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首先通过一个简化的理论模型来说明货币政策传导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探讨了"价格之谜"产生的可能性,进而运用VAR模型分别从总量和行业层面分析了我国1997~2008年货币政策传导的价格效应。总量结果表明,利率政策的变化会产生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持续期大约在半年左右;行业层面结果显示,"价格之谜"现象在行业层面的反应程度更强、持续期更长,并根据现实数据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进一步支持了"价格之谜"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心—外围”模式的国际货币规则安排下,尤其是在2008年内生性金融危机和外生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下,中心发达国家频繁调整货币政策,必然会对全球产生溢出效应。基于此,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中心发达国家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实施及退出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溢出效应及其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心发达国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溢出效应保持一致,但该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中国GDP增速、中国物价的负向溢出效应在中短期更显著,而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更大,存在明显的长短期异质性;同时,在疫情时期,该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GDP增速、中国物价的负向溢出强于金融危机时期,而退出货币政策的正向溢出效应相对较弱,存在明显的冲击异质性。基于此,为有效防御外部输入性风险,提出坚持我国资本账户的渐进式开放路径、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心理预期的叠加作用、创新差异化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中心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负向溢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存量的增加及其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紧扣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3个条件:货币能否影响产出、货币与产出和物价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货币当局能否控制货币,系统地分析了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资产价格变化影响了货币和物价之间的稳定联系;资产价格影响了货币与产出之间的稳定联系;资产价格变化削弱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的能力。最后,本文提出了面对资产价格变化政府当局增强宏观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8年1季度至2011年2季度数据,通过施加短期约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关注了四类代表性的价格水平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主要研究结论表明:不同货币政策对价格波动的调控作用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其中,货币供给政策对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波动所体现的资产价格波动的调控和影响作用最显著;而利率政策则对能源和消费价格波动所体现的生产和消费领域的调控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产品价格超调假说,考察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理论上,货币政策冲击影响了农产品的投机性需求,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的基本观点:短期内,货币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经由需求渠道而非供给渠道,在货币冲击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并且波动的峰值超过了其新的均衡水平,即存在“超调”现象;但是,长期内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是中性的,农产品价格最终趋于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相同的均衡水平。货币政策应盯住农产品的长期价格水平,管控农产品的投机性需求,以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选用2006年11月至2017年7月的月度数据,采用TVP-VAR-SV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产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对中国产出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该溢出效应在不同滞后期和不同时点上具有较大差异,尤其当美国货币政策发生方向性变动时对中国产出增长的影响非常显著;不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人民币有效汇率和中美贸易差额在影响方向和程度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人民币有效汇率和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动反过来对中美利差和中国产出增长也存在着时变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资产价格和汇率会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也会对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变动作出响应.在考虑包含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央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出最优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可进一步构建出我国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或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结论表明,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首先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股价),其次应注重国内物价(通胀)和汇率,以及货币供给的增速,最后才是产出缺口.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实行利率政策为主导的货币政策机制;加强对资产价格的监控与管理,将资产价格的变化状况纳入到日常的管理体系中;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透明化是过去20年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制度选择,但近年来出现停滞的态势,因而需要检验这一制度选择的实际效果,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方向。测算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宏观经济波动综合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具有概率时变斜率系数与随机波动率的VAR模型(PTVP SV VAR)考察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发现,货币政策透明化显著地降低了中国综合宏观经济波动,这一效应没有随时间减弱,但在宏观经济的高波动时期有所下降。中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出发,可分离出货币供给量中的扩张和收缩趋势,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具体探悉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比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房地产价格作用更为明显,但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作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 SVAR模型,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不同趋势的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造成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抵消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我国产出水平和实际使用外资长期溢出趋向于0;长期恶化中国的贸易收支。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股价、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股价变化同方向,而利率变化与股价变化反方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虽然都能解释股价的变动,但其作用相对于股价本身来说显得微乎其微;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利率与股价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得出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股票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二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后者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黏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黏性包括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工资黏性的存在有助于价格黏性的形成,价格黏性是货币产出效应产生的微观原因.中国的产品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具有一些特质,因而价格黏性很强并且形成的微观原因很特殊.极强的价格粘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在第二环节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为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中国将来不宜采取单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宜采取以利率为操作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8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数据,将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纳入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中,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冲击的强度和时效。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中期为负,短期和长期为正;利率在短期和中期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负,但在中期的调控效果比较显著;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短期和中期为正,长期为负;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比利率的影响更显著一些。提出央行可以将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控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供给,同时增加货币政策决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分析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股价指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价指数对市场利率及货币供应量M0、M1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则十分有限。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整股价的能力,但可以培育运用货币政策影响股价的能力,并密切关注股票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括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产出缺口、利率、汇率、房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在内的7变量VAR模型,通过脉冲反应函数和5-差分解发现:通货膨胀率对自身以外的其余变量的冲击均存在一定时滞,中国通货膨胀率受M<,2>的累计影响较大,但滞后期较长;房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明显大于股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后得出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可能在于近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过多货币供应量冲击带来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RCEP的核心成员,其货币政策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外溢性。以MFD框架为指引,基于RCEP成员1998—2020年季度数据,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RCEP成员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扩张对RCEP成员的产出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且贸易联系越紧密拉动作用越大;对RCEP成员的物价水平、利率和汇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对不同贸易依存度成员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短期溢出效应来看,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高贸易依存度成员的宏观经济和低贸易依存度成员的金融市场影响更大。由此,中国在RCEP应更好地发挥系统重要性国家的作用,通过促进区域更高水平的合作来实现RCEP成员高质量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