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资产价格和汇率会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也会对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变动作出响应.在考虑包含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央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出最优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可进一步构建出我国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或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结论表明,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首先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股价),其次应注重国内物价(通胀)和汇率,以及货币供给的增速,最后才是产出缺口.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实行利率政策为主导的货币政策机制;加强对资产价格的监控与管理,将资产价格的变化状况纳入到日常的管理体系中;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于考虑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着重从实证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就通胀与资本市场之间关系这一论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更广泛的说,是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引发是否应该将资产价格变动纳入货币政策考虑范畴的讨论;(2)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用VAR模型,对通胀、产出、利率、货币供应量、大宗商品指数、股价等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月晓 《南都学坛》2011,31(6):122-124
货币供给变化如何通过资产组合效应对金融资产价格发生影响,历来是金融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货币数量发生变化后,股票价格如何变化,深刻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实体经济中的实际经济行为。货币数量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两条途径:直接途径和通过实体经济部门发生作用的间接途径。货币变化对股票价格影响是应时、应地而变化的,并无定势,不同经济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表现。在货币变化没有引起通货膨胀变化或通货膨胀变动预期,其他资产在无通货膨胀变化和变动预期下是一种稳定的基准资产情况下,如果股票与货币之间关系是替代性的,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为互补关系,那么货币数量变化将引起股票价格的反向变化,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除此之外,货币数量变化引起的股票价格变动则是不定的,它取决于货币、股票和其他资产相互之间的替代性,以及原股票价格和投资者持有财富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二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后者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黏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黏性包括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工资黏性的存在有助于价格黏性的形成,价格黏性是货币产出效应产生的微观原因.中国的产品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具有一些特质,因而价格黏性很强并且形成的微观原因很特殊.极强的价格粘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在第二环节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为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货币经济学中关于物价水平决定的理论包括货币观点和财政观点。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财政当局(政府)、民间部门之间的行为博弈共同决定了均衡物价水平路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组合协调搭配关系可以归结为:积极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积极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1990年之后中国货币政策属于被动型货币政策规则,财政政策类型属于李嘉图类型。中国均衡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通货膨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财政当局在利用增税方式来平衡债务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力。未来中国可以从渐进导入以利率为主要操作工具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和财政政策债务目标框架、设立财政政策委员会等方面构建保证物价稳定的基本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统计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1990-2011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高于货币供给合理区间,货币政策会有效推动产出,同时会牺牲物价的稳定;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低于货币供给合理区间,会导致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总体研究结论是:我国货币供给的GDP产出呈现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表明伴随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经济货币化程度日益加深,依靠货币供给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不能走单纯投资驱动的老路.  相似文献   

7.
运用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定量描述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形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凯恩斯风险外溢视角,探讨了开放型大国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回应。在对四种可选择货币规则比较后发现:相对于基准规则,其它三种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了反应的货币规则都提升了社会福利效应,而对国内外两种资产价格波动都进行反应的混合型货币规则更是带来了社会福利损失更小化。因此,在一个两国风险外溢框架下,开放型大国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不但应该对国内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也应该对国外的资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或产出到底有没有关系以及其关系如何,西方理论界一直都存在争论.对凯恩斯以来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理论即货币产出相关论进行综述凯恩斯等认为经济是不稳定的,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便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义通过粘性工资和价格等理论得出货币政策能稳定总产出和就业的结论;新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等流派也肯定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得出应重视预期,注重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等启示与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股价、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股价变化同方向,而利率变化与股价变化反方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虽然都能解释股价的变动,但其作用相对于股价本身来说显得微乎其微;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利率与股价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得出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股票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所带来“存款搬家”、银行业改革、货币基金崛起等现象正在改变着金融市场格局,也逐步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从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的机理出发,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效率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公众投资性动机,增加货币需求;二是互联网金融间接拓宽了货币供给渠道,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可预测性与相关性;三是互联网金融干扰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VAR模型,分别以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向量自回归分解法检验中国同业拆借利率、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解释能力,及利率变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都具有贡献度,且利率的变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比货币量对其的影响更快也更多。货币供应量、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的重要课题。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表示的行为方程在中国基本成立的实际,构建了引入经济开放度的IS-LM-BP模型,并利用1985—2007年度数据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第一,在目前不完全对外开放下,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具有非中性特征;第二,通过我国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M0、M1、M2)与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增长率交叉项负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中随经济开放度增加、降低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结论;第三,通过我国货币供应量M1、M2与经济开放度和物价上涨率交叉项正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中随经济开放度增加、降低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执行效果,基于CRS和VRS方法,以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分析的输入指标,以GDP、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输出指标,对我国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是存在区域效应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主要体现在政策效率的不同上,东部地区的货币政策效率高于其他地区,且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并且就全国而言,货币政策有效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价格波动的金融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马铃薯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来研究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国际能源价格、汇率变动和国际热钱规模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五种金融化因素都对马铃薯价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马铃薯金融化现象逐渐显现;短期内货币流动性和国际热钱规模冲击对马铃薯价格形成较大的正影响,而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对马铃薯价格产生较大负影响,汇率变动对马铃薯价格产生较小负影响,中期、长期里国际热钱规模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突变;在马铃薯价格波动的三个周期里,货币流动性、汇率变动和国际热钱规模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较稳定,而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和国际能源价格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表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分析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股价指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价指数对市场利率及货币供应量M0、M1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则十分有限。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整股价的能力,但可以培育运用货币政策影响股价的能力,并密切关注股票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9.
近代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揭示出了现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货币的资产价值角度,通过对货币价值特性的分析,给出了货币的一般性约束定义,揭示了货币的资产属性,以及货币的定价机制。提出了最优货币的概念,探讨了最优货币价值约束条件,研究了在最优货币价值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货币增量约束问题,阐明了货币资产价值的变动是经济运行中资产价格变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导致市场价格震荡和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的根源,为货币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最优货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