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把握国际形势变动和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在判断当前国际形势走向上,坚持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把握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时代观.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地区冲突仍将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国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反恐与反霸的关系,特别是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两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央及时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的基本判断,这是一个站在战略高度,全面深刻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本文从新型工业化方兴未艾、城市化加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储蓄、体改深化、国际格局等方面阐述了这方面问题的认识,继而对如何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谈了体会、看法。  相似文献   

3.
时代主题问题,是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问题.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的科学判断;江泽民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注入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新内容;胡锦涛站在时代的高度,作出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的科学论断,把党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提高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由于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保卫和平力量的增长 ,70年代末 ,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主题。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在较长时间内有可能不发生世界大战等一系列新判断 ,纠正了以我为中心的世界革命斗争论 ,提出由我做表率的世界和平发展论。据此 ,他为我国重新确定了以十个“不”、十个“互”、十个“和”为要点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5.
从一个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既包含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面向未来和开辟新世纪的世界视野,深刻地把握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全球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等方面,对当代国际形势作出的意义重大的新判断,有助于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抓住机遇,加强发展,保证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姜长宝 《南都学坛》2000,20(1):80-81
一、对国际形势实事求是地判断和分析是制定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了国际形势,认为进入80年代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人民不希望战争,第三世界的力量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国希望世界和平。邓小平讲:“我们诚心诚意地希望不发生战争,争取长时间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的四化建设。”[1](P57)…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国家主权、安全也因此面临着重大的考验.此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江泽民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判断,彻底摈弃冷战思维,提出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观,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构想.提出主权和人权的新思想,提出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方法,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 能不能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在科学判断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 郑重作出未来二十年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这是一个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未来的重要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并深入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先后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机遇论"、"中国责任论"等种种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当下,近来海外又出现了对中国发展"不确定论"的疑虑和担忧,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战略.那么,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现存国际秩序的关系如何,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对未来国际秩序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当前中国发展所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表现出新的特征,主要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增大,世界各国同中国合作的意愿增强。与此同时,支撑战略机遇期原有的一些国际因素依然存在。不过,新特征伴随着新的挑战。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安全上、大国关系上,中国都面临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积极开展全方位和平外交。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年的战略机遇期,对我国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次历史难得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会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治国之基,力量之源,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文章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严峻的国际挑战所作出的战略抉择。”三个代表”立论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了一系列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策,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在战略决策中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的实践逻辑,即明确战略方向、把握战略机遇、进行战略布局、保持战略定力。具体而言,以价值立场校准战略方向,以科学目标擘画战略愿景;着眼未来,观照历史,把握战略任务,注重研判历史大势,抓住战略机遇;树立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加强系统思考,谋划发展布局;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动力。   相似文献   

15.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的主要依据,坚持独立自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一系列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客观地判断世界形势是党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基础,是胜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战略任务的必要前提。在新的形势下,执政的共产党既要看到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又要看到摆在面前的挑战,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策略,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为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要求,对民族高等院校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取得全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各国都将发展本国服务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落后,优势依然集中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内外威胁,但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也同时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机遇。在SWOT分析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了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对开放度较大的中国影响自然不小,但危机中也孕育着机会,如善于应对,并非没有变害为利的可能。总的说来,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有助于中国克服自身问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改善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危机也为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话语权提供了机遇;危机还有助于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吸引国外高级人才;也为中国有效使用巨额外汇储备、储备战略资源提供了重要机遇;危机的爆发更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透析其危害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善于把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