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文人画从北宋到南宋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影响了绘画,"破体"为文而至绘事,颇多诗画相通之论.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系统的画家修养论;(2)倡导绘画的传神论;(3)确立了"书画当观韵"的标准.在创作上大致可分三类,其中,苏轼、文同、米芾等被视作典型的文人画.南宋文人画的逐渐退潮,除了院画兴盛的外部因素外,更出于自身的原因.其变化与转型体现在五个方面:(1)文人画几可看作是画院以外绘画的代称;(2)有借鉴院画之长并与院画结合之势;(3)创作主力转移到水墨竹石花卉;(4)开绘画与诗、书、印结合之先河;(5)僧道作品形成了狂逸的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明文人画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 :以画为寄。它要求绘画超越其物质依赖性 ,而转向表现自我内心。这一美学理想包含“真情说”和“自适论”两个方面的具体内涵 ,它的代表者分别是徐渭和董其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苏轼文人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系统地提出了文人画理论 :思想精神是绘画的灵魂 ,诗歌与绘画都是艺术家追求道德人格与精神自由的表现形式 ,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的核心在于绘画与诗歌的本质是一样的 ,要旨均在“抒情”、“言志” ,为绘画注入了思想精神的内涵 ,奠定了文人画的里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降文人画一直主导中国画坛近千年,这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老庄思想和佛家禅学思想是影响中国画发展的主要根源。在这种思想基础中派生出来的“人品、画品论”、“南北宗说”以及中国特殊文化背景中产生的“书画同源同法论”对文人画的形成、发展、衰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绘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人画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是文人创作的画,这些文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同于院体画与风俗画的画家,他们不注重所画物体的外形,只重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就使文人画具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利用各种美学原理,表现他们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画作中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8.
姚华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画理论家,他把绘画界定为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强调绘画应肇始自然,作画要心意结合、“意到笔随”。针对绘画创作的程式问题,他认为应该敢于寻求一种理想的“自适”状态;在绘画的立意和评鉴上,他提出了“骛关则离真,求真则失美”与“以不关为关”的审美理想论。  相似文献   

9.
写意油画是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美学碰撞融合的产物,在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是油画民族化的体现,写意油画注重“写”与“意”的表达,其绘画语言区别于传统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借鉴传统中国画线条、色彩等形式,以意造型,实现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表现主义画派与苏轼文人画思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将绘画由再现提到了表现的高度,主张绘画要表现内心情感,反对过分忠实地再现客观现实;主张“不求形似”,要求有艺术联想和想象力。二者在题材内容及绘画功能的转变上都能体现以上思想。只是,表现主义对现实的态度是积极抗争,苏轼文人画思潮对现实的态度是消极遁世;表现主义主张纯主观表现,而苏轼文人画思潮主张主客观结合。这则是二者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画由于早期异质文化源流的历史背景,在内在文化属性的认同方面经历了最初的“西洋画”到“民族化”再到“中国油画”的历史流程。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自身文化身份意识对具体的艺术创作有着莫大的影响。以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与非洲艺术之间的互动情态为参照,可以为当代中国油画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趋向,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的完美结合。其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崇尚笔墨韵味,强调空灵简淡的审美境界,深受禅宗美学影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始终存在。这种主要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绚烂宝藏。上溯原始时代对色彩的最初的尝试,下至当代艺术的视觉震撼,重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色彩明丽的恢弘画卷。通过研究这些不朽之作,现代重彩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重彩画的文化,经历了语言形式的演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5.
意象表现,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本质特征。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刘勰、石涛等人的艺术观皆对中国绘画的意象表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中国画所用的工具材料也成就了中国画写意语式的完美表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中有所谓"道""器"之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托物寄情的人文情怀可谓中国绘画之"道",而中国画所利用的工具材料正是盛载中国文化之道的最佳之"器"。  相似文献   

16.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以“元季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成就的山水画境,在创作中以情构境,缘心立意,以笔情墨韵抒发人生信守和志向,表现出飘逸洒脱的生命意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同时,也推动了美术艺术的发展,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重要一笔。首先介绍了中国画意境的独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国画的"民族情"与"世界性",最后就中国画如何保持"民族性"并走向世界做了一番探讨。只有坚持中国画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画更加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8.
虽然六朝山水画论有重传神的说法,但是通过对六朝时期文学艺术的研究,不难发现,从顾恺之开始,人物画论中"以形传神"的说法便已隐含着对写形的关注,绘画评论中对写形的论述也很多,山水诗文领域亦有"文贵形似"的形似论,这都说明六朝并未形成鲜明的形神对举、重神轻形的思维模式;形神关系尚处于争论探索阶段。该时期山水画论的写形指向确实存在,写形并非作为传神的工具,而具有与传神共存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默会”既是一种知识类型,也可理解为一种知识习得方式。其诸多特点,在绘画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绘画艺术的主体性特征,绘画创作的心理活动过程,都表现出强烈的默会性,同时,默会也是美术知识传递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董其昌是明代中后期画坛享有盛名的书画家、美术鉴赏家和理论家,他的绘画实践和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巨大且深远。但其后人们对这一论断褒贬不一。应将其绘画理论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辩证地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中国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