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丁若镛文学在其本质上可综述为"匡济一世",也就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茶山与顾炎武虽然都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而且坚持"社会诗"的创作,但在创作倾向上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顾炎武的社会诗着重表现了消沉的情绪和对社会的不满.与此相比,茶山的社会诗强烈地表现出了仁爱精神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可以看出,茶山在批判性地接受顾炎武的同时,在汉诗创作上体现了独特的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杨德广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邓小平对教育工作以及与教育相关方面工作的理论、指示、论述等所形成的思想体系。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教育的战略性、适应性、时代性、阶级性和务实性。一、教...  相似文献   

3.
茶山是韩国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反朱子学"、"脱性理学"的特性.他大胆地批判性理学的"性即理"思想,提出了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性嗜好"概念.他认为人性是"心之嗜好",而且,这种"嗜好"分为"灵智嗜好"和"形体嗜好",所以,人性具有二重构造.人性的二重性又决定人类既具有追求"善"的可能性,也有实施"恶"的可能性;又意味着人既具有追寻"天理"的"道心",也具有追求"人欲"的"人心".更重要的是,茶山不仅没有否定"人欲"存在的价值,而且把"人欲"视为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由于"性嗜好"是人类所固有的属性,人类根据自己的"嗜好"来主导和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任.  相似文献   

4.
对偶婚是一种以感情为主的不稳定、不牢固的婚姻关系。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有不同表现形式。建国前,金秀大瑶山五个瑶族集团都有婚外情现象,而以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较为突出,主要形式有“点火把”、“爬楼”和“找同年”。所谓“点火把”,是公开的婚外性自由,男女婚后度完蜜月即可以另找情人,妻子可以公开约情夫到家中留宿。因为情夫夜间是点着火把来的,故名“点火把”。这是公开的情人关系。金秀大瑶山茶山瑶的“点火把”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的纳西族的阿注婚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儒家音乐关学思想涉及了音乐与人、音乐与政治、音乐与审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等诸多的方面的内容,其中音乐与政治是其最为核心的问题。本文用当代的音乐美学观点和中外音乐存在,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这一核心问题即音乐的政治性进行诠释,使人们对音乐的政治性有更为透彻、更为现代的认识,为当代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审美等音乐活动提供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对于古典自由主义与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理论家贫困观(即弱势群体思想)论述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弱势群体思想为我们解决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即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只有制度设计与安排是公正的、合理的,我们才能最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欧阳竟无的佛学思想以"体用简别"思想为核心,有体用对立、即用显体、即体摄用、即体求体等多种形态,都与唯识学的"体用不二"思想不相符合。从思想渊源上进行考察,可知"体用简别"思想与朱熹"理气论"的"理气二分"思想,在逻辑上、思维上、思想上具有同质性,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佛学化。对"体用简别"思想的极端表现"无余涅槃唯一宗趣"思想进行考察,可知欧阳竟无的生平经历激发了他解决生死大事的强烈愿望;而一方面批判宋明理学对于佛教的误会,一方面基于其思想的理学本位而要为自己的佛学研究做出合理性、合法性之辩护,甚至要用"无余涅槃"作为沟通儒佛的根本和关键,则是更为深刻的原因。佛教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佛教化"与"中国化",同样是体用不二的关系,这反证了欧阳竟无的"体用简别"思想是非佛教的。  相似文献   

8.
慎独作为儒家重要的修养工夫,宋代理学和心学对其各有阐发。朱熹将《中庸》中的慎独和戒惧解读为两种工夫,慎独是已发之后为善去恶的工夫,戒惧是心存敬畏、主敬存养的工夫;张九成认为慎独与戒惧相同,都是对天理本心的体认,是一种直取本体的工夫路径。二人慎独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理学和心学对本体理解不同。朱熹之"性即理",是寂然不动的形而上本体;张九成之"心即理",是贯穿形上形下、已发未发的本体。因而朱熹的工夫论中必须要有心的思维作用,为学与主敬并重;张九成的工夫论中心即本体即工夫,以心识心。朱熹与张九成慎独思想的差异,正是心学与理学工夫论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9.
余成林 《殷都学刊》2010,31(2):108-113
文章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对云南省泸水县片马镇岗房村茶山人多语和谐的语言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先秦儒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学派。这一学派的法律思想极其丰富,它为孔子所创立,中经孟子的发展,到荀况则集大成。所以荀子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正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之儒学即荀学一样,自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立法的指导思想亦即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法律思想。那么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为了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以及这种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本文试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冯浩菲 《文史哲》2003,(3):87-90
由于对《论语 .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的理解不同 ,自东汉以来 ,一派学者认为孔子有愚民思想 ,另一派却认为没有愚民思想 ,两者针锋相对 ,沿续至今。据对孔子的身世、经历、终生事业、相关言行及先秦学者的理解等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可知 ,前一种看法是错误的 ,而后一种是正确的 ,即孔子没有愚民思想。  相似文献   

12.
齐文化与先秦军事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先秦军事思想进行梳理,认为其发展与齐国的人物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整个先秦军事思想演变发展的历史,处处有齐文化的深深烙印.文章以《司马法》、《孙子》、《六韬》等典籍为显著标志,将先秦军事思想逻辑嬗变、持续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进行逐段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研究老子30多年,深得老子学说之精髓,将老子的深生态意识自然观融入自己的深生态意识自然观之中。遗憾的是,他们的这一思想少被人们重视;其深生态意识自然观的特质,即人自然化、观念德化和社会原始农业化等思想;是一种新的生存规范,对人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确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极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的探讨,认为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素质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际相适应,素质教育也需要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船山礼学思想是礼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性多为学术界所忽视,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即礼以分殊辨别人与禽:船山从礼乃“人之独”而禽兽所本无:礼以维系人道;人禽之别、壁立万仞等角度说明礼的本质特征。由礼以分殊辨别人禽可以管窥船山“礼”性:即言道必以天为宗、言礼“必以人为归”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百姓日用即道”是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其他一切思想产生的理论前提,在泰州学派思想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只注意阐释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而很少从整体上考察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演变过程。本文认为,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推向现实的过程,并从这三方面对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7.
理学与心学是宋明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作为陆王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继陆九渊“发明本心”之后,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命题,使宋明理学更进一步接近“中正仁义”的“人极”指向.王阳明险象丛生的政治生涯以及早年的参禅经历皆为其心性思想的重要来源,而后者往往为学界所忽视.通过将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性论与禅宗北宗神秀、南宗慧能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分析与诠释其对早期禅宗代表人物神秀、慧能心性思想的借鉴、融合,有利于了解宋明理学与禅宗之间的相互融摄关系;发现儒佛两家在为学理路、思想旨趣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并对探究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传统之人生、伦理视角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轻盈的气息》是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阿.蒲宁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起,即以其高超的叙事艺术成就、清晰展现的体裁修辞特征、情节发展不落社会理性小说窠臼以及阅读引发的独特审美体验等因素为研究者对其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本文从叙事时间理论、行动元模型、符号矩阵方法等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与阐释,具体分析和展现了小说中轻盈与沉重、生命与死亡、灵魂与肉身之对立这一基本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国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卫国护家之铮铮铁律。毛泽东国防思想主要表现在其对国防战略、国防实质、三化建设、国防与经济关系、国防后备力量与国防科技建设等方面的深刻阐释。这些思想对建设我国当代国防有重要启示,即卫国护家是国防第一要务,党指挥枪是稳固国防之基,积极防御策略,条件许可时打一场必要的局部战争,以及辩证处理韬光养晦与敢于亮剑之关系等。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只有在坚持毛泽东国防思想指导下捍卫国防,才有可能在遭受战争威胁时做到进退有度,以强大国防气场御敌于国门之外,达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似文献   

20.
郭嵩焘于1870年开创的公祭船山,至今整整150周年。回顾这些年来船山学研究的历程,将郭氏对船山的评价和当代船山学的进展进行比较,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个共识,一个超越,一个不及。一个共识,即对船山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认识高度一致;一个超越,即当代在对船山政治思想的认识与评价上远远超越了郭嵩焘;一个不及,即当代学者对船山学术成就评价的标准,不及郭嵩焘的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