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仲裁的司法监督制度是仲裁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体系中最为有效的监督途径。而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的功能,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仲裁裁决司法审查范围过于宽泛,导致与程序监督模式相悖。因此须重新界定仲裁裁决的审查的范围,这不仅满足了仲裁公正性和终局性的要求,更符合仲裁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力运行潜在着扩张性和腐蚀性,直接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影响,必须对其实施监督制约,使之在法定范围内行使,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司法监督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一般民主监督通过诉权为中介转化而成的国家审判监督,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和救济性作用,是其他任何监督主体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现代化在农村正遭遇着种种困境,这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实现农村的司法现代化,一方面要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认真彻底的反思,肃清沿袭至今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则应从制度上保障司法的公正性,在司法领域树立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4.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是司法现代化在农村仍然遭遇着种种困境,这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实现农村的司法现代化,一方面要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认真彻底的反思,肃清沿袭至今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则应从制度上保障司法的公正性,在司法领域树立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媒介权力与司法监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媒介因其传播的工具性资本而拥有一种软权力得以与其他社会权力相抗衡。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党政喉舌和舆论工具,带有更大的权力效力,从而能够对司法进行有效监督。媒介利用掌握的传播"话语权",并通过"议程设置"、"把关人"等运行机制,对权力对象的活动实行监控。媒介权力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合理的监督有助于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及透明度;而监控不当与超载越权则会影响司法公正。我们应该保证司法和媒介在体制上的独立,以实现媒介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我国司法理念的构建必须理清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包括:司法定位的社会性和权利性,司法立场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司法过程的程序性和经济性,司法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为涉外仲裁司法监督体制构建的国内和涉外仲裁司法监督双重标准无论是在立法理念上还是在制度设计上,既与国内仲裁不同又与国际上的做法存在差异。涉外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处理一国法院与涉外仲裁的关系问题。对涉外仲裁性质以及价值理念的不同取舍直接决定了一国在设置涉外仲裁司法监督体制时的立场。仲裁立法始终在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提高法律的效率这一对矛盾之间寻求平衡点,必须树立将公正和效率的协调实现作为涉外仲裁终极价值目标的价值理念才能从全局整体把握我国涉外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建设的方向。我国涉外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在思路上应坚持维护当事人意思自治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多借鉴国际经验,以促进仲裁发展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是体现法律公平和正义的标志,也是WTO规则的基本要求。司法公正必须以程序公正为本位,排除制约公正的障碍性因素。司法审查程序的正当性、法院审判程序的公正性,以及法律方法与赔偿程序的公正性,都是司法程序公正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使我国的司法公正与WTO规则相一致,司法活动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司法鉴定制度必须改革,回避制度必须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司法的形式性与公正性是可以作精确区分的两个概念。司法的形式性是规范问题,司法的公正性是价值问题。司法的形式性要求司法与实在法律的价值基础及政策相分离,并且要求司法权的独立性。司法的形式性是保障实在法律的普遍实现,从而保障自由与正义的普遍实现的必要条件。中国司法的真正问题乃是司法的形式性的缺失。鉴于中国一向缺乏形式法传统,维护司法的形式性应当是中国当前的司法体系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法院的司法审查能够确保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实体及程序公正。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本质上是公证权与司法权共同作用的场域,如何定位两种权力的关系,对公证债权文书司法审查的依据、范围、规则的确定均有重要影响。在司法审查的法理依据方面,公证权的公权性、软弱性及公正性分别决定了公证债权文书需要司法权的约束、保障及监督;在司法审查的范围方面,执行证书不应纳入司法审查范围而基础法律关系应当纳入;在司法审查的规则方面,法院应当遵循被动审查为原则、主动审查为例外,只做必要的程序审查,促进赋强公证发展等三项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1.
从行政自由栽量权的一般理论着手,对包括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点、分类及其失控问题和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监督的方式、意义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提出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的合理运作,构筑我国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监督的综合网络。其中,通过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监督的若干构想,分层次、选不同的角度,针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侧重点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抽象行政行为是国家实施行政权、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它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需要对其加强监督制约。司法审查固有的公正性与正义性,较之其他监督有更多的优势,而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目前仅停留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间接审查”上,在“直接审查”上却是缺位的。从国外相关经验来看,司法审查更应重点放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直接审查”上。应借鉴这一经验,从管辖法院及审查范围、具体诉讼程序及违法抽象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等角度来完善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司法理念的构建必须理清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包括:司法定位的社会性和权利性,司法立场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司法过程的程序性和经济性,司法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对仲裁的司法监督是现代各国的通例。但依何标准对仲裁实施监督,各国的法律规定及法院的态度又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理论界对仲裁的监督问题众说纷纭,各地法院对仲裁的监督标准也不尽一致。本文认为,对仲裁的监督应限于审查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程序因素,并以适度监督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司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司法权的正确行使,对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司法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只有对司法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保证司法权的正确行使和实现司法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开创者,列宁十分重视对司法机关司法活动的领导和监督,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司法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颇具社会主义特色的司法监督理论学说和制度。在列宁的司法监督思想体系中,既包括来自于司法机关外部的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也包括司法体系之内检察机关和法院之间的相互监督。列宁的司法监督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司法监督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经典的理论本源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带来的司法权力扩增,司法权的监督成为重点。当前,司法责任制带有结果主义导向误区,传统监督机制功能日趋虚化。大数据则为司法权的监督提供了新路径,体现为基于数据采集的实时监督机制,基于数据画像的业绩考核机制,基于知识图谱的证据审查机制以及基于法律推理的偏离度预警机制。大数据司法监督具有全景式监督、预防性监督及算法监督的特征。同时,要注意大数据司法监督中的数据风险和算法风险,防止“监督”演化为“监控”,防范大数据对司法裁判权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的不力很大程度是因为宪法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和缺乏可操作性。要使宪法监督真正获得实现,必须走宪法监督司法化道路。另一方面,宪法监督中司法权运用问题的研究亟待加强。因此对宪法监督司法化中司法理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美国在这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针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丰富了司法改革的理论内涵。在人民司法领域形成了"人民司法观",从司法权的根本属性、行使目的,以及运行效果方面充分诠释了人民司法的核心要义;在公正司法领域形成了"公正司法观",通过彰显司法中的公平正义、监督制约等价值,树立了司法权威,获得人民对司法的认同;在司法治理领域形成了"司法治理观",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司法的定分止争功能,以司法公信力建设为引领提高司法治理的有效性,使司法的保障功能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以满足新时期人民对司法的需求;在司法监督领域形成了"司法监督观",创新提出了新型司法权制约监督的理论,以党内监督为核心,实现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创制了多种监督司法的手段实现监督司法的目的;在司法职业领域形成了"司法职业观",从司法职业队伍建设、领导干部的职业能力、司法品德等方面入手,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通过对五种司法观的创制与凝练,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建设公正权威高效司法制度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观是建立在我国长期司法改革实践基础之上的,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司法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相关制度机制,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观是推动我国司法改革纵深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法与道德的关系,阐述在司法实践中道德与法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以及道德对司法活动的影响,提出我国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司法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95年实施《仲裁法》以后,在仲裁的司法监督方面形成了以国内仲裁国际仲裁双轨制、实体监督程序监督相结合等监督方式并存为特点的仲裁司法监督机制。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我国应重塑仲裁司法监督的理念,调整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处理好各种仲裁司法监督方式的关系,以促进仲裁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