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针对现有文献的缺陷,尝试着利用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包含零售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均衡,研究了需求风险和汇率风险如何在供应链中传导,并分别讨论了它们对供应链节点企业期望业绩与业绩方差的影响,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担问题。结果表明,(1)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期望业绩随市场需求波动和汇率变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业绩方差随市场需求波动和汇率变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的相对风险分担(用零售商利润方差与制造商利润方差之比度量)随市场需求函数斜率的增加(零售商(对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活性降低)而增加,而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相对风险分担(用供应商利润方差与制造商利润方差之比度量)随供应商边际成本函数斜率的增加(供应商(对制造商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活性降低)而增加。这些结果从理论上表明,一方面需求风险和汇率风险可以通过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供应链中传导,另一方面供应链中的风险传导受"牛鞭效应"和节点企业利润边际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包含国外零售商、国内零售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博弈模型,其中制造商面临着进出口双边汇率风险。通过模型均衡,研究了双边汇率波动性及其相关性结构对供应链节点企业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的影响(传导机理和结果)。结果表明:当进出口汇率波动负相关时,随着进(出)口汇率波动性程度的增加,(1)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制造商对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制造商期望业绩均增加;(2)制造商对国内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国内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均先降低后增加,风险传导呈现出U-型特征;当进出口汇率波动正相关时,随着进(出)口汇率波动性程度的增加,(3)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制造商对供应商和国外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制造商期望业绩均先降低后增加,此时风险传导也呈现出U-型特征;(4)制造商对国内零售商的均衡批发价方差,国内零售商运作变量的波动性、期望业绩和业绩方差均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和联盟策略下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考虑到产品需求和废旧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特性,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三种情形下,分别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与不联盟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获得了六个博弈模型下的均衡解,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下产品定价、废旧产品的最优回收价格和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期望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的情形下,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能够缓解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而在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的情形下,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负相关;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有利,而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不利;制造商和零售商权力结构不对等时最优价格决策之间的关系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有关;供应链期望收益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下最大,制造商期望收益在制造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零售商期望收益在零售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  相似文献   

4.
双渠道模式加剧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渠道冲突,而整体利润与个体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了供应链的“囚徒困境”。考虑到消费者的渠道偏好以及厂商风险偏好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运用收益流风险构造多阶段供应链效用函数,比较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四种竞合策略组合对其利润以及效用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制造商与零售商在收益流风险视角下对竞合策略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供应链的利润与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呈U型关系,消费者对渠道不敏感时,供应链利润达到最低水平;比较四种策略选择发现,集中决策情境下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而出于自利动机,制造商与零售商会选择单独定价作为占优策略,导致分散决策成为供应链“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解;从收益流风险视角发现,供应链的效用水平与厂商的风险偏好态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动态序贯的策略选择能够有效阻止决策者的短视行为,多期的策略选择中双方合作集中决策为供应链最优的均衡策略。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制造商提高线上渠道服务水平、零售商搭建与制造商的合作模式、政府健全外部市场信用评级制度,从收益流风险视角考量供应链管理的长期效用水平,以期为提高供应链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6.
舒彤  曾佳茜  陈收  兰舒琳 《管理评论》2021,33(12):303-315
本文构建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基于零售商销售努力和不同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情形,研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并分析了销售努力效应和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销售努力均有利于降低批发价,提高需求量和废旧品回收率;不同主体社会责任行为均有利于刺激供应链的需求、提高销售努力水平和回收率.与无CSR模型相比,制造商或零售商承担社会责任时,自身经济利润有损失,但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利润会增加,最终供应链整体利润和社会效用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为背景,建立了绿色技术研发的绿色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比较了集中和分散决策下的微分博弈均衡解。最后,通过动态批发价机制对绿色供应链成员进行合作协调,并采用数值仿真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说明。研究发现:1)与分散决策相比,集中决策下绿色技术水平和绿色渠道总利润较高;2)当协调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时,动态批发价机制能够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行为,并且在该种模式下,绿色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度以及商品的价格均达到了集中决策下的情形;3)在动态批发价机制下,随着绿色投资成本系数的增加或价格敏感度的增加或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下降,绿色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度、商品价格、零售商的利润以及绿色渠道总利润是下降的,而商品批发价和制造商的利润则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考虑一个风险中性制造商和一个风险规避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需求随机且受销售价格的影响。在销售季节之前,零售商对需求进行预测,获取需求信号;制造商对生产进行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基于零售商的不同信息共享策略及制造商的投资策略,考虑四种不同策略模型,分别得到最优零售价、批发价(及投资水平),并分析需求预测精确度对供应链成员决策和效用的影响。通过四种模型效用的对比分析,探讨制造商的投资策略以及零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对零售商信息共享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共享需求信息对于制造商总是有益的,且制造商总是愿意采取成本削减策略;只有当制造商采取成本削减策略,且其投资成本系数较低时,共享需求信息对零售商才有益。最后,得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数量(订货量)内生化的情形下,同时实现其质量和数量的协调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进一步,在产品低质量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情形下,制造商将面临着产品责任(表征制造商对消费者产品伤害的补偿),从而导致"产品责任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这一问题。最后,如果核心企业具有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偏好,则这种CSR偏好又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质量-数量协调?针对这三个问题,首先,利用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运作博弈模型;其次考察了制造商产品责任、CSR偏好程度和质量改进效率对其产品质量决策、批发价合同和相应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供应链质量-数量协调问题。结果表明:(1)产品责任不影响产品质量、订货量、供应链节点企业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制造商批发价随产品责任的增加而增加;(2)随着CSR偏好程度的增加,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随之增加,而制造商经济利润随之减小;(3)质量改进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产品质量、订货量、零售商经济利润、供应链系统经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4)一个由数量折扣契约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契约共同构成的协调机制,可以有效的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其中,产品责任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增加和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的减小,而CSR偏好程度的增加将促使数量折扣契约中产品批发价的减小,但不影响质量改进成本分担比例。  相似文献   

10.
将政府竞争政策与技术创新因素引入到两级多晶硅供应链博弈模型中,研究不同情形下政府竞争奖励与技术创新努力水平对于各级制造商最优利润的影响。构建关于硅片批发价与光伏系统销售量的利润博弈模型,求得了各级制造商的最优利润函数,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竞争与协调两种情形下竞争政策与技术创新因素对于各级制造商最优与整体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1)政府竞争政策有利于增加制造商的利润;(2)技术创新努力水平的升高可以较快的增加制造商的利润;(3)与竞争情形相比,协调情形下各制造商的利润及整个供应链总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合作广告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决策及绩效的影响。在此供应链中,上游制造商决定产品批发价格及地方性广告费用分担比例,下游零售商决定地方性广告费用的投入及产品售价。运用斯坦伯格博弈模型研究了不确定性对上下游定价和广告投入决策的影响,分析比较了有信息共享和无信息共享两种情况下供应链各成员及供应链利润。结果表明,对零售商而言,其广告水平,产品售价,及期望利润都随着广告效应的增大而增加;对制造商而言,当广告费用分担率较大时,较强的广告效应会导致零售商对广告的过度投入,从而损害制造商的利润。给定制造商广告分担率,信息共享可以提高制造商期望利润,却减少了零售商期望利润,并可能减少供应链的总体利润。给定批发价格的情况下,信息共享会提高制造商及供应链期望利润,而对零售商来讲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一主导制造商(再制造商)和一"嫉妒/自豪"公平关切行为的零售商(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成员动态均衡策略。利用伊藤过程,刻画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化过程。基于利润结构,给出了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目标泛函。基于零售商的"嫉妒/自豪"型模式,构建了零售商的期望效用目标泛函,进而建立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利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给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应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组。通过求解该偏微分方程组,获得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值函数,据此得到了制造商的动态均衡批发价格策略以及零售商的动态均衡销售价格与回收投入努力策略。为了掌握废旧品回收率的统计特征,揭示了废旧品回收率的随机演进性质。结合算例,研究了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对成员均衡策略以及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制造商的均衡批发价格越低,进而导致其最优值函数将减少。与制造商不同,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将增加其最优值函数。另外,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越高,系统回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在碳交易机制下,将交叉持股战略引入到制造商减排决策中,研究供应链企业的减排和定价问题。构建了供应链企业集中决策下的决策模型和交叉持股前后制造商与零售商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企业最优决策和绩效,并以数值算例演示了交叉持股和碳交易价格对企业决策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与零售商交叉持股能够改变碳交易价格对制造商减排量的影响,使得制造商的单位产品减排量一定提高,市场需求提高,在一定条件下批发价和零售价降低;当交叉持股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交叉持股能同时增加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并使供应链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14.
在制造商的资金收益率大于零售商资金收益率的情况下,以报童模型为基础,研究了资金收益对回购契约的影响.系统预期利润变为与批发价相关,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了满足零售商参与约束、同时使系统和制造商预期利润取得最大值的契约参数.与不考虑资金收益情况下的供应链协调不同的是:订货批量大于相应批发价下不考虑零售商参与约束的最优订货批量;若零售商的保留利润一定,则回购价增大;回购价可以大于批发价,批发价可以小于制造商的边际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曾辰  叶胥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8):206-217
本文针对由产能约束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考虑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异质性偏好,以及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研究品牌制造商最优合同设计与零售商定价策略,考察产能约束与不对称信息对产品定价和供应双方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产能约束的品牌制造商有三种合同策略,即低价合同、固定价格合同以及高价合同等三种合同,在低价合同下品牌制造商可以充分利用其产能约束,而在后两种合同下产品有可能滞销;不对称信息会导致"批发价格+一次性转移支付"合同不能完美协调供应链。当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谈判时,若二者在高价合同下进行合作,则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成信息共享谈判,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6.
在需求随机且允许延迟支付的情况下,如果零售商的销售款不足以清偿应支付给制造商的货款,制造商将承担一定的回款风险。对此,以报童模型为基础,针对短生命周期产品建立了延迟支付下的批发价契约模型。分析表明,如果需求分布是IGFR,那么对于一定的批发价,零售商有确定的最优订货批量。制造商的预期利润是批发价的递增函数。制造商根据零售商至少应获得的预期利润来确定批发价。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能够实现协调,但这是一种系统利润分配缺乏柔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制造商和线上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退货行为以及产品退货会给企业造成退货损失,且线上零售商退货损失为其私有信息,研究不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定价、O2O渠道策略以及合同设计问题,分析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的可行条件及其对供应双方最优决策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考察不对称信息对各个企业、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存在可行条件,取决于退货损失的大小;当线上零售商引入O2O渠道时,制造商和供应链系统的期望利润水平均能得到有效提升;O2O渠道策略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但到体验店体验产品的消费者不一定能够得到更高的消费者剩余;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则线上零售商会选择信息共享谈判与制造商共享其私有信息,进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