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洋县城关方言由宋明两代的中原官话和清代迁入的西南官话接触层叠而成。使用参照析层法,参照关中户县话(中原官话)和汉中留坝话(西南官话),可从洋县城关话中离析出中原官话层和西南官话层;参照移民史,可将中原官话层定位于宋明两代,西南官话层定位于清代。从洋县城关话的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占比看,语音上中原官话占比大于西南官话,词汇上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占比相当,这反映出语言接触融合中,词汇的融入速度快于语音的融入速度。  相似文献   

2.
收藏于韩日的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是一批内容为中朝边境贸易、体例同中有异的朝鲜民间汉语“会话类”教科书文献;在清代北京官话教材的大背景下,这批汉语会话书也是清代“北京官话”的口语教科书,并与同时代的日本和西人编写的汉语教科书共同构成了19世纪域外汉语北京官话教科书体系。因此,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为清代汉语官话、汉语方言、语言接触以及韩国汉语教育史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域外文献,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辽西方言属于东北官话,主要是由清代河北方言、山东方言交融渗透了本地方言并替代原有语言发展演变而成的,它的形成与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关内移民密不可分。通过将辽西方言语音特征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河北与山东移民对辽西方音形成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登、李世泽父子的《书文音义便考私编》《韵法横图》以及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真实地记录了明代中后期南京官话的语音面貌,这种官话语音系统包含21个声母、60个韵母、5个声调,其语音特色突出表现为疑母和微母的独立,泥母来母不混,区分尖音和团音,庄组字两分读t?和ts,山摄uon的独立,区分前后鼻音韵-n和-?,闭口韵m尾的消失等。有明一代至清代中后期,南京官话可能一直充当着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角色,在沟通汉语各地方言、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音撮要》是清代中后期通行于粤地的一部重要的正音读本,前修时彦皆认为考证《正音撮要》的语音性质对研究清代的“正音”观念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正音撮要》的音系基础是清代中后期的北京官话音,是读书音与口语音并用的语音系统,其在北京官话音这个主流音系中还夹杂着作者自身的广州方音。《正音撮要》虽不是一本纯粹的正音音系读本,但高氏以北京官话为参照标准构建《撮要》音系,可以肯定其音类框架与清代“正音”书的音类框架吻合。  相似文献   

6.
学界普遍认为《等韵精要》反映北方官话的语音特点,但就其音系构成上存在分歧,本文认为《等韵精要》大体反映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但也受贾氏存古意识、贾氏方言的影响。割裂贾氏存古意识、清代官话的实际面貌和贾氏方言影响来判断《精要》性质的作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7.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8.
山西方言“子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方言除南部二十七个县市属中原官话、北部广灵属冀鲁官话外,都属晋语区。在调查到的七十八个方言点看,晋语区的“子尾”与官话区的“子尾”是不同的。山西境内的官话与晋语周围的官话一样,都读尾,晋语读音多样,声母复杂,主要韵母多读,形成晋语一大特色。本文没有将晋语、官话分开论述,而是从地域角度将山西方言复杂多变的语音形式展示出来,将富有特色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作了重点分析,如:动词形容词重叠加“子尾”;述宾结构加“子尾”;形容词词中词尾附“子”,数量结构量词重叠加“子尾”;人名及排行加“子尾”;“子尾”的明显的贬义色彩;“子尾”表动作完成的语法意义以及“子尾”的变韵、变调等等。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言事实的归纳与分析,可以看出山西晋语对外有排斥性,对内复杂性中蕴育着一致性的特点,如:“子尾”的读音,尽管有多种读音,但主要韵母大多读。  相似文献   

9.
语言接触包涵方言接触.现代东北官话中有几类特殊的语音特征与冀鲁、胶辽官话一致而与普通话有别.同时,现代东北官话有部分异读字音,也存在于冀鲁、胶辽官话方言中.这不是偶然的一致:一方面是近代语言发展史上方言接触的结果;另一方面应属于历史源流链条上言语底层之表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或可以管窥东北官话同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关系之一斑,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对东北官话历史的影响,其直接表象当为人们熟知的近代“闯关东”,但又不尽然.  相似文献   

10.
方言与古代白话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本语言的角度看,白话小说是指以近代汉语口语创作的小说,更为确切地说,就是以宋元“通语”或明清“官话”等民族共同语编创的小说。所谓“通语”或“官话”,其本身即以某地区方言为基础、又融合多种方言而形成,因此,古代白话小说与方言之间,实际上存在天然的学术联系。若细  相似文献   

11.
朝峰片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作为“过渡地带”。东北官话语法、北京官话语法兼容并存其中,加之本地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与普通话比较虽差异较小,但朝峰片汉语方言语法也呈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殊词语的用法。在朝峰片汉语方言中。一些特殊词语如“从(逮/搁)”、“整(治)”、“拿”...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戏曲官话"正字"在粤东的流行持续而广泛。其中,正字戏、西秦戏"正字"的语音具有普遍的官话特点,也与闽南方言融合而产生了"在地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所指那坡官话是指在那坡县城通行的当地人学说的官话。文章论述了壮语对那坡官话的影响,它们分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  相似文献   

14.
湖南境内湘语-西南官话交界地带处所成分“在X”表持续与进行的用法呈现出多样特征,该特征是其由湘语型向西南官话型渐变的共时表现。“在X”在动词前发生了“处所成分>体标记(进行)”的演变、在动词后发生了“处所成分>体标记(持续>进行)>语气词”的演变。演变过程同时伴随语音弱化、意义虚化、主观性增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音韵阐微》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韵阐微》在继承历史音韵和确定清代汉语标准音等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一份考察近代汉语语音史和清初官话音的重要资料。本文对《音韵阐微》所坚守的传统语音模式和它所表达的实际语音现象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考察,通过对比,说明《音韵阐微》音系代表的是清初官话音而不是北京音也不是南京音。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讨论明清两代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历史发展作出简短的结论。一1.至少有三项证据可以表明,明代南方系官话方言客观存在。一是明人张位(隆庆二年进士)在他的《问奇集》“各地乡音”条中说:“...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分别是清中叶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典范著作,三部书中予词“给”和“与”的分布、替换反映了当时北方方言予词句的使用情况及演变轨迹。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给”对“与”的替换从北京经中原向江淮推移;予词各种用法的替换不是同步进行的;《红楼梦》具有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语言特征,《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仍属近代汉语的范畴。把共时异方言的特征词结合句式相比较的方法,可应用于语料甄别、版本鉴定、常用词替换、方言词汇语法语音的比较等领域,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朝峰片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作为"过渡地带",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兼容并存其中,加之本地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与普通话比,朝峰片汉语方言韵母的发音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ɑ,在朝峰片汉语方言中读为[調];二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o,在朝峰片汉语方...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语言,如罗常培、吕叔湘两先生所指出,总起来说是北方话,但又带着地方色彩。据笔者考察,《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突出地表现在书中有不少下江官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这里的下江官话,指扬州、南京一带的方言。据粗略统计,《红楼梦》里的扬州话、南京话有一百五十多例(频率不计)。下面摘取出一部分,就现代的扬州话、南京话加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别从声、韵、调三个方面介绍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方言音系的特点,同时阐明凤凰方言虽属西南官话,但与湘西州其他各县市西南官话的语音存在着一定差异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