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践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美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从教育方针的层次上,形成了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思想。他把美育又称作美感教育,使之激发、陶冶和完美人的高尚感情,达到美与善的和谐的统一。他认为人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操,即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够有探求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所以主张科学与美术并重,认为两者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推进的,同为新教育之要纲。蔡元培积极倡导美育,不仅是为共和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而且也体现他对社会进步的关注。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和“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就是针对时弊的、有积极意义的进步主张。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教育界的先驱,蔡元培确立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他十分重视美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继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近代美育的先进理念。此后,艺术领域的新式教育、社团的产生以及将艺术作为一门学科的观点都受到蔡元培的影响。他的美育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美育(包括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音乐界的后继者。  相似文献   

3.
卡尔·波普尔(karlRaimundPopper)是当代西方一位很有影响的哲学家。在对其思想的一些述评中,存在这样三个公认的观点:(1)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片面强调科学革命;(2)其政治哲学强调改良,反对社会革命;(3)他的社会政治哲学就是试错法在社会政...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的美育思想吸收了欧美现代教育思潮的成分,其本质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礼乐并重观。在现代,蔡元培首倡美育,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可视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梅贻琦一贯重视美育,其特点是塑造人格、普及美育和日常生活化。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和美育理念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重要论述构筑了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华美育精神”重要理论来源,启迪了新时代美育建设中的美学理念、美育要求、美育方法和美育理想。总体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美育的过程中,基于中华美学思想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实践本体论之精华,突出了“美”及美育问题的现实性本质。通过凝练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成人”精神和“德性”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美育建设的核心要义;通过汲取传统“礼乐”教化的积极因素,为美育工作搭建了以艺术教育为重点,以系统视野为高度的实践路径;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和美”情怀,最终将美育通向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追求,构建了实现“真正的自然主义”和“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是西方美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正是通过王国维的努力,“从此西方的‘美学’、‘美育’等概念以及叔本华、康德、席勤、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文艺观点,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所接受.”王国维早期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于1904年发表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等重要的美学论文中.由于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国维沉潜于叔本华的哲学中为之陶醉并以之“为伴侣”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叔本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7.
徐建龙,1961年1月生,江苏省常州人。1983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申请并获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副主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略论语文美育龚秀乐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既是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又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改造世界,并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马恩选集>一卷223页)。加强学校的美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学语文美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包含着许多理论生长卢、和天才思想的萌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和思想史价值。《草稿》对人及其历史发展所进行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审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研究人的存在的方法论特点。马克思对"人"的哲学审视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眼进行的:1.对人的存在的二重化的揭示;2.对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概括;3.对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之目标的设定。他对"人"的经济学审视主要是围绕人的异化的历史生成和历史扬弃而展开的。他对人的历史发展的双重审视是互为条件、内在统一的。《草稿》中所体现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既是他的经济学和哲学双重视野相整合的前提,同时又是这种整合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被誉为“教育之神”的人,除了罗重,似乎还很难找出第二个。然而,在中外教育史上,至今不见他的名字,没有他的思想与事迹记载;当今九十年代的一些教育改革家们正在摸索试验的“无分数教学”,罗重也早在三四十年代已成功地全面实施过;这些,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好在终于有人写出了《教育之神罗重》。《教育之神罗重》包括“罗重传略”、“罗重教育思想十探”和“罗重年谱”及附录四大部分。它较为具体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罗重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改革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并对罗输重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探析,成功地树立了“教…  相似文献   

11.
纵观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演变存在一条明晰的战略思维路线,就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出发点)─→重新认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立足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长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支撑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基本点)─→教育要“三个面向”(制高点)。就哲学角度看,思维基础的客观性;思维指向的务实性;思维方法的辩证性;思维视角的多维性,构成了邓小平哲学思辨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教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概括为三点:(1)和谐教育的哲学观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2)和谐教育的目的现是追求和谐发展的“通才”培养;(3)和谐教育的过程现是追求和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思想家中,普遍猎及中华传统文化,熟读四书五经而进士及第,同时又数次游学欧洲,广泛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为己所用者,仅蔡元培先生一人。蔡先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其哲学思想既具西域哲理意味而又具中国伦理风采。在哲学本体论上,他既效法尼采与叔本华之意志,又试图突破意志之束缚,从而使其世界观具有明显的二元论色彩;在哲学认识论中,他从二元论本体出发,导出了两种异质的认识结论,从而失足于严重的自相矛盾之中。然而,蔡元培的哲学方法论却和其本体论、认识论迥然不同。如果说蔡先生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是根植于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4.
席勒认为,美和艺术既是通向道德、崇高的手段,更是道德人所应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就是著名的“审美至善论”。一方面,席勒的关于审美能使人得到精神解放和自我实现的观点,在当前这个重视物质的时代,是一个长期的重要话题;另一方面,席勒的理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对审美至善的实践途径缺乏具体阐述。重新审视席勒的美育思想,对当代青少年教育、文学艺术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仿吾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开拓者,一生贡献丰厚。本文从五个方面阐扬成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进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二)高师教育是办好和发展一切教育的关键;(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四)教研室是集结教师力量的新式教学组织;(五)教师的质量是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成老的工作特色。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建立新中国高教管理体系拓宽了视野,铺设了道路,对当今深化高教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新修订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规定:“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明确提出了中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对此,笔者在本文里谈谈如下的几点看法:一、进一步提高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所说的美育,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播美,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美和理解美,正确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对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与大学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蔡元培是我国美育理论的开拓者.为了推行和普及美育,他呼吁“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在他的教育和学术生涯中,实践上,对美育倾注了特有的热情;理论上,留下了丰富的美育篇章.他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众所周知,蔡先生的教育实践(包含美育实践)基本上是在高等学府进行的,因而他的教育思想(包含美育思想)对大学教育(包含大学美育)更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教育思想,首先是他的宏大的全民教育目标,即教育改造“国民的劣根性”,使他们最终有“‘人’的价格”,从而达到“立人”“兴国”的目的。从这个目标出发,他提出了关于儿童、青年、妇女教育的思想和意见,同时,还提出了关于美育教育、文字改革、普通话建设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的要求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把美学看作是哲学的一部分,称美学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这意味着美学的科学化不仅仅是一个名称问题,也可以说是他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关于美育,他虽然没有专著,甚至也没有专门论述过,但这并非是他对美育的忽视,而是由于他把美育和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十分重视席勒的《美育书简》一书,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十分强调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他的美学自然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给予重大影响于整个素质教育,与其他诸育协调发展、交互作用。美育既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而渗透于其他诸育之中,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己独特的任务、方法和途径。当前的美育虽有进展,但在教育思想的转变,以美育代替整体素质教育,以艺术教育、技艺教育代替美育以及价值失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