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斯基关于真理和逻辑后承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对现代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贡献。塔斯基用满足和归纳的方式给出的真理的递归定义,建立在语义模型、逻辑真和逻辑后承基础上的循序渐进的逻辑句法定义构成了当代语义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诸如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蒙太格的内涵语义学,甚至作为生成语法的分支的逻辑形式(LF)等无一不体现或者渗透着塔斯基原理。  相似文献   

2.
模态逻辑语义学是经典逻辑语义学的一种最重要的扩展。它在哲学、语言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这些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本文以模型论语义学为主,通过对模型论语义学主要类型的形式描述和理论评价,较为完整和准确地描述了模态语义学的发展历程,从而使我们看到了模型论语义学是如何从一些有创意的思想发展为一种严格而成熟的语义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模态语义学关于可能世界的量化导致了对可能世界的本体论承诺,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可能世界"是存在的.罗森通过引入"故事前缀"的策略谋求既可以在语义学中量化可能世界但又不在本体论上承诺可能世界,并将这一策略称为模态虚构论.模态虚构论避免了模态实在论的本体论代价,但却引发了许多激烈的讨论,关于某些重要论题的讨论至今仍然在持续并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期西方语言语义学发展特点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言学分支之一的语言语义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对20世纪西方语言语义学各个发展时期的情况作了综合性的评述,着重总结了20世纪后期语言语义学研究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情境语义学能否替代可能世界语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语义学者认为,可能世界语义学含有语义整体论这一哲学预设,不符合人类认知的实际状态,而且形式语义学把真值当作意义,并不能代表意义的全部内容。因此,他们希望能创建一种新的情境语义理论,以替代可能世界语义学。但从两种语义理论各自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及现有成果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情境语义学不能替代可能世界语义学。  相似文献   

6.
建立模型是对认知表达式进行逻辑语义分析的前提,可能世界语义学为此提供了有效工具。但是逻辑全能悖论说明认知世界不同于逻辑可能世界,为描述其逻辑特征我们需要“瓮”模型。此外对认知命题来说,名称—对象关系总是相对于认知主体而定,因此在对其逻辑分析中涉及到量词的信息独立等问题。这些都说明,我们对认知逻辑进行语义学和语形学方面的研究时,不能完全运用形式化和公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及其对语义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尔斯基以现代逻辑为手段,用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对唯物主义真理符合论中甚为模糊的内容做出语义学的重新阐述,给“真的”一词下了一个实质上适当、形式上正确的定义,也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层次论,创建了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的语义学,从而向世人展示了语义学的非凡魅力,在世界哲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鲁道夫·卡尔纳普首次为模态逻辑提供了语义学理论。他也第一个为量化理论与模态逻辑(S4和S5类型)相组合的逻辑类型提供了公理系统。他将三个伟大哲学家的学术传统汇集于一身。弗雷格使他对语义学产生了兴趣,并帮助他掌握了对涵与外延相区别的方法;从莱布尼茨那里他吸取了把必然分析为在所有的可能世界为真这一重要思想;而维特根斯坦的某些思想则形成了卡尔纳普自身工作的某些部分的起点。卡尔纳普给出了“状态描述”的定义,指出状态描述代表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或者维特根斯坦的事物的可能状态。为解释量词,卡尔纳普引入了“个体概念”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与词汇语义研究的日益发展相比,词汇语义学史论却鲜有人问津。现代语义学的三块基石包括:语义场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新洪堡特主义;语义成分分析法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功能结构主义;关系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建立在指称意义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著,但还缺一部基于中国学术精神、借鉴西方现代理论梳理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中译本的出版,将会对中国语言学界的词汇语义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把生成论和认知论的观点在更高层次进行综合,力求在语义论领域构筑对生成统语论、音韵论等语言形式的普遍科学的说明理论,是日本认知语言学界著名权威学者中右实在20世纪末期提出的"认知语义学的原理--阶层语义论"."阶层语义论"提倡语义构造的自律性,其独特的着眼点在于:句子的语义由其独自语义要素的阶层配列型组成.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及演绎论证可得出两个结论:句子的语义形成有一定不变的骨架构造;此骨架构造是独立于统语构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颇有影响力的认知语言学科,认知语义学与概念语义学从心理主义语言观出发,主张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策略。认知语义学强调语言的认知、社会、文化属性,形成了直观化、经验化、庞杂化的理论体系,概念语义学继承生成语法的形式逻辑理论,形成了抽象化、形式化、简约化的理论体系。同时,两个学科分别具有体验哲学与唯理主义倾向。前者认为概念形成于身体及大脑对世界的感知、运动等体验,后者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具备认知能力。两个学科相互取长补短,对于双方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时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李希凡力图于坚守以往成说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并在艺境探微和人物论方面取得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3.
形式语义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语义学认为自然语言不适合进行形式分析 ,蒙太古 (Montague)等人开创的形式语义学一反传统 ,提出“英语也是形式语言”。形式语义学的主要观点来源于逻辑学、模型理论和语言哲学 ,其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广义量词、函项结构、范畴语法和组合原则等。形式语义学近年来在国外影响很大 ,本文主要介绍其起源和经典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可能世界”概念在模态逻辑语义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但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问题,却仍然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一般说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接受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可以定义的,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另一种是根本否定此问题的预设,即认为“可能世界”概念是不应该并且不可能定义的。我认为,“可能世界”概念并非是不可定义的初始概念,但现已给出的若干定义却均有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语义学是当今语言学界发展最迅速的语言学科之一。将语义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如结构语义学理论、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和格语法理论等引进俄语教学 ,探讨语义学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反映出语义学对俄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情境语义学为外在世界与内在心理状态提出一个情境认知框架,并依此发展了一个意义理论,自然语言语义在这个意义理论中得到合理解释.从其理论源头、理论视角及其应用等角度来看,情境语义学与当代认知科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认知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情境语义学所确立的信息认知框架、相关认知词的情境语义解释与情境逻辑分析以及自然语言中隐喻表达的情境语义刻画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动态语义学 (Dynamic Semantics)是 2 0世纪 80— 90年代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逻辑语法理论。动态语义学主要分为话语表现理论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动态的谓词逻辑 (Dynamic Predicate L ogic)和量化的动态逻辑(Quantificational Dynamic L ogic)及动态蒙太格语法 (Dynamic MontagueGrammar)等门类 ,这些门类之间展现出一个由此及彼的发展过程 ,促进这个发展的孵化器就是类比想象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语义学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对语义学的不同认识决定了语言学研究的不同方法和方向。运用哲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语义学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对普通语义学的历史地位给于一个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学术界对伊斯兰教苏非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产生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伊斯兰世界虽然具有研究苏非派的先天有利条件,但因19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主义学者大多对苏非派持否定的态度,使得其研究滞后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开始重视对苏非派的研究,整理出版大量了苏非遗作。  相似文献   

20.
“世界体系论”的“中心—边缘”概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依附论由盛转衰并迅速让位于一个受依附论影响很深的理论流派——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论努力阐释世界体系得以产生、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剩余价值如何向中心国汇集的问题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世界体系论所使用的"中心—边缘"概念不同于普雷维什以及依附论所使用的这一概念,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性质,以至于这一概念失去了原有的批判力,表现为一组描述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