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中山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终身,其思想和实践影响全国,山东亦在其列.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为山东输入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以后的山东历次革命都曾得到孙中山的指导与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其在视察山东期间振兴实业的呼吁.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则源于“山东问题”的困境和对全盘西化的忧虑.针对孙中山民主革命历程的这一区域化解读,有助于完整把握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南北议和谢冰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运动。但由于革命者自身的弱点和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致使这场革命虽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的根本目的并未达到。本文拟从孙中山与南...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在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之一。孙中山大半辈子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百折不回地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奋斗。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仍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但反袁斗争、“护法”运动都因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提不出新的战斗思想武器而一再失败。“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找到了新的救国道路和真正的革命盟友,从而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孙中山诞生前不久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中国大地的一场农民反封建及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革命运动。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自幼深受太平天国事业的影响。在他一生投身并领导革命运动过程中,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太平天国的革命传统,而且极为重视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经常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斗争的实际需要,及时探讨、总结太平天国的经验与教训,借以宣传、组织群众,推动和鼓舞人们为实现革命的目标而奋斗。探讨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研究与认识,可以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孙逸仙》一书是章士钊在邹容的激励下编译的一部孙中山早期革命斗争史。该书1903年出版后,风行天下,成为鼓吹革命之有力著述,其影响堪与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相比驾。特别是在宣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和政治主张,提高其在革命知识界的声誉,确立其在当时及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袖地位方面,该书起到了当时其他著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孙中山最具有革命代表性的先进思想。它集中地反映和体现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权问题——这个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上的革命要求和主张,即以武装革命,椎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宪政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重现“历史真实”———评段云章《孙文与日本史事编年》姜义华(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200433)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是近年来孙中山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在中国与日本已经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如赵金钰的《日本浪人与辛亥革命》、俞辛的《孙文的革命运动与...  相似文献   

9.
亚洲复兴是孙中山主张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反帝反殖,争取独立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特点是:把中国革命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对亚洲各国的革命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0.
研究孙中山思想的几点体察──纪念孙中山诞生130周年马树礼孙中山(1866-1925)是近代中国革命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当今唯一为台湾、大陆和海外各地的中国人共同尊敬的一位伟人。有关孙先生思想事业的研究,不但在台海两岸的学术界有很深的根源和成绩,即在国...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一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在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多年中,即二十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革命的言论。孙中山为何如此重视社会革命?他对实行社会革命有何设想?其理论价值如何?本文试图作一初步剖析。十九世纪末,孙中山伦敦脱险后,便暂时逗留欧洲,认真考察各国政治。两年之中,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干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上,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①他以敏锐的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与澳门的关系:其一,澳门是孙中山安置家人和从事革命活动,进行救国斗争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基地;其一,澳门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对孙中山革命思想和近代化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廖仲恺传略     
廖仲恺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他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完成中国国民党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事业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革命活动,是和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侨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出于身处异城,寄人篱下,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与迫害,投诉无门,因而更加迫切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独立富强,使他们的正当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在爱国爱乡之情的驱使下,华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华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华侨乃革命之母”——这是孙中山对于华侨参加辛亥革命全过程的总结,同时也是孙中山对于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是两湖地区在同一年内相继成立的两个比较正规的革命团体,因而具有可比性。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同异之点,对于正确认识、评价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两个革命团体均具有比较明确的革命纲领;自成立之日起便将武装起义提上了议事日程;两团体密切合作,彼此协同动作,并且已将两湖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联成一体,他们均已成为孙中山在国内较早的朋友和同志,因而具有许多相同之点。但是,两个革命团体设立的组织机构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在会内外联络的方式不同,两个革命团体的归宿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作“孙文学说”,阐“行易知难”主旨,恰恰在杜威来华,胡适到上海恭迎之际,因此,孙中山乘便就“行易知难”学说分别与杜威、胡适师徒商讨。杜、胡各自从自己的哲学立场对其进行了评说。本文试析他们的不同观点。一、“行易知难”说的提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民主派迅速发生了分裂。其中右派势力采取了与反革命相妥协的方针,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建国计划,许多革命党人脱离了革命,反袁世凯斗争终告失败。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建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革命党人在思想上深受中国几千年来的“知之非艰,行之惟…  相似文献   

17.
谭延阁和孙中山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曲折变化、相互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阁作为争取对象。谭延阁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政治上日益倾向孙中山,服膺三民主义,因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时期,走上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何一民关键词:孙中山铁路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毕生致力于革命,而且还对中国发展现代化经济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交通,特别是对铁路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和措施,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是孙中山的两大革命业绩。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和进一步颂扬孙中山伟大革命业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是发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为恢复辛亥革命时制定的《临时约法》和建立共和国而进行了艰苦斗争。护法运动从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旗帜起,至1922年8月陈炯明叛变,使护法运动最后失败止,前后两次,历时五年多。研究这段历史,对于深入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总结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