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旧中国的教会学校东吴大学,它的早期校史,在一些文章、专著与辞书里,均有涉及或介绍。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一书说:“七十年代传教士开设的学校有,监理会于一八七○年在苏州的存养书院”;又说:“一八八一年林乐知在上海开办的中西书院,后来形成了东吴大学”;还说:“苏州东吴大学,一九○一年建校,由苏州博习书院、上海中西书院、苏州中西书院等合并组成,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开办”。《辞海》三卷本上册说:“东吴大学,美国基督教会在旧中国办的大学。校址在苏州、上海两地。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美国监理公会设中西书院于上海,一八九七年又设中西书院于苏州。一九○一年合为东吴大学”。滕亚屏同志在《旧中国的教会大学》一文中说:“一八九七年,美国监理会设中西书院于苏州,一九○一年改为东吴大学”。那末,苏州东吴大学的建校经过如何?苏州存  相似文献   

2.
《大同书》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康有为的重要著作之一,一八八四 年开始酝酿,一九○一至一九○二年间完成初稿。这位不倦地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 进中国人,“上览古昔,下考当今,近观中国,远览全球,……至是数易其稿而卒成 《大同书》十部。”(康同壁:《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第22页。)其中“入世界观众苦”、 “去国界合大地”两部,曾刊载于一九一三年的《不忍杂志》。直到一九三五年,也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七年《近代史资料》第一期,刊载《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一稿。《年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于一九二八年手定,叙述他自一八六九年出生至一九二二年五十五岁的事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件有价值的史料。近来偶有翻阅,发觉一错误之处,特提出来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4.
查国华同志编著的《茅盾年谱》(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所收资料相当丰富,部分条文还有文章内容提要,便于读者查阅,是一本研究茅盾较好的工具书。但勿庸讳言,也还存在着一些遗漏和错误之处。今就见闻所及,爰作补正如下。一、第1页说:“[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旧历五月二十四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祖父沈砚耕,是个秀才……”又说:“出生时,父亲为之取名鸿,后改德鸿,字雁冰。”据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茅盾的生日是旧历五月二十五日;茅盾祖父的名应是“恩培”,“砚耕”是他的字;茅盾的原名就叫“德鸿”,为之取名者乃是他的曾祖父,而不是他的父亲。至于茅盾原来的号,据《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职员录》的记载,茅盾所填的号是“燕冰”,“雁冰”乃是他后来自己改的。二、第3页说:“[一九○一年]春,虚龄六岁,入家塾,随父伯蕃读至一九○二年  相似文献   

5.
章炳麟即章太炎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宣传家,著述颇多。近几年,《章太炎全集》、《章太炎年谱长编》、《章太炎政论选集》、《章太炎思想研究》等书陆续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了一批可贵的研究新成果。可是,由于他晚年手写的《自定年谱》,对民国初年身为东三省筹边使一段经历记述过简;再加上章太炎“奉职亦不获称,困辱随之”,东奔西走,行止颠簸, 因而,对他这段“从政”的其它记载也很不完整。所以,直至目前,人们还很难看清章太炎“筹边”活动的全貌。本文依据报刊、档案,以及一些零星资料,拟就民国初年章太炎在长春“筹边”活动的由来、内情,和失败缘故,略作考述。不对的地方,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吴沃尧论     
吴沃尧(一八六六——一九一○)字小允,又字趼人,广东南海县人。因他家住佛山镇,所以笔名“我佛山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荣光曾任湖南巡抚,研精金石,嘉道间海内号为收藏家。祖莘畬,工部员外郎。父允杏,浙江候补巡检。趼人幼年即丧父,家道中落。十七八岁时去上海,最初佣书江南制造军械局,月薪仅八金。后来为上海各报写文,从光绪二三年(一八九七)到二七年(一九○一),五六年间,主编过多种小报,如《消闲报》(即《字林沪报》副刊)、《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光绪二八年(一九○二),曾应《汉口日报》之聘,为该报编辑,至次年春辞职返沪。  相似文献   

7.
苏州大学是一所具有一百年历史的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加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东吴大学、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建立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近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圆满完成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合并工作;则加年4月,有88年办学历史的苏州医学院又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  相似文献   

8.
一九0六年七月—一九0八年十月,章太炎主编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这一时期,章太炎思想活跃,发表了不少政论文章,其中有一些涉及到许多国家理论问题,这些文章被鲁迅誉为“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可以说,《民报》时期的国家思想是章太炎整个国家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探讨这一时期章太炎的国家思想,对于我们研究章太炎的整个国家理论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宣统三年辛亥年五十九岁正月二十日,赴苏州。诣程中丞,并与杨杏城遇,述予昔年在沪语曰:“亟求立宪,非以救亡,立宪国之亡,其人民受祸或轻于专制国之亡耳!”呜呼!世人知予言之痛耶![笺注]程中丞,指程德全,字雪楼,时为江苏巡抚。杨士琦,字杏城。三月二十九日,至沪。四月五日,移寓竹君处。[笺注]竹君,赵风昌,盛宣怀幕客,时寓上海。八日,晚十时回寓帐房,以觅上书稿也。九日,仍寓竹君处。[笺注]张謇《啬翁自订年谱》云:宣统三年四月,“政府以海陆军政权及各部  相似文献   

10.
1 《吴郡志》卷十一《牧守》:“范传正,字西老,为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在刘禹锡后。”按:《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七年八月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六月(按当大和五年),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据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考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大和五年十月,大和六年二月抵任。则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范传正罢苏州刺史任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11.
《东吴学报》刊发于古城苏州的高等学府——东吴大学,它是我国创刊最早的高校学报。办刊时间长达32年(1906——1938年),共出版57期。在东吴师生们协心努力下,《东吴学报》成为理论性较强的学术刊物,它不仅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学界目前主要有“徐州说”“苏州说”“正定说”三种。“徐州说”最早见于南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苏州说”主要源于《宋史·范仲淹传》等。相较前两说,“徐州说”论据较为充分,数百年来一直为学界认同。近年来,苏州学者方健先生又提出“正定说”,认为范仲淹出生于宋河北路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综合多方面材料进行考辨,发现“正定说”与范仲淹父亲范墉归宋后的任职履历不符,存在对史料的片面解读,且依据不充分,无法撼动楼钥关于范仲淹出生地的论断。因此,还应以“徐州说”为是。  相似文献   

13.
《民报》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章太炎是历任《民报》主编中时间最长、对刊物思想内容影响极大的人。章太炎何时开始主编《民报》?最近出版的两部重要的近代史著作都认为始自第六号,一部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下册,第358页),一部是《辛亥革命史》(中册,第30页)。可是还有两部同样重要的近代史著作却都认为始自第七号,一部是《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213页),一部是《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版,第79页,谓1906年8月章氏始掌《民报》,这时正是第6号已  相似文献   

14.
程德全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震惊世界、开创中国民主共和新纪元的辛亥革命,已经80年了。80年来,怎样正确认识程德全辛亥宣布苏州和平光复,怎样正确评价大清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他的历史功绩?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史学界对程德全在辛亥革命中的“摇身一变”,定论偏颇,却影响深远。笔者认为,在苏州和平光复80年的时候,有必要对程德全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功绩,重新给予评价。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当众宣布江苏独立。省城苏州兵不刃血,和平光复,揭开了江苏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2月与次年4月,我曾先后赴南通、苏州两地,就王国维(1877—1927)于本世纪初,在我国最早的两所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校”与“江苏师范学堂”)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访问调查。一则追蹑先贤遗踪,以此增进对王国维这位学术大师、近代教育家生平之了解;二则也为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创史,试作一番小小的回顾。兹将访查所得,记述如下。一 1903年,王国维在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一年。这是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据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罗先生(按,罗振玉)是岁有粤东之行,会通州师范学校欲聘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为明代杰出的散文家,素有“明文第一”的美誉。他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一五○七年初),死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一五七一年初),《明史》、《湖州府志》都有记载。惟卒于何处有不同说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说他“卒于南京”,是有问题的。此说可能与《湖州府志》、《归震川年谱》中“卒于官”的记载有关。  相似文献   

17.
《费燕峰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为研究明末清初四川思想家费密(1625—1701)的重要资料。由于《年谱》只得钞本,因此流通不广,鲜有研究费密的论著提及此书。即使在书目方面,亦只有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及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二书有《年谱》的记载。关于《年谱》的编者,谱前并无扉页注明,惟谱中每卷卷首均题“孙  相似文献   

18.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尤其对青年运动的贡献有着不朽的功绩,是我国青年运动的先驱者。解放后国内外学者对恽代英的革命实践和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文章,国外已出版了恽代英传,国内也即将出版恽代英传。日本的《东洋史研究》和国内的《近代史研究》均发表了《恽代英著述译文目录,然而有关烈士的年谱却似凤毛麟角。据笔者所知,1940年6月29日《新华日报》刊登过“恽代英年表”。年表在那样环境下发表,难能可贵,但它过于简略,也很不准确。1981年江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第一期和二期上连载了李宁、周恩珍同志的《恽代英年谱初编》(以下简称《初编》)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1年二十四期将其全文收录。《初编》较系统地反映了恽代英战斗的一生,但由于作者主要依据回忆录和他人研究的成果,对恽代英的文章书信、日记和有关报刊资料,以及有关历史档案材料研究的不够,故有不少失实之处,同时还漏编了恽代英的一些重要活动。为了使恽代英年谱更加准确和完善,笔者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对其辨误和补正,与李宁、周恩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顷读卞孝萱同志《刘禹锡年谱》(五十五岁,127页),对风行已久的《陋室铭》提出了疑问,首先否定了“陋室”在和州、定州的传统说法,认为应在洛阳附近的荥阳,至于“铭”,则从内容和书写等方面提出异议,具见精识。  相似文献   

20.
“一二八”开始的上海抗战正在进行时候,章太炎先生冒着炮火到北京去游说张学良。至1932年5月下旬离开北京,路过天津、济南、青岛等地,回到上海已经是农历端午节。从这时候起,太炎先生常常去苏州讲学。《制言发刊宣言》中说:“余自民国二十一年返自旧都,知当世无可为,讲学吴中三年矣。”事实上苏州讲学是开始于1932年秋,阳历9月初,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