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选取1960-2009年间9国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及改进的算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间的关系。实证结果不仅支持了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之间倒U型关系的存在,而且表明在一国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连续平滑转换机制,机制转换效应使经济变量以阈值为界从一个机制转为另一个机制;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阶段,当人均GDP达13208.48美元时,能源强度的拐点或将出现,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或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经济发展与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镇江市改变经济模式和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镇江市1998~2010年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为基础,利用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来进行拟合分析,从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的关系曲线中得出:1998~2010年间镇江市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并不呈倒U型关系,也不存在拐点,而是表现为三次曲线模型。此外,比较2010年镇江与江苏省及部分城市,并分析2010年镇江耗能行业比例情况后发现,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从产业调整、能源利用角度以及政府、企业管理等角度,提出了镇江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中国26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产业升级与工业污染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总体来看,三大区域的产业高度化指标与两大污染指标基本上存在倒U型的关系,东部地区转折点处的产业高度化指标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而且绝大多数城市尚未越过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回归结果还显示,环境治理因素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均GDP的增长也能显著降低工业污染排放;FDI整体上促进了工业污染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EKC曲线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形式。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不能以能源的过度使用为代价,制定合理的能源利用措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利用九龙江流域2005—2015年的经济社会数据和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定量研究九龙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与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并不一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口是影响九龙江水质氨氮浓度变化的社会经济重要因素,影响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变化的因素不仅限于所研究的经济指标;三个水质指标分别与人均GDP的EKC拟合曲线均未表现出典型EKC曲线倒U型的特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研究期间,随着九龙江流域经济发展,CODMn和TP恶化趋势得到控制或趋向改善,NH3-N还处在恶化阶段,并已经成为近年来流域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有效改善九龙江水环境质量,在加强现有工业污染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必须限制流域内新增高排放氨氮污染物企业的布局,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农村生活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6.
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人口总量、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且人口总量比GDP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从短期和长期来看,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的原因,短期内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长期中人口总量对经济增长具有外生性.  相似文献   

7.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0,(33):26-27
按照国际方法折算.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折合成标准油为21.46亿吨.人均消费能源1.61吨标准油。而2009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23.82亿吨标准油.根据中美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美国少2亿多吨标准油.人均消费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黑龙江省1980~2006年的GDP与能源消费数据,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即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是非能源依赖型的。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两者间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中的典型代表。而实证研究表明,现实特定的经济系统中的环境污染路径并不是确定的。EKC中环境污染水平随经济发展下降并不能自我实现,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双赢需要一定的政策规制。对环境规制的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对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无显著作用或正向作用,而人均GDP、工业发展水平、工业结构、K/L、FDI等则为环境管制下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L. Elbakidze  Y. H. Jin 《Risk analysis》2015,35(8):1520-1535
Using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data from 1980 to 2000, this study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on i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ac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mprovement. We find an inverse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various nationals acting as perpetrators i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acts and per capita income in their respective home countries. As per capita incomes increase from relatively low levels, frequencies of participation i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increase. However, at sufficiently higher levels of per capita income, further increase in per capita income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of participation i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Education improvement from elementary to secondar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on i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events, whereas further improvement from secondary to tertiary level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ticipation i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We also find that citizens of countries with greater opennes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lower degree of income inequality, greater economic freedom, larger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with tertiary education, and less religious prevalence participate in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events less frequently.  相似文献   

12.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较多,而以能源输入省与能源输出省为视角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我国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1986—2008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与短期而言,能源输入省和能源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着不同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各自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能源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传统FAGM(1,1)模型建模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Simpson公式改进的FAGM(1,1)模型。首先,基于分数阶累加生成算子和分数阶累减生成算子建立分数阶FAGM(1,1)模型。其次,利用Simpson积分公式对FAGM(1,1)模型的背景值进行改进,建立SFAGM(1,1)模型。进一步,应用遗传算法确定SFAGM(1,1)模型的最优阶数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以中国人均GDP为例,对比分析GM(1,1)模型、Simpson改进的GM(1,1)模型(SGM(1,1))、FAGM(1,1)模型、SFAGM(1,1)模型的模拟结果,并对"十三五"时期的人均GDP进行预测,其结果表明SFAGM(1,1)模型比GM(1,1)、SGM(1,1)、FAGM(1,1)在人均GDP的预测方面有更高的精度,"十三五"期间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0.64%,到2020年达到83146.97元,是2010年人均GDP的2.69倍,以2010年的人均GDP为基准,到2020年将能够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The standard gravity model predicts that trade flows increase in proportion to importer and exporter total income, regardless of how income is divided into income per capita and population. Bilateral trade data, however, show that trade grows strongly with income per capita and is largely unresponsive to population. I develop a general equilibrium Ricardian model of trade that allows the elasticity of trade with respect to income per capita and with respect to population to diverge. Goods are of various types, which differ in their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i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i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 estimate the model using bilateral trade data of 162 countries and compare it to a special case that delivers the gravity equation. The general model improves the restricted model's predictions regarding variations in trade due to size and income. I experiment with counterfactuals. A positive technology shock in China makes poor and rich countries better off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orse off.  相似文献   

15.
刘伟  张立元 《管理世界》2020,(1):8-24,M0004
本文以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测算为切入点,研究人均产出水平差异的成因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问题。本文依据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确定人力资本数量的"基准水平",推导得出人力资本质量测算公式。由此测算全球经济、7个经济区域、4个经济组织、73个经济体的人力资本质量及年均增长率,按照测算结果从总量和人均这两个层面对其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分析。本文发现,人力资本质量水平的跨国差异能够解释人均产出水平跨国差异的绝大部分,这两种差异将长期存在,即使高收入经济体之间也未显示出趋同的经验证据。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人力资本质量水平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其提升速率确已逐渐放缓。这一经济事实既决定了长期内中国仍将是发展中经济体,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本质量水平快速提升是中国经济实现潜在发展能力的关键,更是实现赶超目标的基础。而合乎数理逻辑、易于观测、在政策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好且空间较大的人力资本质量提升途径是消费产出比的扩大。本文预测,若将中国经济消费产出比在未来30年内平稳扩大至2017年美国经济的0.865,仅此就能确保中国最晚可于2027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同时,若能辅之以成熟度不断提高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将政府支出侧重于持续优化整个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基础研究,或将缩短中国成为发达经济体和领先经济体的时间进程。本文预测,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年均率额外再增加1%,2024年,中国就可跻身高收入经济体;2049年,人均产出水平接近5万美元,达到美国的54.7%。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对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但基于面板数据对此问题分区域的研究较少。本文在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使用中国30个省市区1997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卫生服务对不同区域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公共健康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全国、东部和中部的公共健康关系呈现倒U型的特征;具体而言:东部区域,曲线已达到拐点,中部区域,当人均GDP为3311元时,曲线达到拐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呈正向关关系,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只在中部地区显著正相关;全国、东部和中部区域人均医生数与人口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未呈现这一特性;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人口死亡率在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威胁。因此,制定差别化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服务政策等有利于提升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动态CGE模型,以化石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为对象,模拟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改革对经济发展、资源效率、碳排放及雾霾治理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能源补贴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能源消费强度;不同类型的能源补贴政策方案影响的差异性较大,化石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改善和碳排放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煤炭补贴能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极大促进产业总产出和经济增长,但会不利于环境改善,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人均资源盈余改善,降低污染物和雾霾排放增速;因此,必须注重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协调性和差异性,短期内以化石能源补贴为主,长期而言,应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补贴,更加有利于低碳转型和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