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足会引发商业银行挤兑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商业银行破产。流动性过剩则意味着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维持必要流动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的说明,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取代了过去的流动性不足,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广为受到关注的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首先,简述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其次,重点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指出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当前我国的货币机制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微观、宏观层面和金融监管当局角度提出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国流动性过剩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管理层等多方高度重视.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工作,为此,我们着重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动性过剩集中在银行体系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两个层面.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累积的巨额存量货币的流动性增强,而信用货币派生能力的提高和境外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现象.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应着力于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中期需要调整汇率政策,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长期来看,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选择超额准备金、银行存贷差、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和货币供给为指标,从量化的角度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其对商业银行本身和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从经济运行的宏观角度、商业银行和居民的微观角度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传统风险之一,尤其在当前,随着各家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将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视野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需拓展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完善其流动性监管体系,加强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为基础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 ,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决策程序的各环节发展不平衡、流动性风险管理范围欠全面。因此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特点与环境基础 ,完全可以构建流动性风险管理决策程序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期通过这种重量级的货币政策来收缩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从而有效地控制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最终政策效应,有赖于通过银行体系内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而达成.然而,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身充满着诸多相互作用的变量和相应的行为选择.本文就这一问题出发,深入地解析了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而起作用的内在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最终表现.本文首先针对国内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流动性分析指标并构建流动性风险预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概述近几年来国内银行所面临流动性风险的相对程度和变动趋势,指出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 ,它是国家调控的有力杠杆 ,同时 ,利率作为金融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的改革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从流动性需求方面和流动性来源方面分析了市场利率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提出了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衍生工具对冲等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个管理原则中,流动性居于首位,被视为商业银行经营的生命线。而近年来,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加剧和监管当局对流动性监管的加强,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常会出现流动性紧张。为此,论文考察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因素分为内、外部因素,进而选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季度财务数据与部分外部经济数据,按银行规模分类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据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未来商业银行将面临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的双重过剩危机,双过剩的二律背反将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众多考验。银行只有积极、主动地转变自身业务经营模式,调整资产负债规模,开发有竞争力的金融创新产品,才能在金融全面开放的进程中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我国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流动性问题的现状,并分析了中央银行针对流动性过剩采取的各种调控政策及其实施的效果.然后分析了央行货币政策无效的原因,即三元悖论.最后根据三元悖论的原理提出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4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样本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手段,实证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互为因果关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最强而且持续时间长;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最小,但是短期冲击大;中央银行买卖国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而言也较小,但持续较长。中央银行应该根据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影响的不同特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银行的经营目的应当是盈利性而不是效益性。我国商业银行应深化改革,实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高杠杆是金融风险衍生的根源,维护金融安全已经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近年来基于调节资产流动性而进行的资产转让和贷款类信托理财业务的规模正逐渐扩大,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资产流动性大小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出售资产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冲击承受能力,资产流动性的提升会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另一方面,资产流动性的提升会激励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增持行为,导致新的流动性风险聚集。将金融去杠杆引入分析框架,基于存款保险制度视角构建了资产流动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考察带有金融去杠杆强度的商业银行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对贷款出售折价率的偏导数,研究去杠杆背景下资产流动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探讨了宏观经济因子冲击导致的流动性挤兑问题.通过运用KMV模型计算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违约率的变化,进而量化商业银行违约率与活期存款流失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了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体系存在较为明显的流动性期限错配现象,一些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短期流动性压力.我国银行业按《巴塞尔协议Ⅲ》口径统计的高流动性资产储备充裕,因此,银行业应对流动性挤兑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及随之而来的外汇占款、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企业与政府储蓄,以及国际投机性资本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上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对商业银行、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造成深远影响,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在于决策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理论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的虚拟资本性质使之成为吸纳流动性过剩的重要载体,流动性过剩也是房价过快上涨、房市波动的重要力量.流动性过剩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诠释和测度,通过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其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途径和潜藏风险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流动性过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宏观经济的常态.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应从抑制流动性转向如何有效利用过剩的流动性,以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为契机,加速股市扩容,保障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不仅符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导方向,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