者的心理期待和面子需求,译文将出现"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等语用失误.为有效解决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问题,就需要在汉英转换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面子补偿"和"面子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确立法律尊严的三大障碍一个没有法律尊严的法治国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从历史上看,法律尊严的确立是阶级革命的产物。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法律尊严的思想打倒了封建特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法治的思想基础,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强有力武器。英王詹姆...  相似文献   

20.
于洋 《北方论丛》2002,(5):24-26
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及面子功夫,其中所包含的复杂含义绝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要想保全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那么,对比中西礼貌原则、面子概念和言语策略,可以提高人们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