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的诗学观点经元到明影响深远。本文主要探讨清初诗坛如何反驳严羽的“以盛唐为师”、“以禅喻诗”的观点。作者认为,清代诗坛对严羽诗学的抨击、反拨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中肯、恰当。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风在北宋初期曾风靡一时,后在诗歌复古运动的冲击下,才渐告消歇,但到南宋中后期,诗坛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过程,久已销声匿迹的晚唐诗风又重新兴盛,且欲取“法席盛行”的江西诗派而代之。在晚唐诗风的复兴过程中,杨万里起了领军作用。杨万里初学作诗,本从江西派入手,但随着江西派诗歌流弊为越来越多的诗人所不满,杨万里本人也从自己尴尬的创作处境中痛感到江西诗法对诗人艺术创造力的扼限,于是脱出江西诗派,转而提倡与江西派诗歌审美趣味迥然不同的晚唐诗风。他不但提出“去词”、“去意”而求“味外之味”,以及“诗非文比也,必诗人为之”等系统的诗歌理论,为晚唐诗风的复兴极力张本,而且以其诗坛盟主的身分有意识地引导当时的诗人在创作上趋同于晚唐诗风,以此扩大反江西诗派的阵营,彻底转变当时诗歌的流向。所以,“从杨万里起,宋诗就划分江西体和晚唐体两派”  相似文献   

3.
论“诚斋体”对南宋诗风的转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里是宋代诗坛扭转风气的诗人,其“诚斋体”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批判基础之上的一种崭新诗体。它“新”“奇”“活”“快”的诗歌特色及“向自然和生活要诗”的诗歌创作途径极大地影响了南宋诗坛,为南宋诗歌迅速摆脱“江西诗派”的诗风笼罩,走向现实人生起了关键作用。由于他早年学习“江西诗派”,所以“诚斋体”对它的反拨也就格外的明显,特征也就格外地突出,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尤为独到。  相似文献   

4.
方回是继陈师道、吕本中以后能深切领会“山谷之旨”并发扬光大江西诗派理论体系的重要诗人。方回没有单纯地把诗风和诗技蹈袭看作宗派传承的衣钵,而是结合南宋江西诗派发展实际,采用铨选实证的手段,以实践创作返观“山谷之旨”,重在考察师法老杜、师承山谷诗学精神的创作高度和理论纯度,众多言论都表现出他对山谷诗技与诗法学说之间存在不同境界的自觉感悟。他致力推举的陈与义,不惟在创作上与江西诗派所标榜的诗歌主张合辙,在持论上也有登堂入室成为江西派中巨擘的资格。  相似文献   

5.
宋代江西诗派与朝鲜海东江西诗派的诗风比较(韩)崔琴玉马志强江西诗派兴盛于北宋末期,一直影响到南宋末叶,是宋诗中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诗派。梁昆的《宋诗派别论》几乎把所有的南宋大诗人都归属到江西诗派。准确地说,南宋大诗人大部分从学江西诗派入手,然后再学别的诗...  相似文献   

6.
杨权  陈丕武 《学术研究》2012,(3):114-123
从元末明初开始,岭南诗人群已作为一股有影响的力量而崛起于诗坛,该地区的诗歌创作出现了日见繁盛的局面,这表现为参与创作的诗人众多,作品数量庞大,而且在每一重要时期,骚坛差不多都有其公认的领袖.岭南诗人向来“法汉宗唐”, “诗风雄直”,作品地方色彩鲜明,有着大体一致的审美旨趣.岭南诗人群体在元末明初崛起之后,便引起了岭内外诗评界的关注,在明中叶以降数百年中,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流派而受到评家的重视与认可.历史事实证明岭南诗派符合诗派的基本标准,但岭南诗派组合松散,没有系统、成型的诗学理论或纲领主张,前后也不存在继承关系,因此算不上是“自觉的”诗歌诗派,只是“非自觉”或“半自觉”的诗歌诗派.  相似文献   

7.
《诗薮》文论视野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薮>是明代中后期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但历来少受重视.其实,<诗薮>的文论思想是十分丰富而系统的.其中的以禅喻诗论、复古论、诗歌审美境界论、诗学批评论、诗学发展观等都体现了胡应麟自己的诗学旨趣、诗学主张及其对传统格调论诗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本中《江西宗派图》的创作,确立了中国文学史上江西诗派的存在。作为第一个文学流派,江西诗派绵延百年,影响南宋诗学深远。但"江西宗派"并不是一个有着明确主张与统一行动的现代型文学流派,只是作者吕本中对南北宋之际诗坛松散团体做出的整合。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的私人目的,由于文献不可征,故已不可追溯。只有从北宋的政治文化形势出发,才能找到《江西宗派图》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的《佛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系列研究之一,文章从审美体验的角度探讨了古代诗学中个性化的审美理论。中国古典诗学中虽然没有体验这样一个范畴概念,却多有关于审美主客体融合体验的描述。严羽的“妙悟说”就属于一种个性化的审美理论。禅宗所讲的“顿悟”,是指个体的直接体验.不是靠理性思维或因定传授模式所能达到的。禅宗主张求佛不应向外觅求,而是对自身佛性的体验与发现,实际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体验、以禅喻诗正是借禅悟的个体化特征来喻诗歌的个性化创造特征,以打破旧的诗学范式。诗的审美体验与禅宗的宗教体验有相通之处,一是随机性,二是超语言性。宋代的诗论家即往往受禅学的濡染启示,借用禅学的一些观念构建其诗论。  相似文献   

10.
以禅喻诗的学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与禅的关系是中国诗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自杜松柏《禅学与唐宋诗学》以降,已有若干种研究专著问世。关于禅在诗歌创作中的意义,饶宗颐先生曾精当地概括为:“以妙悟孕育其诗心,以活句培养其诗法,以最上乘致其诗品之高,以透澈玲珑构其诗境之瓊。”①而从诗学的角度说,则禅与诗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以禅喻诗的批评传统上。有的学者已将这一传统的起源追溯到孟浩然《本 黎新亭作》(《全唐诗》卷一六○)②,但“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只是一般佛教话头而已,实在还不能说是以禅喻诗,明确的表述似应是齐…  相似文献   

11.
黄昌年 《船山学刊》2006,(1):108-110
在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评论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严羽的诗论旨在“提倡复古”。这是很值得商讨的。我以为,《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以悟论诗,推尊盛唐,以为师法,其主旨不在“提倡复古”,而在于反对江西诗派的流弊与提倡一种新的诗论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严羽一生生活面不宽,交游也不广,他在当时的诗坛处在边缘,对江西诗风和江湖诗风都有批判.他提倡诗禅相通,他的诗学和禅学都有特立独行的气魄.严羽在当时不被理解,但后世却得到广泛的反响.这说明,他的文学思想具有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3.
南宋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严羽,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福建邵武莒溪人,生于宋末,系布衣"隐士",生卒年不详.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部以禅喻诗,着重于谈诗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因为诗的形式和艺术性,是诗论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这对后来的诗学和诗歌创作,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自明代以来,《沧浪诗话》被后人多次校释、出版、发行,流行甚广,据说已译为七个国家的文字.宋代江西诗派,对当时文坛  相似文献   

14.
《石林诗话》是宋诗话中一部重要诗话。该诗话提倡自然清新的诗歌风格,但并不排斥炼字;它主张“意与境会”、圆融无碍的“自然”美学趋尚,继承并发展了王昌龄、苏轼的美学思想,对江西诗派末流片面讲究“法度”、炼字与刻板模拟的倾向进行了否定;它重视含蓄的诗歌意境,对“以文为诗”的宋诗倾向进行了清算;它以禅喻诗,对人们深入、形象地领悟诗歌意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蕾 《江淮论坛》2023,(6):161-167
晚近学人刘声木是桐城派研究的先驱,其诗学观步踪桐城诗学,倡导儒者之诗。在晚清诗坛以宗法宋诗为主的背景下,刘声木规模姚鼐诗学,提倡以明七子为学诗对象,推崇唐人诗风,批评以考据入诗,折射出民国宗唐诗论对宗宋诗风的反拨。晚清民国是桐城诗派研究的草创期,桐城诗派之名多为桐城文派的书写与建构所遮蔽,对此,刘声木率先以传统著述方式,梳理桐城诗派发展谱系,意在关照桐城诗派之全壁,提振桐城诗派地位。后继则有钱基博、钱锺书等学者对桐城诗派概念与源流的论断,刘声木的发覆意义可以从桐城诗派学术史、现代学术建构史及地域文学流派研究史三方面予以肯认。  相似文献   

16.
刘洁 《北方论丛》2010,(4):11-13
李纯甫是金代诗坛的风云人物,其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都具有鲜明的狂放个性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在<西岩集序>中提出"诗无定体""惟意所适"的诗学主张,认为无论文体诗体都是随心多变而没有固定体制,倡导诗人应秉持丰富的个性,以自得之心吐露真语,表现出轻体制、重情志的诗学倾向,这对当时文风渐衰的金源后期诗坛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这一诗学主张深受禅学"以心为师""游戏三昧"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诗人当如禅家心悟一样以自家内心所悟所感为准地,大胆展现个性,超越已有体制,而作诗作文也会因此而成为达到禅家自由解脱境界的重要途径.李纯甫的诗学是北朝以禅喻诗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7.
王皓潼 《东岳论丛》2019,40(5):33-39
李怀民与李宪乔昆季是清代高密诗派领袖,其诗论构成高密诗学主体,其创作主导了高密诗风。面对诗坛长久以来笼罩的春温气氛,李氏昆季希望以寒士真声撼动诗坛风气。在诗学上,主张尊崇古意,力避时俗;并将"诗中有人,发抒真情"的诗学观贯彻到诗歌创作中,使主体之情融于客观景物描写之中,在情与景的感发之中生发出言外思致,于平淡处见深厚至味。从"高密二李"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可窥见清代诗歌由初期推崇清远到中后期崇尚沉实之风的转捩,而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意义,是诗心对文化一统更大程度的挣脱。  相似文献   

18.
敖陶孙是南宋中后期颇有特色的诗人,在当时诗坛具有一定地位。针对敖氏的"庆元诗祸"是南宋中后期很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但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却互有龃龉,通过考辨、梳理,还原了"诗祸"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其生平梗概也得以进一步明晰。敖诗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情感真挚而浓烈。敖氏对江西诗学有着自觉的追求,其诗呈现出鲜明的"江西"风味,通过敖陶孙可管窥江西诗学在南宋中后期诗坛的境遇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理宗绍定间的"江湖吟社",虽不可详考,却提供了"赣寇"与"汀寇"之乱下江西赣吉抚旴各地及闽西北各地诗人纷纷出逃,而隆兴府(豫章)成为逃难诗人聚集地的重要线索。沿着这些线索,可以发现南宋后期江西诗坛十分兴盛的一片"江湖"。这片"江湖"是宝庆江湖诗祸之后"江湖"诗歌最为发达的场域之一。作为江西诗派发源地及主要流行地,南宋理宗初期的江西诗坛,通过戴复古、严羽等浙闽诗人主动入场交流,在吸纳浙闽清轻柔软江湖诗风同时,更为之注入持续强劲刚硬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严羽《沧浪诗话》出现后,几百年来对此书的争议一直未曾停止,可谓毁誉参半。不仅有对此书观点的不同意见,连他使用的"以禅喻诗"的方法也遭人批判。严羽之所以"以禅喻诗"来说明他的诗学理论,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诗学风气有很大关系。"以禅喻诗"只是他采用的一种方法与手段,目的是为了说明诗歌的主旨即是"吟咏情性",这重新开创了中国诗学理论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