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湘西南边境一带.它由历代汉族移民带来的汉语方言与当地苗语、侗语接触混杂而成,近代以来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影响.因此,混杂性是酸汤话的显著特征,其主体为汉语方言,同时也有一定苗语、侗语成分,在汉语方言这个主体中又以湘语成分为主,西南官话成分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3.
闽南语是跨越地域和国界的汉语方言。探讨明中叶以来欧洲传教士汉语教育之方言取向,描述西方教会闽南-台湾-南洋之"大闽南语区"闽南语研习过程,可以揭示欧洲人汉语辞书编纂始于闽南语辞书的历史事实。欧洲人研习闽南话始于16世纪后期西班牙天主教会,传教士拉达《华语韵编》编于菲律宾,成书时间是1575年,比罗明坚与利马窦完稿于1584-1586年的《葡汉辞典》早约十年。17世纪,西班牙天主教会在菲律宾共编纂十多部班华、华班闽南语词典。19世纪南洋马来语区涌现数十部闽南话荷汉辞典和闽南话汉英辞典等闽南语辞书,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欧洲传教士才将闽南语辞书的出版地推到中国内地和港台。这是闽南语言文化在南洋地区接触西、荷、英三大欧洲语种的特殊语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及其方言中,闽南方言是接受外来词历史较久、数量较多的,并且牵涉到对不同语言(古梵语、东南亚诸语言、英语等)的借用。闽南方言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汉、唐、宋)的对古汉语外来词的保留,中期(元、明、清)的南洋马来语、他加禄语和泰语等的借词,以及现当代的来自英语等的外来词,对它们从借入时间和属性类别上加以归纳分析,可为闽南方言在长期的语言接触过程中所吸收的外来词作一个跨文化角度的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5.
福建仙游话差比句从比较标记(marker,M)上可以分出双标差比句、单标差比句和零标差比句三种。从仙游话差比句与其他闽语的比较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仙游话差比句的句法特征,它们具有闽南方言的特点,同时又有自身发展痕迹。双标差比句"SJ+并+ST+厄+A"是方言与共同语杂糅的产物。单标差比句"SJ+厄+A+ST"属方言特殊格式。零标差比句"SJ+A+ST"是最古老的一种格式,与共同语的历史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主要方言之一。它分布的地区比较广,除了台湾省的大部分和福建省南部外。还有广东省的潮汕、海南和雷州半岛的部分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的一些地方。海外华侨中也有不少说闽南方言的。闽南方言同普通话以及汉语其他方言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闽南方言又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赣方言早期一体,都属于古赣语———南下至江西(赣北、赣中)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即亻奚语的底子上形成的古代江西方言,后来异地分居,各自发展:赣北、赣中等地的古赣语因为处在开阔的近江、近湖地带而以开放式方式发展演变(大量吸收它北方的方言的成分),形成现代赣语———赣方言;随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的古赣语由于处在闭塞的山区而以封闭式方式发展演变(保存了多得多的古赣语成分),形成客家话(后来随移民延伸至粤东、粤中),它们最终一分为二是由于方言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8.
建瓯方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目前研究汉语方言的人,大部把福建的汉语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两种。闽南话以厦门音为代表,闽北话以福州音为代表。我们认为这种分法是值得研究的:第一,福建的汉语方言、单以厦门福州两地的土腔,是否就可以概括得了;第二,所谓闽北话,是否指的福州话。依我们的看法,福建的汉语方言应该不只是闽南闽北两种而已。而足以代表闽北话的,也应该是建瓯话而不是福州话。关于福建到底有几种汉语方言这一问题,我们暂时不想讨论它;这里打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在词汇层面,从"形态差异"和"词语选择"两个角度观察莆仙方言的过渡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闽南话的许多用法在莆仙话中或者保留,或者丢失,或者有所引申发展,而闽东话的许多固有特征在莆仙话中却未见。较之于语音层面,莆仙话在词汇层面接受闽东话的影响相对较弱,这显然与莆仙话的形成历史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闽语莆仙话是处于闽南话与闽东话之间的一个过渡型方言,是二者接触与融合的结果。莆仙话具有明显的渐变性、兼容性和排他性,并进一步体现为:音韵结构的简化和音变规律的趋同,词语的渗透和叠加,语法成分与语法规则的借贷和变异。莆仙话具有方言接触考察的样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福建古戏曲系南戏之一支之说,由来已久。唯近几年,史料和剧目日渐发掘,南戏的形成和发展另有新证,其中牵涉闽南戏的成因。本文拟就闽南南戏发展脉络谈谈几点看法。南宋闽南南戏已初具规模晋代以后中原文化三次南移所形成的南方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是促进南宋闽南戏曲形成的基础。特别是金人南侵,南宋皇室偏安杭州,文化迁到以淮河为分界线的江南一带。中原汉语口语流入福建,为十五音系统的福建方言、次方言奠定了基础。如今闽南两大方言要追源溯古,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是梨园戏、莆仙戏标准音。语言是我国民族戏曲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戏曲声腔的语言依据。中原汉语口语流入福建并逐渐形成不  相似文献   

12.
“占米话”不属于闽南话、客家话.也与广州话有别.是粤东地区一种比较特殊的方言。在语音上,占米话保留了较多粤语成分,也有些与客家话相同的特点,并显示出受闽南话影响的痕迹。若结合词汇系统,则显得有些错综复杂:研究“占米话”有助于了解汉语方言的演变以及因不同方言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3.
安徽东至赣语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至是多方言分布区,赣语是当地主体方言。通过6个方言点的语音比较,可以看出东至方言从北到南,江心回民村话→禾丰话→城关话→乌竹话→南溪古寨话→龙泉话是从江淮官话到赣语再到徽语渐次过渡,江淮官话的特色逐渐减弱,徽语的特色逐渐增强,而城关赣语兼有徽语和江淮官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海南话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话有很多古朴的语音特色,不但上古汉语无轻唇、舌上,日泥同类。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三归端等公认的古音学说能一一印证,古精组字读t声母又与文献记述的秦汉楚方言读音相合。本文以语言事实和移民历史为依据,分析探讨海南话形成的历史层次,指出黎语和福建话入琼影响海南话声母。使s或ts变t之说不可信。唐宋福佬移民入琼仅仅是外来文读形式的强化介入。海南话是明代中晚期由福建闽南话播入并激烈变化后而成的观点不符合海南的人文历史。结论:海南话是保留古代移民语言多的典型例子,海南话的形成有秦汉时期汉语楚方言移民语言和唐宋福佬移民语言两个历史层次,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有很强闽语特征的方言。  相似文献   

15.
湘语的历史     
战国时,楚国征服了湖南全境,楚人大量移民湖南。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即楚语,楚语是湘语的源头。楚语进入湖南,与湖南土著民所操的语言发生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南楚方言。南楚语形成以后,湖南地区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南楚语受到移民语的侵入。到明清时期,近代湖南方言格局基本形成,湘语区产生。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语言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创新。现代哈萨克语是在继承和发展突厥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古代突厥语言的部分成分保留在现代哈萨克语当中。文章主要就古代突厥语语音在哈萨克语词语中的分布、古代突厥语词语成分在哈萨克语方言中的保留情况两个方面来阐述古突厥语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变体。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分析来钩沉现代哈萨克对古突厥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春、秋、夏、热、冬、腊”分布最为广泛,是汉语古老而基本的时位语素。北京-冀鲁-兰银官话、中原-西南-江淮官话表示四季的语素各自相同,这与它们的形成历史、移民状况密切相关。“暑、寒、冷、凊”可能是古代南方汉语的区域性时位语素。在今方言格局形成之前,季节类词语中“天”对“日”的替换已经完成。今方言中“时位语素+方所成分”一类词语肇始于六朝,随着方所成分不断发展而丰富。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台湾话和海南话都是闽南方言的分支,都是从大陆闽南方言中分化发展而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台湾话的现状了解得很不够。以往两岛的比较研究,多着眼于自然、历史和社会政治方面,极少有人涉足于两岛语言比较研究的领域。按理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对它的研究。只是困于资料的匮乏,这项工作一直难以展开。所幸笔者手头有两本著作,一是《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张振兴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是《现代闽南语辞典》(村上嘉英编,日本天理大学研究所1981年版)。两本书所记的均是现代台湾话,可信度较高。本文即用这两本书的材料来跟自已调查了解到的海南话作一初步比较,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19.
村语与黎语同属一个语支,但与黎语比较,它的汉语借词较黎语多得多,除了有不少早期汉语借词外,还有一套汉字读音。村语的汉语借词与海南岛上的几种汉语方言读音有一定的差别,文中将村语汉语借词与儋州话、海南话、军话做了比较,认为村语汉语借词中村读汉词音和村读汉字音来源不同,村读汉词音来自古老的南方汉语方言,村读汉字音则来自比较古老的一种北方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20.
语言接触影响(包括汉语方言)是青海汉话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青海汉话的形成,必然衍生出新的文化成分;青海汉话是青海汉族地域文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