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句"是"勾"的本字,本义为"鱼钩",古代辞书多以"句曲"为本义,读如钩。"句"的"语句"义与早期的"鱼钩"义、"句曲"义的关系不易观察,但仍能梳理出词义引申的过程:鱼钩—钩状物—句曲状—拘禁—限止—章句之句—语句。从本义出发还有另一词义引申过程:鱼钩—钩鱼—钩取—勾连。词义引申方向的分化是"句""勾"二字字形和语音分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又与汉代章句之学的兴起有关,也受到二字字形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量形声字是在原字上加注意符而形成的,加注意符是为了分化原字的记词职能,提高汉字表义的区别度。分化字的意义可以与原字意义重合,也可以是引申义或假借义。强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和假借义而引起汉字字形的孳乳、分化是形声字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形这些对于理解形声字的形成和形义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字形也不断地增多,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形声字,即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从中不难发现,形声字中很多都会出现"声同义通"的情况,文章以从"包"得声的八十个汉字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一探求其与"包"字字义的关系,结果显示,凡从"包"得声的字都具有包裹义和身体肿起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声字分为会意兼形声字和形声兼会意字,前者亦声偏旁间是平等组合的关系,后者则有分化孳乳的关系。大部分亦声字都属于形声兼会意的类型,这种类型的亦声字亦声偏旁意义之间存在着同义、引申义与本义、区别字与假借字这三种关系。亦声字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对探索语源和揭示声义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右文说"对声义关系的探索在许慎的"亦声说"里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5.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乔”族字为例,把“乔”族字分成具有“高”义、“大”义、“长”义、“曲”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乔”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6.
形声字主要是在词的派生推动下汉字分化的产物,源义素、派生词、分化字之间关系颇为复杂,因此也使得声符示源呈现出它的复杂性特点;就源义素而言,由该源义素参与构成语义的一组同源词之间,源义素具有统一性与具象性的特点;声符示源具有历史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汉字形声字中存在孳乳现象.对这类形声孳乳字作谱系分析,能够从"源"上掌握这类字的造字途径和方法;从"流"上理清它们的上古音来源及其语音的历史演变,加深对形声字声符表音准确度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释"禁"     
文章分析了“禁”字的小篆形体 ,其形体为“从林 ,从示”的会意字 ,《说文》将“禁”字分析为“从示 ,林声”的形声字 ,不确。“禁”的形体义为在树林中举行祭祀活动 ,而“禁”一词的本义是指该祭祀场所的“林”为禁地 ,即一般的非祭祀人员不可入内  相似文献   

9.
考“后”     
<说文>日:"后,继体君也."经过采用形训的方法,结合古代文献,依据"后"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并寻找"后"字词义发展的线索,可以系统地解释"后"字的含义:"后"的本义为"妇女产子",由此在母系社会被用作对最高首领的称呼,从而引申出"君"义及"继体君"义;由产子时的母前子後引申出"後"义,并造"後"字,因"后"的"继体君"义与"後"相通,加之音同,故常假借"后"为"後";综合"妇女产子"义、"後"义、及"继体君"义,引申出"天子之妃日后".  相似文献   

10.
汉字从“同”得声之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字近56个从“同”得声的形声字中,就本文材料所能证明的同源词有35个,而这些理据式同源词按其所 含有的共同意义可分为两大组:一、表大义、盛义;二、指事物直通、中空、外圆的特征和动作直的特点及由此引申出 的通达之义。这两组以“同”为右文的同源字的产生在沈兼士先生提出的有关“右文”的六种分化式中属于本义与 借音混合分化式。根据杨光荣先生关于同源词产生及词义构造的理论,基于同源词词义=核义素 类义素及同源 词的产生是核义与类义的运作结果这样两点认识,分析这两组同源词的产生及词义构成,我们获得了这两组同源 词宏观及微观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发现,宋代王圣美的“右文说”若不轻言“凡”字,这种说法在一定范围内当是一 条真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比较了"豚"字在晋语和部分南方方言中的实例.从"豚"字的引申用法可以看出,北方的晋语多往抽象的比喻义发展,而南方方言则多向实体义和抽象的时空义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阳方言中表"近过去时"的""[?ia?~(24)],本字是"将",它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时间副词"将"的"将要"义语法化而来:第一阶段是经句法拓展和语义泛化,从"将要"义引申出"将近"义;第二阶段是经诱使推理,从"将近"义发展出"近过去时"用法。清代中期"将才""将将"等复合形式逐步产生,后者又发展出"勉强""刚好"等义。"将"字各类读音的声母差异跟各地尖团音分合状况有关,值得重视的是部分尖团音未合流地区,"将"字声母随其副词性功能的拓展而产生分化,这种词形跟字音的偏离现象是引起本字识别困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诛"字的本义是"责罚、责备",由"责罚、责备"义引申出"杀戮"。早在春秋后期,"诛"字便引申出了"杀戮"之义。但"杀戮"之义直到汉代才逐渐成熟并占据主导地位。"诛"表"杀戮"义兴起的缘由大约有三个:1.春秋战国时期君王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往往君主的"责罚"被引申为"杀戮";2."诛""杀"二字的经常性连用,并逐渐凝固成词,促进了"杀戮"义的发展;3."责"字分担了"诛"字的一部分"责备、责罚"义,使"诛"得以专表"杀戮"义。  相似文献   

14.
"平"有满、全义,字典词典及专家词书均未及之.经查检,唐宋诗文中所见之"平"字,当训为"满"或"全"者,比比皆是."平"之所以有满、全义,盖由"平"有齐、等义引申而来."平"有满、全义,据是而可知日文字母"平假名"得名之由.唐代有"半字"、"满字"之称,"片假名"为"半字","平假名"即为"满字".  相似文献   

15.
运用声符示源理论,对分布于《说文解字》中的"且"声字进行分析,将从"且"得声的汉字按照语义系联为一个字族,探讨形声字本义与声符字"且"的关系。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从"且"得声的所有汉字共34个,无一例外,都含有"增加"的意思。由此得出:"增加"义是声符字"且"的语源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代、地域的变迁,大量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已丧失,“识字认半边”已不可靠。但是,“半边字”包括表音的偏旁、表义乃至兼表音义的偏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文字学上所说的“古今字”、“分化字”、“区别字”、“累增字”的源头,即它们所从出的母字,正是有关的“半边字”。古文献中直接用“半边字”表本义、借义、引申义者屡见,识透"半边字"有助于探究古文字形音义及其源流演变。音韵学上,“半边字”是推寻古韵部的重要线索:“同谐声者必同部”,“半边字”的价值超过“韵脚字”。古声母的推寻也可借助“半边字”。“半边字”又是训诂学上探究同源词的重要凭借。借鉴“右文说”的合理内核,在训诂实践中加以推阐,从而揭示不少形声字“声中有义”,学者们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辨析、识透“半边字”确为解读古文字、古文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汉字形体方面推求早期古文字本义的并不只是唯一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每小标题头一句话用分号;隔开。分析古字为借字,今字增添或改变表示义类的形符成为后起声字;探讨古字原为表本义的象形字或形声字,今字增添声符或改换声符成为后起形声字;考察增添形符的后起形声字、改变形体的后起形声字,以及为古字引申义而造的专字成为后出本字;进而说明今字的形体也是推求本义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头部名称形声字本义与源义关系举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头部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人体义域形声字本义与源义关系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人体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所"字三题     
"所"字内容相当丰厚,它主要用作虚词,而又兼跨多种实词词类.本文选取其主要内容的三方面源流、所属词类及几种重要的"所字结构"加以探讨.《说文》与段注对"所"释义有欠妥当,其本义当为名词"处所"义,理清其词义引申发展的线索."所"字是古汉语中跨类较多的兼类词,计有名词、形容词、助动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连词、助词、象声词等十类.通过考察五种常见的所字结构中"所"字的用法,论述其助词性质及对实词的指示与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