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二十六种教学原则、方法进行常数统计和对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先秦秦汉、宋元和隋唐、明清时期,古代教育明显呈现出两起两落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此课题按照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历史学业务素质、教师教育教学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课程 ,建立起一套新的课程体系 ,制订了新的教学方案。1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了历史学的课程内容及知识结构。我们打破了现行课程基本上按照朝代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按章节叙述的细碎、死板的模式 ,建立起以王朝兴衰和专史叙述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如 ,把中国古代史分成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六大部分 ,每部分按照王朝兴衰、政治制度、经济、民族与民族关系、文化、中外关系六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散文流派源远流长,其发展与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相始终。它的演化大体可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三个时期,经历了由早期初成阶段到开始成熟阶段,再到完全成熟阶段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判例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古代中国判例的发展可划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时期。判例对补充和完善成文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封建专制集权、成文法和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古代中国判例并未最终形成为判例法。  相似文献   

5.
简论中国古代家国关系与科举文化孙仁宏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始于隋唐,衰于明清。它随着中国封建家国一体关系的稳固而兴盛.而随着封建家国关系的松弛、动摇走向衰亡。笔者在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科举文化时,曾将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关系形成、发展和它的特点和科举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涉海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类型, 从六朝至明清时期均有诸多相关作品。根据小说中海洋叙事元素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先秦至两汉时期为孕育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发轫期,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期,明清时期为成熟期。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海洋书写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经历了从想象之辞到可信知识,从神话到传说到纪实到自觉文学虚构的叙事流变。  相似文献   

7.
瓦舍勾栏的创设与宋杂剧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六朝隋唐的古代戏剧,是在北宋商业文化背景下完成历史性的蜕变并趋向成熟的,其中宋都汴京坊市合一格局的形成及由此推进的瓦舍勾栏的创设和商业文化的高涨,是宋前古剧向“真正之戏剧”迅速跨越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汉族风俗形成和发展论--汉族风俗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族风俗随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其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孕育,秦汉时期的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异和重构,隋唐时期的整合和发展,五代宋元时期的变异和重构,明清时期的重新整合和发展,近代汉族风俗从古代风俗向近代风俗的历史性转型等七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项目的《明清道教伦理及其历史流变》一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5月出版。本书由姜生教授、郭武教授合著,全书约25万字。 本书上篇论述明清以前道教伦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线索。具体论述了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伦理的发展变化.以及南宋金元时期道教伦理的主要特征。下篇论述明清道教的伦理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形态的流变。具体内容为:明清思想文化与道教发展状况,明清道教生命伦理、社会伦理、神学伦理,以及明清道教伦理的衰变。书中还专题论述了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煤矿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煤矿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是煤炭的发现与早期开发利用阶段;西汉至南北朝是煤炭开发利用走向成熟阶段;隋唐至元是煤炭开发利用的普遍发展与长足进步阶段;明清时期是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鼎盛阶段。这是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的基本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民生日用燃料需求、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监管制度与措施、古代煤业工人付出的重大牺牲和做出的贡献等,都成为影响中国古代煤炭业发展和进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此外,军队办窑、寺院开矿,煤炭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以及后期煤窑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研究古代煤业发展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主题。它起源于先秦 ,形成于两汉 ,完备于隋唐 ,衰落于明清。传统民本思想既与现代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又是中国人在观念上走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起点。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赋予民本思想时代新含义 ,分别是传统民本思想转化为现代民主思想的根本条件、必要条件、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毛诗序"因其对儒家元典的经学阐释而成为儒家文化关键词,而历代解"序"又被称为"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汉代至中唐,汉唐经学居学术主流,"尊序"乃思想界共识;中唐至明代前期,变革汉唐儒学产生的理学占据学术思想制高点,"疑序""反序"甚至"废序"声浪高涨;明中期至晚清以前,理学趋于衰微汉学复兴,"存序"与"尊序"再占上风。中国古代思想史所演绎的关于"毛诗序"关键词之悖反式解读,与儒学嬗变密切勾连。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文缘是地域文化的深层标志.透过方言形成和传播史及其所展示的地域文化,可以透析出闽台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海洋文化的丰厚蕴涵:闽南人和客家人都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海洋性格,走向海洋后都能与异文化的原住民友好相处,从而传播中华文化,实现中西文化的最早交流.二、多元复合的人文性格:从方言的文白读和外来词以及民间信仰可以体察闽台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多元复合.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二元整合:主体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整合,中小城市文化和乡镇文化的沟通,士族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融合.海峡两岸的"文缘"是深层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的三种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对进一步研究唐末五代西蜀文人群体的独特思想心态和创作审美取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闽西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一块瑰宝,具备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注重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形成了注重调查研究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以及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闽西红色文化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营养剂,时代新人可从闽西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勇于社会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厚植公仆情怀,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6.
洮岷"花儿"是对甘肃洮岷地区所流行山歌的特定称谓。秦汉年间,大批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屯垦,中原文化与当地羌人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西秦文化,为洮岷"花儿"的产生孕育了良好的土壤;洮岷"花儿"中的情爱主题与《诗经.国风》中的部分诗篇主题相合辙;以赛"花儿"与祭祀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花儿会"是先秦祭社活动的延续。故而洮岷"花儿"应是在秦汉年间,大量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后,汉地民歌与当地羌族民歌相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晚明闽派数位重要作家作品的考察,揭示了王世贞对隆庆、万历前期闽中文坛的较大影响,并且指出这种影响呈现越来越弱的走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公安派、竟陵派的先后崛起导致后七子的影响愈来愈弱,同时也和闽中诗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振兴闽派的地域自觉意识有关。晚明闽中诗家如邓原岳、谢肇淛、曹学佺等努力张大闽派一贯的风雅传统,逐渐摆脱了后七子的巨大影响,抵消了公安派、竟陵派对闽派的冲击,使晚明闽派成为一个重要诗派继续屹立于明代诗坛。  相似文献   

18.
舞龙运动源于上古的祈龙求雨,到汉代,成为一种大型的娱乐欢庆节目,唐宋时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节日欢庆习俗,并逐渐脱离了“祭祀求雨”的意味,而演变成民间一种重要的节日娱乐狂欢活动。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龙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运动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它开发于唐开元年间,至明清时期,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的商贸重镇及客家文化中心之一。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闽西汀州八县涌现出一批颇有建树的画家,其中以上官周、华苗和黄慎最为杰出,被称为“闽西三杰”。汀州画家根植于福建传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把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清代中国绘画史上也应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闽语通行地域跨越多个省份及海外华人社区,人口大约不会少于7000万人。闽语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研究面日益扩大,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然而,以往的闽语研究,仍存在着研究布局不够平衡的问题。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闽南、闽东这两支上,以福建的厦、漳、泉闽南话及粤东属闽南方言系统的潮汕话,和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闽语成果较为可观。而相对忽略了对边远的、分散的闽语方言点的调查。为此,文章认为闽语研究应尽可能扩大调查的覆盖面,提出多把眼光射向那些分布在闽语大本营闽、台以西的海南岛、粤西南以及广西境内的闽语通行地区,是为“西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